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傣泰掸老:沧海桑田的麓川遗民

 传统服饰 2021-07-16

本文作者: 鹿圈圈

还记不记得,在前面的文章里里,我提到过西双版纳傣泐(tai lue)在六七十年代的服饰风格

在讲完傣德人的服饰以后,大家应该知道这种服饰是哪里来的了,对,就是缅甸!

上个世纪中期以后,缅甸的生活比我国边疆傣族地区的要好,也更时髦,因此无论是西双版纳还是德宏都开始争相效仿缅式服饰(后来掸邦妖魔鬼怪了起来,德宏也跟着一起妖魔鬼怪了起来)。这种风尚一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转变,因为缅甸经济一直起不来,再加上打仗;更重要的原因是,泰剧火起来了,如今版纳和德宏都十分热衷泰国中部暹罗风格的服饰建筑就是那个时候起的头。(当然,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版纳主导地位的还是舞台装鱼尾裙以及各种吊带背心的变体)

△ 著名的《孔雀公主》剧照。就唐国强演的那个,这片子是在瑞丽拍的我会乱说,所以里面群演的服饰都是一股缅甸味儿

但是,在中国,确实有一波傣族本身就那么穿的,那就是耿马孟定的傣族。

耿马、孟定傣族

在当地的传说和史料中,耿马的傣族是从勐卯迁移来的,勐卯即为麓川,我们在上一篇中提到麓川王国在崛起之时不停地吞并周边的其他傣族城邦以扩大版图,耿马孟定也在这期间为麓川吞并。在麓川不停地扩张兼并过程中,各地动荡不安,战火连天,麓川境内的傣族民众只好开始向四周迁徙,其中有一支由思可法后裔罕刷罕谢父子(也有说是兄弟的)带领,离开了动荡的勐卯,经过重重艰险,最终来到了耿马。

△ 耿马土司罕富庭

据说罕氏一路上走过很多地方,都不如意,于是他们找来一匹白马,祈求天神指引他们找到可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祷告后便跟着马走,白马顺着坝子走,一直走到一片大森林,马停下来吃草。人们便认为这是天神的旨意,便留在了这里,建起城池。为了纪念白马,便将此城命名为“耿马”,意为跟随白色神马寻觅到的地方,而当年白马停下来的地方,便成了后来的土司署。

△ 耿马土司府

至于孟定?现在孟定是耿马下辖的一个镇,但是历史上也是很有名气的。孟定土司也是罕氏,也是思可法后裔,因为帮明朝平麓川之乱有功,罕氏取代了原来的土司,成为了孟定一带实际的统治者,被封为孟定土知府。一直到解放后,孟定才结束了土司的统治。

△ 孟定土司罕中兴及其妻

所以说,现在的孟定是耿马的一部分,历史上他们是属于两个土司的,(虽然这两个土司都姓罕,也能算是亲戚)这两个地方的傣族也有所不同:耿马傣族属于北部大泰,即傣讷;孟定傣族属于南部大泰,即傣德,与掸邦相同。两地的傣族服饰即使是女装也是大同小异,我感觉他们的建筑都比服饰差异大。

耿马傣族服饰

耿马的傣讷女性,上衣是无领大襟衣,一般过肚脐,也有更长一点的,比如上图那位孟定土司夫人(孟定傣德多,但是土司是傣讷)裙子是纯色长筒裙,偏好深色,系法和德宏傣讷相同,头戴大包头我感觉,所有的傣讷都对巨大的包头有执念)

△ 从老照片上来看,耿马傣讷少女也是梳辫子的

除此以外,耿马傣讷是为数不多有穿绣花鞋习惯的傣族,如今耿马傣族的刺绣也是小有名气

△ 老照片里的耿马傣讷,看得到大包头,鞋以及系裙的方式,还有裹腿

孟定傣族服饰

孟定傣德服饰则有所不同,上衣较耿马更加窄小,且为无领缺襟而非大襟;裙子颜色和花纹也更为多样,系法和其他地区的傣族一样为往侧面拉扯;包头也不规整,显得更俏皮,尤为喜欢毛巾。

方国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走访孟定的时候是这样描述当地女性的装束的:“妇女白衣裙,跣足,梳髻于顶,少女亦然,以毛巾包头鬆且大,手饰多银质,项圈,耳环,手镯戒指,跚步叮噹;闻近年银贵,妇女首饰多出沽,商人运往缅甸云。”由此可见,孟定傣德戴毛巾的习俗很早就有了。

傣德这个群体是比较时髦的,这一点和他们掸邦的同族一模一样,在方国瑜那个年代,孟定的女性就开始大量使用西洋印花布和内陆丝绸作为筒裙了,毛巾包头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人严重怀疑摩雅傣里那个松松垮垮的包头是参考的傣德)

△ 右一女性穿着花裙子

△ 中间女性不确定是暗花缎裙还是印花裙,右边女性的琵琶襟上衣为敞开状态

而更早更老式的装束,应该和掸邦差不多,格子或者条纹裙,两侧上翘的包头(缅式的luntaya在国内很可能没有,我没有找到相关资料,只有几张壁画疑似是)

