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酸梅汤

 文汇秋雨书馆 2021-07-16

“艾”酸梅汤

1,艾灸两三事。

2,酸梅汤三两事。

3,顺天应人。

4,中医心法

中医之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方乃中医之道也。

夏天来临,湿气,湿疹是大家常见并且比较苦恼的事情,昨天好像在我们顾问群就有家长咨询孩子湿疹的问题,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在使用任何方法之前,基本的道理还是要清楚的,特别是父母的健康意识,中医文化的意识,如果这个认知不到位的话,那再好的药,也抵不过整体环境的影响。

今天周四,之前有一个课程,是想认真的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我们现在大环境的一个问题,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真的有一种“癌变”的趋势,但是这个课题,可能需要两节课来进行学习与交流,加上近期同大家推荐端午纯艾与酸梅汤的配合,那就先完成这件事的疏导。

重视大环境的影响,也要留意身体实际的操作,艾灸也是一样,我之前以为大家对艾灸的了解,运用会比较成熟,或者说比较多,但在实际的课后交流当中,我们对艾灸的一些常识,其实并没有特别的理解,也就难以做到积极的运用了。

第一,购买好的艾条,即使暂时不用,也放在家里,特别是这个当下,马上要进入农历五月,家里有一堆纯艾的帮助会很大,能够净化环境。

第二,艾条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点燃即可,然后对着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温熏就可以了,实在不愿意,掰一小节,当蚊香用,熏下房间,虽然很浪费,但也比放着不用好。

很多人以为夏天热,再灸岂不是火上加油了?其实,如果你的身体需要灸,那么,任何季节都可以灸。阳虚之人,四时皆可扶阳。

就好比身体有毛病,需要治,及时治就好,不必非要等季节和时辰。事实上,冬天特别怕冷的体寒之人,夏天灸反而更好,所谓“冬病夏治”。

那女性经期可以艾灸吗?对于一些病势不急,而心理素质又差,很容易被主流观点影响的人,我会说,你担心的话,就暂时先停下。

因为这类人,“经期不可灸”的观念已经先入为主,勉强让她灸,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一边灸一边怕,何苦呢?


好像说到补钙,如果已经形成了某种观念,要改变的话,只能自己进行学习了解之后,才有可能会放手。

这一类的资讯,无论真假,起码有一丝反省的味道在,就可以多学习了解下,但如果我冒然分享,也担心会对大家固有的思维观念进行一次冲击,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自己慢慢去学习,体会。

现在由于资讯的发达,刚才说的情况,很多人上网找到一些症状之后,然后,把某个症状牢牢抓住,心存恐惧,急于找“专家”命名、诊断、对症治疗,抓住之后呢,又多了一层焦虑和压力,以此恶性循环,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人的生命是周流不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个“牢牢抓住”“越陷越深”的心理状态,就会把流动的神机卡住。

 卡住之后,日常生活中所有面向的自然流动就都卡住了,进入了耗费气血的应激状态,停下了原本可以滋养自己的正常的生活节奏,到处求医问药。

这个过程一方面在缓解他的症状,一方面也在强化自己内在的一种“我有病,需要治”这样一个意识。

 而这个意识并没有放在自己无形层面的意识上,真正意识自己有病的是内心的反省,修正自己的观念及人生态度的“病”,而不是去关注身体的病理之病。

最后自己把自己搞的紧张兮兮的。比如刚才提到的经期是否可以艾灸的问题,其实,只要注意好两点,经期是可以艾灸的。

 一、确定自己不是体热,因为如果体热再灸,可能会血热妄行,加大行经量,或延长行经时间。那如果是体寒之人呢,就不存在血热妄行了的问题。

二、如果确定了自己适合灸,那么,在经期尽量别灸一些可能会发散走表的穴位,比如肺俞等。而像三阴交、关元、肾俞这些,对于宫寒甚至痛经者而言,在经期艾灸是非常合适,也非常安全的。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了解,有些人艾灸之后会出现经期延长不尽,或排出黑血黑块,这常常是排淤反应,不要怕,可以继续。那同时要注意,如果淋漓不尽的经血,是鲜红色,就需要停下了。

所以,其实这并不是“经期可不可以艾灸”的问题了,而是“你的身体是否适合艾灸”的问题了。

这个就是思路与套路的区别,孕妇能艾灸吗?有一个前提是,现在脾胃寒宫寒的孕妇太多了。有的妊娠呕吐反应很大,有的全无胃口,有的极怕冷,有的阴道炎,有的便秘严重.....

