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在古代江湖上混,这些黑话你懂不懂?

 新用户3690zfAY 2021-07-16

    古代的江湖由“三教九流”组成,这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都督,四藩臬,五提台,六镇台,七道(道尹),八府(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生,二金(看八字者),三飘行(写字者),四推(择字者),五琴棋,六书画,七僧,八道,九麻衣(看相者);下九流:一王八(营娼业者),二龟(纵妻不贞渔利者),三戏子,四吹(吹鼓手),五大财(耍大把戏者),六小财(耍小把戏者),七生(剃头者)、八盗,九吹灰(喂烟者)。

    这里头,各行有各行的行话,如医生为“济崩公”、木匠为“甲乙生”等。这各行里的话,外人听不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湖“黑话”。








    这一段土匪之间的黑话对弈堪称是《智取威虎山》的最精彩片段。

    黑话,是江湖社会特有的而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一些语言,特指一些犯罪团伙为躲避警察的监控和侦察、社会的控制与防范,自行发展,并在其内部流传使用的一套语言和文字。虽然用的还是汉语,但是他们赋予某些词汇、词组或句子以特定的含义,只在圈子内使用,具有秘密语的特点,使圈子以外的人无法理解,学会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就是自己人;要进入这样的圈子,就得学会这些独特的语言。

    例如小偷就常常使用黑话隐语交流信息,以达到保护自我的目的。为了方便联络,他们把掏包称为“背壳子”、“找光阴”;小偷之间互称“匠人”、“钳工”;上衣兜称“天窗”,裤兜称“地道”,把妇女的裤兜称“二夹皮”。“皮子肥不肥”,意思就是钱多不多。偷夜间坐车睡觉的旅客叫“扣死倒”,偷行李物品的叫“滚大个”。出了名的贼称作“响了万”,名声臭的叫“万念”;不说自己真实姓名的称“里腥万”,更名改姓叫“拧了万”。

    黑话由于地域和群体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北方黑话,多出自白山黑水的英雄好汉之口,以东北话为基础;于江南道上吃绿林饭的,黑话多从港澳台传人,以粤语为基础,自然不同。

    如东北土匪大量的黑话:瓢把子——首领;点子扎手——对手厉害;扯呼——撤退;风紧,扯呼——情况不妙,大伙快溜吧;闷条子,不亮钢——不愿意报出自己的姓名来历;剪绺——黑道人物见礼;神凑子——庙;暗青子——暗器;咳嗽了迷子——蒙汗药;线上的——黑道中人;合字——同行朋友;并肩字——一起;把喝——看;抖花子——女子;盘尖——好看;念嘬——难看;兰头海——钱多;叶子火——穿的好;苍——老;果实——妇道;孙实——男子;踢土——鞋;蹬空——裤子;堂色——真货;念黑黑——别说话;瓤了——饿了;土点了——死了;挂花——受伤;水香一军师;万儿——名字;招子——眼睛。

    有很多黑话到如今倒成了一种白话,大多数人也都理解了背后的指代。例如前些年我们会将一些名人称为“大腕”,这其实就是黑话的演变。“大腕”,又写作“大万”,本字应是“大蔓”。“蔓”在江湖社会中用指姓氏,是把姓氏所标志的宗族隐喻为枝蔓。旧时江湖上有种规矩,相逢时要用隐语行话盘道和报蔓。

    电影《大腕》海报

    “蔓”相当于隐称,如赵姓为“灯笼蔓”,钱姓为“现水蔓”,孙姓为“跟斗蔓”,李姓为“抄手蔓”,周姓为“匡吉蔓”,吴姓为“口天蔓”,郑姓为“四方蔓”,王姓为“虎头蔓”,胡姓为“古月蔓”,陈姓为“千斤蔓”,等等。当某人在江湖生意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便成为“响蔓”“大蔓”。因此,“有蔓没蔓”也就是有没有名气的隐称,是旧时江湖中人“立住蔓”与否,亦即是否成名的习惯标志。

    现代汉语及北方方言中所谓“挂彩”“顶硬”“踩盘子”“绑票”“打食儿”“花舌子”“扯淡”等,原本即隐语行话。例如“扯淡”,远在明代南京风月场中流传的《金陵六院市语》中便说“扯淡则胡说之辞”,至今仍然沿用其语其义。

    还有一种江湖黑话被称为春典,也写作“唇典”、“春点”、“寸点”,是通过特殊的语言符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与一般的黑话、隐语、行话相比较,春典主要是江湖艺人的说法。

    艺人把他们的行话叫做“春典”。也有的说最早的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江湖中有“南春北不用,北春南不用”之说。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江湖行话统称为“春典”。出于竞争的需要,以前的艺人十分注重春典的保密性,没有师承关系,概不传授,有“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赠一锭金,不赠一句春”之说。

    这春典究竟从何产生,又是何人发明呢?现在看来很难考证,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春典”存在的原因有三种。

