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不是野史,更不是小说,却写得十分生动,让读者读起来感觉酣畅淋漓,欲罢不能。这本书通过描述明朝6位人物,让读者对明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本书就是《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是旅美华人历史学学者黄仁宇先生。黄仁宇先生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著作。 黄先生的粉丝群体覆盖各行各业,其中,有一定学历且非历史专业的读者占有较大比重。《万历十五年》出版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长期位列历史类畅销书榜单。 这本书没有采取常规历史书籍的写法,而是独辟蹊径,选取公元1587年这样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年作为历史截面,通过描述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这6位历史人物,向读者展示了明朝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万历皇帝 在老师张居正的严格指导下,幼年时的万历就通读儒家经典,登机后也曾是一位想励精图治的皇帝。继位初期,万历对老师张居正十分尊敬,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张居正竭力推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虽获得了更大的对帝国的掌控权,但仍然受到文官集团的牵制,尤其在立储这个问题上更是受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万历贵为天子,却在立储等诸多问题上受到限制,郁闷之余,万历选择了对抗,通过消极怠工的方式向文官集团示威。万历年间。明帝国已是内忧外患,危机四起,明帝国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把明朝衰落的责任算到万利一个人身上,显然有失公允。 大学士张居正 毫无疑问,张居正是一位明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极力推行改革,并取得了实效,他的改革触及了文官集团的利益,遭到抵制,导致他任用亲信强力推行改革。也为文官集团留下了攻击他的话柄。文官集团把负担转嫁给农民,从客观上讲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张居正位高权重权倾朝野,他本人恃才自傲,得罪了不少官员。去世后。许多官员向万历皇帝告发张居正,颠覆皇帝对自己老师的印象,万历下令对张居正进行抄家清算。 首辅申时行 申时行知道张居正从权倾朝野到遭到清算的全过程,他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采取的策略与张居正迥然不同,他的施政目标并不是使帝国强大,而是使帝国稳定,因而,在施政方面,他没有象张居正那样采取激进改革措施,而是强调调和,调和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他坚决辞谢太师职位,一直低调行事,这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皇帝的戒心。他的策略从客观上讲是有效果的,那就是维护了帝国的稳定,然而,在稳定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显然申时行的策略并不能使帝国得到拯救。 清官海瑞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清官,受到广大人民的仰慕,然而值得许多学者深思的是:这样一位清官,为何很少有明朝员效仿?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形成了海瑞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品格,然而在法治意识淡薄,单纯强调道德的社会里,它的强势执法,虽有一定的效果,却非常的有限。 名将戚继光 在抗倭方面,戚继光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戚继光在面对军事领域的困境时,主张通过军事改革,增强国防力量,虽然得到张居正的支持,但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改革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由于他曾得益于张居正的帮助,张居正被清算之后,戚继光因遭到弹劾被罢免。 思想家李贽 李贽是一位在当时看来思想很前卫的思想家,他主张个性自由,反对礼教,显然,他在这种思想与程朱理学有着激烈的冲突,他的思想不仅遭到上层社会的反对,也难以在广大民众中得到接受。他遵从自己的内心,宁可选择自刎,也不向传统势力妥协。 黄仁宇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他的叙述风格生动活泼,又能以史料为依据,这是十分难能可贵之处。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通俗历史著作,史料详实可信,内涵丰富, 读者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明朝的历史,还可以在为人处世、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等诸多方面得到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