其实,只要运用得当,当然可以灸的。

《药物考》谓艾性温热,味苦无毒,宣理气血,利阴气,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暖子宫,通十二经血气,能回垂绝之元阳。

所以,为什么不呢?孕妇如果的确是寒,可以别直接灸下腹部和下腰部,因为怕火候把握不好,烫到胎儿。而一些远离腰腹的穴位,比如复溜、足三里、三阴交等,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是可以适当灸的。

担心不会辩症的话,那自己感觉下是否手脚冰冷,那就灸到腿脚由冰变温,暖意由下及上,让之前如同冰窖的子宫有丝丝暖意,这不挺好吗?

还有就是,艾灸盒,推荐木制艾灸盒,或者竹制的,不推荐金属盒子。当然,金属盒子的那类不是全无用处。效力大与小的区别。毕竟,再怎么讲,对于体寒之人,哪怕身上绑个热水袋,也还是有益的。是吧!

只要方便操作,可以同时艾灸多个穴位。穴位的位置可以搜网络,穴位位置,网上的资料一般是可靠的。 我们的少年中医亲子学习营就有开始进行基本的经脉穴位的学习。

每个穴位一般十五钟至二十分钟,寒重的,如果灸半小时或四十分钟才感觉有暖意,那就每个穴位灸四十分钟也没问题的。

灸时不能出大汗,如果感觉身上要出汗的话,那就即刻停。艾灸最好是白天,建议最晚不超过晚上九点,不然容易失眠。  

吃饱饭后就不要马上艾灸了,至少饭后一小时以上。灸后不可立即手脚碰冷水,不可吃冷水果,不可立即洗澡。够细致的吧!

 灸后出现局部皮肤出水,别大惊小怪,那是排湿。灸后口干舌燥,或出疹子或口腔溃疡,只要确定没有熬夜没有动怒没有饱食或吃了鱼肉等不消化的东西,一般就是正常排病反应。在能忍受的范围之类,可以继续艾灸。

适合艾灸的人,能每天灸当然更好,时间不允许的,隔三差五也行。

有些人艾灸后容易上火的,可以灸涌泉,有部分人需要疏通或敲腿部胆经,必要时,配合针灸或药物。比如,对的,喝碗酸梅汤。

灸后不可大口喝水,如实在渴,我非常乐意推荐大家来一碗酸梅汤,酸梅汤,听着像饮料,但实际上是一味相当神奇的汤剂。

说山西冀甯道署教育科高科长,已经请病假半个月了,得了很严重的温病。人太受罪。因为他这发烧,烧的是天昏地暗,日夜胡言乱语,口臭,舌苔黄黑干燥,非常渴,总是要水喝。肚子虽然胀的要命,但却不痛,按下去也不痛,大便已经有十天都没解了。

到后来,身体都不能动了,病情十分危重,脉沉而弱,说明病在里,为虚证。这时候家里人都急死了,刚刚大学毕业不久,成了公务员,全家人还没来及高兴太久呢,就得了这么重的病,这也真是太惨了吧。

于是家里人到处寻找名医诊治,结果找到了彭爷爷。彭爷爷来了一看,说,这个病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高烧导致了胃液枯竭,方用乌梅10颗,白糖2两,给患者熬了喝就行了。

家人一看,什么,这么简单,不可能吧?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熬了这个饮料给高科长喝了下去。然后,那一天,高同学居然没有说胡话,安安静静地睡了一大觉,并且在第二天早上,拉出了半干的大便!再然后,就退烧了,吃了点儿米粥什么的休养了一阵子,这个病就彻底痊愈了。

彭爷爷说,这个病其实一点儿也不复杂。温病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病起高热,而且高热时神志昏沉,另一个就是脉为虚。温病的起源,是因为自身的肝胆之气疏泄偏盛而导致的。

从医理上来讲,由于此时是上热下寒,因此既不能用寒凉的药物也不能用补药,所以《内经》曰:温病虚者必死。但是,虽然不能用补药,却可以用收敛的药,将向上乱飘的相火收回到下焦。这样阳根有了,阳生阴,阴液也自然会续生,相火藏、津液生,那么中气就可以恢复了。

就是彭老先生的圆运动理论,这个很有道理,好像我们艾灸也是如此,艾了半天,要么热进不去,要么热到处乱窜,那就用酸梅汤收一收,乌梅奇酸,性收敛。不但可以收敛外浮的相火,而且还大补肝气。它虽收却不涩,还能生津。用冰糖,补中益气,又不滞腻。与乌梅酸甘相应,生阴液,最适合治疗温病虚证。

