分享

大明续命第一人张居正,死后却被反攻清算,海瑞用八个字评价

 凤凰山居士 2023-06-22 发布于江西

林天聊史

2022-08-06 17:48河南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权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改革家,他的“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对明朝的延续起了不可磨灭的功劳,甚至可以说,明朝后七十六年,都是靠张居正的改革续上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历史功臣,死后却被反攻清算,甚至家中十几口人被活活饿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被清算的重要原因是他自己。毕竟“苍蝇不叮无缝蛋”,假如他真的没有可以致命的缺点,按照他和万历皇帝二十年的师生关系,也不会让他如此身败名裂

张居正贪吗?这个问题无疑是肯定的,不管是戚继光进献的异域美女,还是他晚年出行用的三十二人抬的轿椅,这都说明张首辅也是个懂得享乐之人,对于好东西也是来者不拒的。那大家知道他贪吗?从这些进献记录看,说不是天下广知也至少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有像戚继光这样的正直之人想要办成事情,还得让张居正高兴一下。但另一方面,张居正的贪并不会耽误正事,就算戚继光不来贿赂他,南边打倭寇的钱一分不会少。

真正的问题是,张居正给自己绑上个“政治正确”的大旗。他推动改革,严查贪官污吏,对待官员腐败也从不姑息,极大地缓解了明朝后期官员懒政、怠政问题。可是,推行反腐改革的最高一把手居然也在贪腐,这就给未来的政敌们留下反攻的口实。

另一件事是,在父亲去世后不回去守孝。在古代,当官的父母去世是要辞官回去守孝的,这已然成为社会和朝堂共识。但此时的张居正却不想放弃权势,毕竟这场改革全是靠他一人推动,如果这时他回家守孝,改革大事必然全局覆没。张居正便让朝廷对他“夺情”,也就是强行留在职务上,接着反手处罚那些不赞成的大臣。这些事情都变成未来反对他和他的改革的重要依据。

当然,张居正能被清算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和万历之间相爱相杀的关系。

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岁,对于波谲云诡的明朝政局来说,一个十岁的皇帝显然是不足以维持大局的。于是,作为陪伴皇帝多年的导师张居正,伙同内庭大太监冯保、皇太后李氏一起维持朝政、推进改革。

在这其中的张居正和万历就开始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方面,作为帝师的张居正对万历不可谓不严厉,连读错一个字都会被张先生严厉呵斥,这对年幼的万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以至于在小万历不听话闹脾气时,李太后一说要给张居正告状时,就马上表现得服服帖帖。

另一方面,由于改革需要很大的权力推动才行,皇帝年幼,尚未更事,作为首辅的张居正难免要“僭越”一下皇权,比如考成法,将官员绩效的审核权力从皇帝那里转移,变相削弱了皇帝的任免权。可以说,虽然张居正为了改革呕心沥血,李太后和冯保也明白这是为明朝社稷,但还是在不自觉中削弱了皇权,也为后面死后被抄家埋下了基础。

1582年,张居正病故,同年万历掌权。就像很多的中国传统家庭面对的问题一样,万历对于这个自幼教导自己的恩师有着很矛盾的情绪:一边是敬畏和仰慕,另一边是躁动的叛逆和怨恨所以当听说张居正的贪腐后,几乎没有人再多说一句,年轻的万历就坚信自己的老师是一个表面不一的“伪君子”,自己必须惩罚他!

只可惜万历皇帝在抄了张居正的家后,只抄墨了不足十万两白银,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黄金万两,珍宝无数”虽然这些白银是张居正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但相较于他之前的首辅严嵩、徐阶两人的万贯家产,说是清廉都毫不为过。

但是万历并不死心,此时的他不能也不愿不相信张居正不贪。年轻的万历急需树立个人威信,对这个早被天下众夫所指的恩师动手就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他的恩师身边的人各个富得流油,张居正受贿也是满朝尽知,没道理就只有这点钱。所以他选择抄了张居正的老家,来个斩草除根

张居正的死对头丘橓一听到风声,就先派兵将张家府邸围住。可怜张家十几口人被困在府中,水米不得,最后被活生生饿死到自己家里!可就是如此大力度的抄家,最后抄出来也不过才二十余万两白银。相比较他为明朝带来的每年千万白银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也许,对张居正的一生最好评价,还是同时代的海瑞的“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八个字最合适不过了。

纵观张居正的一生,真可谓是毁誉参半。支持者认为,正是张居正的改革,才让明朝走过最后七十六年;反对者认为,张居正一面高举道德大旗打压政敌,一面又贪图享乐,来所不拒,实在是双标至极但不管怎么说,在他被反攻清算那一刻起,明朝就注定走上了无可救药地覆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