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训遗风

 平型关杂志 2021-07-17

我的家训遗风

文/胡滨海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年逾半百弹指一挥间。在我生命的旅途中,每天陪伴我生活、工作、学习的曾是先辈们留下的家训遗风,他将指导、督责、鼓励、引领我们度过一生……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在儿时的记忆当中,家庭就处于一种半耕半读的状态,然而在这种氛围之下对我启蒙教育最深的莫过于我的祖父。我的祖父是一个读书人,也曾当过私塾先生,“经史子集”无所不通,为人笃实敦厚、仗义疏才、淡泊明志。对我们子孙后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德育方面恪守诗礼传家;其次在生活方面力求勤劳俭朴;再就是待人接物必须诚实守信。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除了老师应教的课程外,祖父又教我学习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等,并让伯父指导我学习书法和弹琴。那时我虽然能把这些经典背的滚瓜烂熟,但根本不知道里面讲的究竟是什么内容,于是祖父决定每天在我晚上放学以后辅导我一会。经过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学习,经典里面的人物和典故我渐渐明白了。直到我参加工作以后,才真正明白了国学经典对人的启蒙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当时祖父对我的良苦用心……

十二岁那年我上了初中,为了求学背井离乡暂时远离了故土和亲人,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了,祖父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为我辅导《五经》和《四书》里面的经典篇章。那个年代我们初中才开始学习文言文,许多同学觉得文言文深奥难懂不喜欢学,我却凭借祖父在小学期间给我的课外辅导平稳度过了,从那时候起我才深深意识到中国真正的国学精髓全部蕴藏在古代汉语里面。
升入高中,随着课程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增大,与家人常常是聚少离多,依稀记得在高中假期阶段祖父给我辅导的课程是《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每次辅导完以后专门拟上题目让我当场学习作诗和填词,作好后现场点评。那时候祖父除了辅导我们本族的兄弟姐妹们之外,还有本村里很多国学爱好者,家里经常是宾朋满座,高谈阔论,门庭若市。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那天正好是星期天,祖父四点多带我去地里锄谷,去地里的时候我妈给我带上煮好的粽子和鸡蛋作干粮。农村的人大部分是早上起来不吃早饭就下地干活,等中午热的时候就回家了。锄到九点多的时候,我又饥又渴,再加上腰酸背痛,实在没有精力锄了。祖父看见我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的样子,让我暂时休息一下顺便吃点干粮。于是我们祖孙二人坐在地头上开始吃干粮,我拿起一个粽子刚扒开一半粽叶,一失手整个粽子掉在地上,我看了一眼沾满泥土的粽子后随即从干粮袋里又拿了一个扒开狼吞虎咽地几口就下肚了,接着又吃了俩个鸡蛋喝了些凉水算是一顿饭。一回头发现祖父慢慢地捡起我掉在地上沾满泥土的粽子,然后用他那带有补丁的袖口小心翼翼地擦去粽子表面的泥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并且把沾在粽叶上的余米全部吃光才微微抬起头用慈祥的目光看了我一眼,随后欲扬顿挫地吟诵出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听完后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过了片刻,问我在别的经典里有没有类似的教导,其实那是在考验我,那一刻我猛然间想起清代朱伯庐在其治家格言里的两句名言,不觉脱口而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祖父听完后用毛巾给我擦了擦被太阳晒得满脸的汗水,笑着说:“咱们回家。”这是祖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上的人生最感人的一课。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浪费过食物,勤劳俭朴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那是在初二放寒假的时候,每天村里有很多人让我伯父写春联,特别是临近年关的时候人更多。其实农村每年一进腊月就开始写对联了,那时候我们村将近三百户人家,能写春联的大部分是我伯父那辈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已经停止了软笔书法,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十有八九拿不起毛笔。伯父从早忙到晚,除了吃饭时间外,我没见他停过笔。尽管如此,每天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腊月数九寒天,家里挤满了人不说,还有人在院里排队等候的。祖父看到这种情况,又在客堂摆了一张几案,生上火炉,让院里排队的人全部进了客堂。客堂里有象棋案和古琴,村民们进来以后大多数的人围在一起下象棋,很少有人扶琴。祖父把村民安顿好以后,让我找出小学用过的“文房四宝”帮助伯父为村民写对联,当时的我一下子傻眼了,因为自从升入初中以后就很少拿过毛笔,况且以前从来没有写过春联,家里的春联每年都是伯父在写。那一刻我踟蹰不前,面前站着已是耄耋之年的祖父,又扫了一眼满屋子等着写春联的父老乡亲,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毛笔。刚开始写的时候祖父在旁边看着我,那时候我由于心里太紧张而且放不开笔,写出来的字有点拘谨,写完第一幅祖父看了看说:“要平心静气,随心所欲”,接下来写第二幅就比较自然了,由于我的帮忙,快到中午的时候人就走了一多半。书写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春联多数是大字,必须站着用悬肘法方可完成。一上午写的我臂腕发酸,只好坐下来弹一曲伯父以前教过我的中国古典四大名曲里我最喜欢的《春江花月夜》,算是休息。下午三点左右写春联的人才陆续走完,我才开始吃午饭。从那以后我为村民写春联的事就没有停止过,一直到现在。
自从我加入县书法协会以后,近些年书法协会领导每年在年底都要举行一次下乡为村民写春联“献爱心,送温暖”的专题会议。我们村的这项工作领导们就托付给我来完成,会议结束以后,我们领上协会发给我们的写春联的纸张,回村委会写好春联后,送到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及军烈属家中,这项工作将伴随我的一生,也是对先辈们家训遗风的继承和发扬。