    一是由禁忌、避讳所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而用其他字语代替。住在栈内的同行艺人,早晨一律不搭话,唯恐开太快,犯了大忌;若有人犯了,就要赔偿同行一天的用费。黄昏回寓后,就可以纵谈天下之事,不受行规的约束了。又如出门时包袱口向外,而归家或在人家久住,包袱口则向内。住店时无钱,就把筷子放在菜碗上,内行店家一望便知。

    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群体形成的隐语行话。如称姓杨的为“犀角灵蔓”,称姓何的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

    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晚清老北京街头演奏卖艺

    《左传·哀公十三年》中说,吴申叔曾乞粮于公孙有山,但碍于军粮不得出手的军规而不便明言,于是隐称求援“庚癸”。依传统说法,庚属西方,主谷,显然指粮;癸属北方,主水,当然也就指水了。这样随机性语词替代式的隐辞,已同后世由群体约定俗成的隐语行话十分相近。

    又有说,唐明皇癖好戏曲音乐,不仅大兴梨园教坊,据传还亲自示范授艺、登台串演,因而被后世梨园奉祀为行业祖师。然而,皇帝毕竟是皇帝,伶人们整日生活在宫中,虽属殊宠,却时刻都存在伴君如伴虎之感,唯恐一言不慎触怒圣颜招来杀身灭族之祸。于是,当时伶人之间私下交谈便使用隐语行话,如称皇帝为“崖公”、欢喜为“蚬斗”,每天侍奉于至尊左右为“长入”等,以此作为相互关照和自卫的一种手段。《唐语林·政事》所记“今日崖公甚蚬斗,欲为弟奏请,沉吟未敢”,正是如此情形。“崖公”“蚬斗”“长入”,便是我们今天在历史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隐语行话例证。

    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出使齐国,不料遭到拘禁扣押。原来,齐国当时正加紧备战,准备攻袭鲁国。情况十万火急,怎么办呢?身不由己的臧文仲急中生智,暗地里差人火速送回一封信。鲁公展信读之,只见上面写道:“敛小器,投诸台。食猎犬,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鱼,冠缨不足带有余。”读而不解其意。臧母见信,即明其意,不禁大哭。原来,这是一封话语体的隐语信,大意是说:“我被押在牢中,发乱不得梳,饥饿不得食。齐国已将城外的百姓集结到城里,正在犒飨,装备军兵作出战准备。此时很思念妻子,请其好好赡养母亲。”如此一封隐语短信,传达了十万火急的战争情报。

    其实,春典因为是在艺人中流行较多,这些话多幽默风趣、调侃滑稽。春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名称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等,应有尽有,几乎成为一种专业语言系统。

    如人体器官名称:瓢耙(把)子——头;招子、湖——眼;抓子——手;顺风子——耳;海子、江子——口;樱桃子——女子的口;金杆子——腿;南子——肚;踢杞——脚;蚕子、定盘子——心。职业名称:挑竿——保镖的;为躺、撂竿、模杆——江湖卖艺为生的人;戳竿、或枝竿——教场子的;蹲竿——为人护院的;弹弓图——卖膏药、打弹子者;边汉——卖膏药用铁锤自打者;三光鞭——画符而用火烧铁条者;圈子——卖武场;扁利子——卖武艺;边爪子——卖拳人;地崩子——庄稼拳;亮拳——漂托,属于表演性质;嗔托——比较武艺;高托——打架;赃托——打他;听托——不如他;构子——指手快。人称:日宫——父;月宫——母;上牌——兄;才子头——弟;本——师;利——徒弟;令生——兵;柳叶生——兵勇;西魁生——武秀才。

    相反,隐语在很多普通人当中也会被使用到。隐语并不只产生于江湖,使用时也不局限于江湖。隐语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言日益丰富,有时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话不便直说,就产生了一种借代词语,“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语)。它大致上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谲譬,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即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词来暗示的语言。谲谏就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主进谏自己的意见,是春秋战国一段时间内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据《战国策·齐策》所载,战国时,有人以“海大鱼”这一隐语,谏阻齐国宗室大臣田婴想在封地筑城的妄想。

    二是隐意,即言隐,是古时对谜语的一种叫法,用以测智,也叫度辞、度语。度,是隐藏,藏匿的意思。废辞,即隐其含义于言辞之中。它是用替代的方式构成的暗示语。这种替代的方式有的是摹状,有的是一种婉曲的说法。

    如:“新月一钩云脚下,残花两瓣马蹄前。”(谜底:熊)“白蛇过江,头戴一轮红日;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谜底:上联指灯芯,下联指秤)也有的隐语在文字上做文章,或只讲偏旁部首,或把一个字拆开来讲。如:女人——安没盖;来——立木;客人——盖各;酒——点酉;食——良。