△ 照片中的女性应该穿了条纹裙

而到了现在,无论是掸邦还是孟定还是夜丰颂,几乎没有人会按照这种更老式的方式打扮,孟定的还是延续上世纪的传统:花筒裙+毛巾;夜丰颂和缅族一样热爱luntaya,没有包头;至于掸邦,上一篇讲过了,穿啥的都有,不过话说回来,傣德这个支系本身就很喜欢学习别人,某种意义上也算不因循守旧,这样看来,掸邦人还真是原样保留了傣德人的族群特性啊。

△ 孟定流行的样式

△ 包头+斗笠

△ 耿马歌舞团复刻的传统包头

△ 缅式发型也在流行,对就那垂下来半拉的,我还挺喜欢的

在如今的临沧一带(耿马如今属临沧市管辖),我们很容易就能在服饰上区分傣讷和傣德:傣讷素雅端庄,傣德鲜艳俏丽。她们的服饰本身差异并不算大,但是不同的偏好将差异拉大了。

景谷傣族

下面再来介绍一支大泰吧,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傣讷,她们的服饰可要有特色不少,那就是景谷傣族。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有啥特别的,看起来很普通啊。别急,待我慢慢道来。

景谷这个地方有点特殊,它在雍正那会儿就被改土归流了,所以说景谷很早就没有土司了。我之前查资料,发现景谷土司认为他们第一代祖宗是朱元璋两个逃难的儿子,逃到了勐卯(阴魂不散的麓川)获得了勐卯王信任,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们。后来兄弟俩带着部众离开了勐卯,哥哥落在了沧源,弟弟落在了景谷。(看了这些,我只想说,不愧是“汉傣”,真能编啊,吓得我都信了。)

景谷又称为勐卧,卧为井,意为产盐井的地方,故而景谷傣讷自称傣卧,如今景谷县归属普洱市管辖(没错就是普洱茶那个普洱,进入西双版纳的必经之路)还有一部分傣卧迁移到了西双版纳和景栋一带

△ 景栋傣讷旧照

傣卧男性和别处一样,对襟衣大裆裤。女性上衣是交领,下穿筒裙,系法也是傣讷式的

上衣虽然是交领,但是和傣泐不一样的是,它平铺后实际上是对襟的,只是穿成交领样子罢了。在现在的景谷,扯成交领的不多见,一般是浅交领,露出里面的时装内搭

△ 景谷老咩涛审美和德宏的差不多,都喜欢鲜艳花纱上衣

迁去西双版纳的傣卧虽然有些和景谷一样,但是像过去那样把上衣穿成交领样式的也有保留

△ 上衣风格有点傣泐化

下面的筒裙就有意思了,传统来讲,傣卧女性的筒裙是由有着竖条花纹的织锦做成的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织锦技艺在景谷失传了。如今景谷傣族的筒裙千奇百怪,什么样子的都有,

△ 花布不仅可以做上衣,也可以做裙子哦

相比之下,反倒是迁去西双版纳的傣卧还保留着传统的织锦技艺

△ 西双版纳傣卧帘织机,结构和德宏的很相似

和德宏傣讷一样,她们也使用帘棕织机,幅面较窄。一整条织锦往往要裁开缝在一起才能成为筒裙

△ 未缝制的筒裙布

△ 完整的老筒裙

这种织锦最具特色的在于,其色彩的变化并不靠纬线,而是靠经线的分区排布实现的。一件织锦的经线色彩可多达六种甚至七种,丰富的色彩衬托出黑色菱形底纹更加醒目

△ 加上黑色一共七种颜色,纹样为菱形几何纹,以大小不同的菱形套合连续相组而成

△ 现代的织锦风格,已经有所变化了,但是经线分区的习惯依旧保留

傣卧也有叠穿筒裙的习惯,她们往往把外层筒裙提起来向内折叠,露出里面的一层

△ 景谷也还有这个习惯

傣卧女性还会使用围腰,这个习惯在泰人族群里较为罕见。

△ 傣讷寨子的宣传画

△ 围腰绦带系在前面垂下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西双版纳的傣卧有一种短裙,把原本及脚踝的筒裙做短,短到膝盖上下,前面的围腰还是正常长度。这种短裙一般跳舞的时候穿,方便一些。据说过去傣卧做活往往也将裙子提起,里面有裹腿。如今·裹腿不再有·,但是短裙的习惯有所保留。

△ 上衣风格被景谷同化了

然后是包头,作为傣讷的一员,怎么能逃脱对大包头深沉的爱呢?

△ 版纳傣卧的大包头

△ 版纳傣卧的另一种更为高耸的包头,只在一个村流行

△ 和傣泐一样的簪子

△ 景谷包头

△ 包头+银头链,景谷耿马的傣讷都有

△ 耿马老照片,但是现在耿马很少见到银头链了

△ 传统银链应该戴在后面,但是现在无论是景谷还是版纳流行戴在前面

△ 银链实物

银腰带也是有的,一种和版纳傣泐差不多,还有一种编织款的,很罕见了

△ 画圈的腰带为上图老咩涛同款

还有一种链状腰带,耿马也用。

△ 耿马傣讷盛装

△ 男式腰带,傣泐也有,现在更罕见

△ 耳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