那年我接到初中入学通知书以后,祖父非常高兴,因为在之前曾经答应过我,说我升入初中以后给我买一支钢笔,那个年代在小学时能拥有一支钢笔就可以算是“奢侈品”了。当时祖父给我掏出五元钱让我去村里的供销社买钢笔,我清楚地记得一支笔二元五角钱,我把钱递给售货员以后,售货员给我递来一支崭新的钢笔和七元五角钱。那一瞬间,我心知肚明——售货员多找了。我立即把钢笔和钱攥在手里,头也不回匆匆忙忙离开了供销社,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地合不拢嘴。回到家后,我告诉了祖父,祖父问我为什么不把钱给人家退回去呢?我说是他找错了与我有什么关系?祖父从我的话语里读懂了我内心的贪婪和自私,良久没有开口。当时的气氛很尴尬,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也不知过了多久,祖父才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为人和处事那个更重要?”我毫不思索地说:“当然是处事。”祖父接下来又问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随口说出了《弟子规》的开篇语:“守孝悌,次谨信,冷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祖父瞥了我一眼却说:“做不好人如何处事呢?为人处世怎么讲?为人在先处事在后,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完以后又引用了曾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教导我,说明了修身是基础,也是根本,然后才有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阶梯式的递进无法跨越,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这一次的辩论让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也真正意识到以前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于是主动向销售员道歉并退还了多找我的钱。祖父看到我知错就改很高兴,随即送给我明代圣人王阴明最经典的几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名言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将作为先辈们家训遗风最终的目标和方向。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将一去不复返。在这个物欲横流竞争激烈又充满各种挑战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许多人在挑战面前不堪一击,迷失自我,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方向,甚至陷入深渊而无法自拔。我却凭借着先辈们留给我的家训遗风不卑不亢、与时俱进。因为良好的家训遗风凭借着先辈们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我幼小的时候注入我的心灵,净化我的灵魂,成为我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传统的家训遗风对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败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追求以人为本,家庭是国家的最小单位,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要想构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传承家训遗风是一盏指路明灯。
先辈们虽然离我而远去,但留下的家训遗风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当我悲观失望的时候,它鼓励我,让我看到前面就是希望;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它安慰我,让我戒骄戒躁;当我骄傲自满的时候,它鞭策我,让我谦虚才能进步;当我拼搏奋进的时候,它给了我坚定的信念和无限的力量,让我用生命和智慧迎接灿烂的明天,创造辉煌的人生!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