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观感一百壹十陆——如何“妙笔生花”

 谁知西去路 2021-07-16

点击蓝字加关注

《The Words》又名《妙笔生花》是2012年在美国上映的爱情电影,讲的是正在经历创作瓶颈的青年作家罗里,在古玩店发现了一件老旧的文件包,包里有一份令他叹为观止的小说手稿,为了实现自己“美国文学的下一个代言人”的理想,罗里“占有”手稿并重新发表,他因此成为文学界新星。然而,与名利同期而来的还有道德的困境甚至更惨重的代价。

电影一共讲了三个故事,一是作家克莱在礼堂介绍自己的新书《The Words》,重新反思小说与人生的关系,二是《The Words》讲述叫罗里的年轻人如何用一本别人的小说获得成功,三是真正小说主人的爱情故事。由于三个故事跨越年代大,用了不同的拍摄方式,画面质感很好。影片对罗里在写作的彷徨、渴望、暴躁、为难、幼稚等细节刻画都很准确,使我很有共鸣。但总感觉这个爱情故事有点单薄,剧情推进较快,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桥段,台词说教痕迹明显,最后罗里因为抄袭而遭到良心谴责的结局也十分理想化。

影片体现了几种不同的“写作状态”,根据自己目前的所思所想,我更想从“写作的意义”来说一说这部电影。


(一)要写作,先生活

男主角罗里是个写作的“理想主义者”。大学一毕业就想做专职作家,白天出去找灵感,晚上熬夜写作。出版商认为他的东西“太艺术、太精致”,而他理解成了自己是个无名之辈所以没有市场,接着出版商告诉他有才华也要认清社会现实,多点耐心。显然,没有现实生活基础,尤其是没有过直指人心的生活经历是很难认清生活的真实面貌的,没有被历练过的“人心”承载不了人世间太多悲欢离合,写的东西浮在生活表面,很难打动人。

很多知名作家或者创作者不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甚至是金融、医学、计算机等其他专业的,还有一些年纪较长的作家根本就没读过大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生经历很丰富,读的书也很多,为写作打下了好的基础。另外,不要老想着自己某一天突然名利双收,可以有远大目标,但好好生活,好好写作,争取把每一步都走对就可以了。


(二)写作不靠“灵感”

罗里把别人的小说据为己有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快小说的“真正主人”就找上门来,因为小说记录了他遗憾终生的爱情故事。他在遭遇爱情和失女的双重打击下,不眠不休地写了这个故事,靠它挽回了妻子。然而,妻子不慎遗失了手稿,两个人矛盾激化最后分开了。

当我们遭遇人生重大事件,心理和情感处于剧烈波动中会用各种方式发泄,写作就是其中之一,会感到文思泉涌,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非要一吐为快不可。这样的作品一般是较完整地复刻生活经历,感情非常饱满,比较容易打动人,可是这种方式很难重复,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不是写作的常态。

写作不是只靠所谓的“灵感”,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理性写作”,需要一种持续释放的能力,时刻保持一种敏锐的觉察力和情感的爆发力,要用“上帝视角”来俯视整个写作过程,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的写作技巧有计划、有节制、有目的地构建一篇文章。


(三)写作亦是追溯“真善美”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道教亦有把人的身体称为“小宇宙”的说法。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独立完整、浩瀚无边,写作基于对现实层面的深度思考体验,也是求真、求善和追求美的体验的过程,是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更加完整。

罗里还算有些良知,在知道真相以后极力要求公开道歉和经济补偿,但小说主人拒绝了,他希望罗里知道“你夺走了我的文字,你也得遭受心灵上的谴责”,剽窃抄袭别人的作品也是剽窃别人的生命,同时,年迈的小说主人也意识到自己是时候放下过去,重拾希望。

写作是在情感浪潮后一个人收拾残局的孤单与劳累,常常在写下最后一句点之后,竟不知下一个起点在哪里。写作也是精神世界的延伸,可以使自己的某一部分不化为灰烬归于黑暗腐朽,告诉这个世界曾经我来过。

…………

写完了,觉得自己很矫情很做作,好像知道很多似的。

往期回顾
电影观感一百零四——此生与你相遇,即是永恒
●电影观感一百壹十——你不曾看见的“真实的你”

关注我吧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