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迂夫子 2021-07-16

答云英见诮

·罗隐

锺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大中十三年(859),罗隐于南康郡首次入贡京师。途经钟陵,与妓云英同席。十二年后(咸通十二年,871),见黜礼部,旅况穷途,于钟陵再遇云英,感寓身世,遂写下其代表作《嘲钟陵妓云英》:“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公元859年,大唐已开始进入暮年。罗隐第一次到京师赴考,然鹅,他没考上。

他再复习,再考,又没考上。

连续考了12年,直考得他“寒饿相接”,苦不堪言。考了几次呢?十次!都没考上。

然后,史书上专门为这事起个名称,叫“十举不第”。

不是他的文章写的不好,而是写的太深刻了,深刻得让朝廷的官员都惧怕。还动不动就讥讽时政,和朝廷唱反调,满满的负能量。

《唐才子传》中称赞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这有毛线用?这样的人才,哪朝哪代,想得到提拔,那可真是不容易。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意思了。罗隐在第一次到京师赴考的时候,路过钟陵县,认识了当地乐营里一个非常漂亮的歌女,叫云英。

本来只是一场萍水相逢,毕竟罗隐当时已经是秀才,才名远播,鲜衣怒马,踌躇满志,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造化弄人,罗隐屡试不中。12年后,他再次路过钟陵县,这两位又不期而遇。

显然两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深,所以即使相隔多年,当二人再次相遇,还是找回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

见到云英虽然体态窈窕,风韵不减当年,但还是未脱风尘,罗隐非常感慨。不料,云英却很惊诧地先问他:“罗秀才尚未脱白?”意思就是说:罗秀才怎么这么多年还是布衣呢?

才子就是才子,该作诗的时候绝不废话。罗隐当场作诗一首,诗名就叫《答云英见诮》: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12年内究竟都发生了什么,真是一言难尽。但是,罗隐脱口而出的“不如人”三个字,一语百情,却真真的令千千万万读书人心中一痛。

久别重逢原该对酒当歌,追昔抚今,侃侃而谈。但是,这种应有的喜悦之情瞬间被彼此经历的坎坷和失意所冲散,把酒言欢变成同病相怜。

未成名的罗隐和未嫁人的云英是否真正是“不如人”呢?当然不是。

罗隐虽然没能考上进士,但是,他在文学和思想上的成就却是很多进士难以望其项背的。他被称为唐末最后一位才子,写过很多名句,都是你我之辈耳熟能详的。

略举一二: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筹笔驿》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自谴》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他不但善于诗文写作,而且书法写的特别漂亮,当时的很多官宦人家愿意出千金收藏他的正楷小幅作品。

而云英的形象,则从罗隐的诗中就可略知端倪,相传汉代赵飞燕能做掌上舞,于是后人多用“掌上身”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妙。从十余载后的云英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推想她年轻时是何等美丽出众。

无论是失意的罗隐还是坎坷的云英,他们的情感是相同的,一个是怀才不遇,一个是遇人不淑,被人埋没,无人赏识。

罗隐一生坎坷,命途多舛。落魄时,卖过字画,当过乞丐。在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

后人有个一厢情愿的说法称:李云英偏偏就喜欢罗隐的天生傲骨、不媚权贵,遂与罗隐结为百年之好。云英相夫教子,一直陪着罗隐终老。

生活已经足够艰辛,人们的确需要一碗心灵鸡汤的慰藉,一个才子佳人圆满结局的梦想。

------END------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迂夫子读诗词yufuzids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