因为乌梅有敛肺止咳的作用,所以还可以用乌梅白糖汤(酸梅汤)治疗因肺虚引起的久咳干咳。但是要注意的是乌梅虽然是食物,但它有良好的药性,所以在实热证,咳嗽痰多,菌痢、肠炎的初期,怀孕期间和产后忌食。要注意这个提示。

还有医案可以了解下,一个姑娘11岁,六年级,在四、五年级的时候偏头痛基本20天左右发作一次。早晨起来就疼得受不了,左侧太阳穴跳痛,有时还呕吐。

然后去北京看病,大夫让做的24小时长程脑电图,也没啥事,也给开的川芎清脑颗粒,然后又没吃。看完病就带她在北京玩了一周,重点来了,天天喝街上卖的酸梅汤,回家之后又买了一箱喝。

然后自打那以后,头痛竟然再也没有发作过,搞得她十分怀念以前的日子,因为可以有时给自己放假不上学。这当妈的就弄不明白了,怎么说好就好了呢?百度说偏头痛是缺镁,我就给她炒紫菜吃,经常吃,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吃紫菜吃的呢。直到后来……

那是不是偏头痛都用酸梅汤,先明白基本的道理,为什么会偏头痛?因为胆经的循行路线是经过耳后,走头侧。所以偏头痛多半是胆经经络不通或者有郁热造成的。

治疗的时候依然要辨证论治:如果是气滞血瘀造成的胆经瘀堵,而导致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记住,这也是参考。

 如果是肝失疏泄,胆火上炎,胆经有热导致的偏头痛,治疗方法是收敛胆火,滋补肝木,方用乌梅白糖汤了,酸梅汤也是的。

那怎么区别上述两种情况的证型呢?我们也不要把辩症想的太复杂,瘀血的辨证比较简单:舌质暗紫、舌边有瘀点。脸色暗沉、头部固定疼痛,痛感多为刺痛。

那胆火上炎呢?其实很简单:舌质红,少苔,或者苔黄。复杂些就是,头侧部疼痛,痛感多为抽痛。另外可伴随一些脾胃症状,如呕吐、食欲不振等。

如果是因为没睡好觉而出现的太阳穴和眉骨疼痛、跳痛、抽痛,也都属于胆经有热的范畴,均可以用乌梅白糖汤进行治疗。

酸梅汤在北京特别常见,可能北方主水,水生木的原因 吧,所以肝气生发的特别厉害,过了就要收一收。

彭子益先生的温病治疗中,只用了乌梅和白糖。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在梅汤里加山楂、陈皮和甘草呢?是因为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更适合现代人。

现代人有个普遍问题,就是吃得太好太油腻,而且多为痰湿体质,体内多有淤积。

山楂的功效为消食积,散瘀血,尤其擅长于消肉积。散瘀血的功效,更是不用说,张锡纯先生就常用山楂红糖水来治疗闭经或者月经后期。

不过,提醒并更正下,昨天说可以喝到什么时候,严格而言,可以喝到秋天为之,就是在秋天之前都可以,因为秋季本来就是收敛的,那不用再用酸梅汤了。

而陈皮的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对于脾胃虚弱,总觉咽部有痰,身体四肢沉重的痰湿体质人群来说,是应该常服的食物。

甘草的功效,排在第一的就是补益脾气。而生甘草的药性偏凉,能够清热解毒,治疗多种热症,比如咽干口燥、咽喉肿痛等。与陈皮配伍,更可用于多种寒热虚实的咳喘,有痰无痰均相宜。

所以,所以酸梅汤的组方:乌梅、陈皮、山楂、甘草。并不是想当然搭配出来的,而是根据药性,根据季节,根据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配制而成。

夏天,可以作为家庭饮料,常常服用,爱吃肉的小朋友,容易发胖的小朋友,脾胃虚弱的小朋友,就不要吃什么冰棍儿和可乐啦,过来,乖,早上出门灌上一瓶酸酸甜甜的乌梅汤,又好喝解渴,又健康。

就像老师说的,说不定很多即将发作的温病,就在日常的饮用中,被直接拦截掉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蒙以养正,圣功也。

无论是艾灸,还是酸梅汤,其实都是遵从一个东西,就是:道。

生活这条流动的大河,只要不是人为的去卡死、阻塞,生命力自己会找到出口,生命本身有着更高的智慧,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多一点信任。

 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顺天应人,仅此而已。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此乃中医之高妙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