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外卖员,让我想起十年前的重庆“棒棒”

 新用户6891ymsP 2021-07-16

十年前我老公在重庆工作过两年,我两次暑假过去,总共在那边生活了3个月,看到很多“棒棒”。“棒棒”是重庆特有的群体,都是男人,每人拿一根粗竹竿,上面拴根绳子,平时几个人聚一起一边吹牛聊天一边等生意来,或者在路上转悠碰运气。

重庆地无三尺平,出门靠汽车、摩托车和步行,没有自行车和电动车(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电动车了),去菜场或超市买完东西,如果嫌重,就可以在门口叫个“棒棒”帮你挑着东西送回家。或者有什么其他体力活,也可以叫“棒棒”做。

当时我常常在想,满大街的“棒棒”,有那么多生意吗?偶尔我看到有“棒棒”挑着担子跟在顾客后面,但有80%的时间看到的都是闲着的“棒棒”,我很怀疑他们能不能糊口。有没有最近两年去过重庆的人来说说,现在还有“棒棒”吗?会不会已经被外卖取代了?

现在我听说,外卖员也嫌多了,受疫情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失业率升高,很多失业的人选择了干外卖,可是经济不景气同样也会让还未失业的人收入减少,或者居安思危捂紧了钱袋子,点外卖的人也少了,导致外卖行业抢单严重。还有像我这样的人,从来不叫外卖(除了盒马免费)。

我平时主要在家自己做着吃,偶尔出去吃一次心里就特高兴,如果还是送来家里吃,就少了出去觅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快乐也少了一半。还有我需要锻炼,我平时没事还得在小区里走几公里呢,出去吃又锻炼身体又省钱,还能感受一个市井热闹,何乐不为?最后就是我比较崇尚环保,不喜欢用一次性快餐盒和筷子,我去盒马端菜都自带饭盒,干净、环保、省钱,一举多得。

像我这样的人多了,外卖员就更惨了,于是我看到左一簇右一簇的外卖员,个个在那低头刷手机,又开始了十年前的怀疑,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外卖或快递行业,他们还够不够糊口?当然了,人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赚不到钱就会另谋出路,如《三十而已》里面说的,来上海的人多了,就像往杯子里倒水,满了就会溢出来,只有扎得深,才不会被挤出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