    三是密言,一般是对方才能理解的语言,它本是隐语的最基本形式,一般为犯罪集团所用。黑话多为隐语,也就是把真正的意思隐起来,借别的词说出来。流氓集团、盗窃集团、特务、间谍、传统的武林、青红帮、东北土匪、袍哥、港澳黑社会、小偷、乞丐、混混儿等常用隐语,为的是遮掩他们的地下活动或者罪恶勾当,不使暴露。

    旧上海青帮三大亨:杜月笙(左)、张啸林(中)和黄金荣

    如:吃饭——安根;喝茶——啃个牙淋;酒——山;喝酒——抿山;喝醉——串山;拉屎——抛山;刀——青子;笔——戳子;偷——荣;起誓——劈雷子;赌钱——控蛮;钱——杵头儿;天——顶;地——躺;理发的——扫苗子;姓名——万儿;姓刘——顺水万;姓王——虎头万;姓李——一脚门万;姓杨——咪咪万。

    四是避讳,隐语在民间,则用于表达不方便说出的话,特别是关于人体的、排泄的、羞耻的、两性关系的,总是用隐语的形式说出来。《红楼梦》中,焦大骂贾府时说:“……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扒灰,民间指翁媳乱伦,其典出自清代王有光《吴下谚联》。过去,神庙遍地,香火特盛,为了敬鬼神,人们往往大量焚烧涂有锡箔的纸钱。日久天长,焚烧出锡灰渐多,庙主将锡灰出售,倒能卖个好价钱。消息传出去,贪利之徒就暗中到寺庙中做贼偷扒锡灰。扒灰的目的无非就是偷锡。锡与“媳”字同音,故以为隐语,把偷锡转为“偷媳”,这就是“扒灰”一语的来源。

    再如,人们习惯称妻子有外遇,或丈夫主动让其妻子卖身于他人的男人为“戴绿帽子”,史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诏:“教坊司乐艺着字顶中,系丝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背子,不许与民妻同。”同时还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因此,婉称妻女卖淫和妻子红杏出墙的男人为“戴绿帽子”。

    一些黑社会的成员之间说话常用黑话,开始是保密的,后来流传到社会上,成为风行一时的新鲜语汇。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们使用的一些流里流气的词语,如“放血”“废了”“做了”“灭了”等就是来自黑社会里的流氓团伙使用的黑话。这些词都表示“打人、整治人”之类的意思:“放血”指用刀捅人,使之流血;“废了”指将人打成残废;“做了”开始指将人暗杀,后来也指暗中做手脚整垮别人;“灭了”指打服或整垮对方,灭掉对方的威风。

    表示出事后被抓进公安局,用“折(zhe,阴平)进去”“折(she,阳平)了”,或者用“进局子”。第二次被抓进公安局叫“二进宫”。还有“底儿潮”,指有犯罪前科。这些词语本是流氓团伙内部使用的黑话,后来爱打架斗殴或作风流气的一般青少年也使用,现在这些话估计您也没少说过吧?

    参考资料:《语言民俗学概要》 曲彦斌;《中华民俗一本全》张廷兴等;《密码之谜》陈荣。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关于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本订阅号避免调侃式的历史,用客观的态度说清历史。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欢迎大家留言谈合作事宜,谢谢!

    PS

    如遭遇恶意举报,联系不到“一本正经说历史”微信公众号的话,记得去微博上找我!谢谢各位粉丝的大力支持!

    微博账号名称:佟佳-额尔瑾

    如想看本公号作者的原创文章可点击下方标题:


    清宫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国大选 | 野史 |金瓶梅 | 抑郁病 | 古人喝粥 | 老照片春节 | 古人内衣| 古人穿越 |民国电影 |日本“苏妲己” | 古人朋友圈古人过生日 |古人吃饭| 清代皇帝请吃饭 |家法 |武则天| 察必皇后 | 自行车 | 饺子 |太医和御医 |古代火箭 |大美人挂历 |大哥大 | BP机 | 收音机 | 广播剧 |北京北站 |古代方便面 |五子棋 | 西方情人节 |古代西方奴隶 |洋人学中文 | 古人住宅 |馒头or包子? |古代小孩儿 |“公安”还是“警察” | 九一八 |古代师徒制 | 乾隆爷的中秋节 |杭州历史 | 开学日子 |清末照片 | 袁世凯 | | 雨夜屠夫 |文人骚客 | 另类君主 | 吕不韦 | 五星红旗 | 古代诗人 |  奥运会 | 古人骂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觉 | 积水潭 | 康有为 | 非我族类 | 古代菲律宾 | 香港警察 | 血战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国“强奸女学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欧盟 | 性虐教父 | 苏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嬷嬷 | 科举 | 高考 | 中国劳工 | 古代孩子们 | 宋太宗强奸小周后 | 熙宁战争 | 中世纪欧洲 | 九二共识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铁 | 民国“抓嫖” | 梁启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与西陵 | 明末与后金 |......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可以点击下方打赏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