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观感一百壹十贰——所有人的眼泪都是真实的,却是冰凉的

 谁知西去路 2021-07-16

点击蓝字加关注

但凡不被读懂的人生,可能会被冠以“矫情”,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题记

 最近大热的电影《狗十三》是曹保平导演的作品,影片讲述十三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父亲送她一只狗来安慰她,李玩取名“爱因斯坦”,随着丢狗——寻狗——买狗——送狗——吃狗,李玩在极度渴望爱与陪伴的缺憾中残酷蜕变,完成了成长。

 电影作品视角独特犀利,冷峻内敛,成熟克制,善于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是精雕细琢的匠作。

“狗十三”这个名字含着电影的两条线索,明线是李玩,暗线是小狗,明暗交织,互为表里,既推动剧情发展,又丰富了“李玩”的人物形象。刚进家门的小狗挠门叫唤渴望得到李玩的注意,从此两个“被遗弃”的小家伙相互慰藉,得到一丝安定和温暖。正因为得到又失去,这才是导致李玩失去小狗以后“爆发”的根本原因,她需要释放被压抑很久的不满和困惑。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爷爷、奶奶、父亲、继母等角色都是成年人生活方式的“标准模板”——现实、功利,这里面没有一个坏人,但几乎没做一件好事。李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恰恰和他们完全相反——敏感、幻想,渴望爱与成长。

 影片将所有代表“现实性”的人物角色背景化,利用台词语言的冷硬感、处理亲子问题的生硬感、日常生活的无聊感、矛盾问题的刺激感等一切外部因素来烘托李玩这个角色,好比是把她架到几百盏聚光灯下,放大一个少女的心中难以下咽的缺憾,带有强烈的包围式的孤立感。李玩不好受,观众也不好受,作为“孤岛式”的角色,她的坚持和存在是不是合时宜,被摆到了观众面前。

 导演曹保平曾说过:“我感兴趣的是一种状态。一种渺小的个体在强势压迫下挣扎时,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狡黠、犹疑、张皇,乃至悲壮的状态。这种状态非常生动,我喜欢,因为它有质感、真实!” 

 继母及新弟弟的加入让李玩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李玩越来越沉默。如果李玩找狗的行为是不被理解的,那么家人在丢狗之后拿旱冰鞋弥补李玩的行为同样匪夷所思。但是所有人的行为既是合理的也是荒诞的,这就是生活本身,影片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正视生活中的问题,像是现实版“皇帝的新衣”,唯一一个说实话的李玩却被当做“异类”。

 我发现,李玩在片中几乎没有笑过,这是不正常的。电影后半段开始,仅有的两三次笑容是因为在得到家人支持后获得内心的满足而发出的真实的笑,但这种笑马上就因为家庭矛盾隐患被冲得一干二净,事实一再告诉李玩生活中几乎所有幸福可爱的事都与她无关,没能按照父母的想法活成一件省心、完美的“产品”,真是她此生的“罪过”。这些事真的不要命,但是会像鞋底的沙子一样伴随人的一生,走得越远越知道内心荒凉和无所适从。

 电影中有几场极具冲突效果的戏,也阐明了幼小的心灵在得到爱与失去爱的挣扎中,会产生心理突变。一是父亲家暴李玩第二天又声泪俱下地安慰她,二是英语课上因为一只蝙蝠闯入喧闹起来,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死了它,三是父亲当着李玩的面把第二只狗送到狗肉店,四是李玩在得知狗狗绝食而死之后吃掉了餐桌上的狗肉。其实这样的情节冲突还有很多,电影交替使用流畅平缓沉闷循环往复和压迫感极强的快节奏音乐,依托角色少台词或无台词表演,一次次调动起观众对“爱转瞬即逝”的矛盾感受,达到深度刻画的效果。

李玩什么都有吗?不是的,她没有正常的家庭关系,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常的家庭关系几乎是一个人成长期的全部,必须一定要有人在他们心中真正承担起“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起到助推作用。心理学上常讲,婴儿期的哭闹常常是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及时有效合理的回应爱抚能够让婴儿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满足、被接纳,内心是安定的,才会有勇气逐步探索外面的世界。

简单地说,一个人被“真正地爱过”,他才可能有能力分享自己的爱。

李玩到底需要什么呢?她想要的很简单,电影反复强调了一点——爱,像李玩拥抱“爱因斯坦”那样的爱,无助时的拥抱,失落时的接纳,成功时的分享,最重要的是获得“成为我自己”的力量。

 最后,被送走的小狗绝食而死。李玩不再挣扎,还带着假笑把狗肉吃下去,旧李玩死了,新李玩活了。李玩怕看到“爱因斯坦”,她知道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保护不了自己,甚至保护不了一只狗,在一次次地反抗中落败,最终妥协了。

 我不想把这一切全部归咎于“重男轻女”思想,这只是影片引发观众内心深处无助感和绝望感的由头。从根本上说,悲剧的根源不是性别问题,因为李玩看着在冰上摔倒挣扎哭泣的弟弟,她明白了,即使他有万千宠爱,他也在重蹈覆辙。

 电影上映后的两极化反应,也说明这不是一个很容易能取悦大部分人的电影题材,但好的作品是开放的,可以任由观众找寻自己的影子。说李玩“矫情”的人,很可能是抱以“谁不是孤孤单单长大”的心态来冷眼待之,说太现实的人,很可能过早地感受到之所以世界这么冷漠荒凉都是从家庭开始的,说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人,抱歉,成长的缺憾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好在还有能力为自己负责任,擦干眼泪,上路吧。

         远道·独行

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