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阅读: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老刘tdrhg 2021-07-17
小说阅读: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走进任务]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上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艺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三大方面。前一种艺术在任务一、二都已涉及。这次任务重点放在后两种艺术上,要能准确判断艺术技巧,说出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环境描写艺术

1.社会环境描写艺术

社会环境描写既包含了一般的手法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角度,表现在:

(1)点面结合。“面”指整体;“点”指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较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即社会场景的描写既要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

(2)对比映衬。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

(3)简笔勾勒或精笔细描。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相关内容。

理解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节选自契诃夫《不平的镜子》)

1.客厅的环境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出了客厅什么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运用了白描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客厅环境。如“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里仍然有风”“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客厅特点:潮湿阴暗、古老陈旧、冷寂破败,沉闷、压抑、令人窒息。

2.景物描写艺术

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鉴赏角度

分类

作用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描写方法

工笔与白描

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

工笔,能突出主要景物的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

白描,简练、生动、传神。

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动静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虚实描写

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

或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征,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另外,分析景物描写作用要看其在文中的位置。

(参见任务三“自然环境 精准把握”中“点拨关键”部分)

理解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

③一次,我去看她。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④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⑤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⑥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节选自(俄)阿·马·高尔基《乌米》]

2.指出第③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

二、人物描写艺术

写人手法

作用

正面

肖像描写(人物五官、面容、身材、衣着、神态描写等)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对话与独白)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与间接)

①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服饰细节、表情细节等)

①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细腻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④照应上下文的某个情节;⑤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⑥营造某种氛围;⑦深化主题

侧面

景物(环境)烘托

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衬托人物性格

他人对比衬托

①突出另一人物的性格特征;②深化主题

理解运用

3.鲁迅是位细节描写大师。他在《祝福》中对祥林嫂集中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在这三次描写中,鲁迅都对其眼睛进行了极其精细、精彩的刻画,试分析这三次眼睛细节描写的内涵和作用。

第一处: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第二处: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第三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说明:三处是按祥林嫂生平排序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早(第一处)写祥林嫂“顺着眼”,写出了她初到鲁家的怯生,性格的温顺与善良。

再者(第二处)写祥林嫂“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表明祥林嫂依然那么温顺、善良,但经过丧夫丧子的重大打击,已极度悲哀,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最后(第三处)写祥林嫂的眼珠“间或一轮”,表明祥林嫂在被鲁家赶出后沦落为乞丐,已经完全绝望、麻木,仅仅是个“活物”罢了。

(2)三次眼睛细节的描写,写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每况愈下;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三、场景描写艺术

场景描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又有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之分。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须有分寸。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在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在与情人渥伦斯基的秘密约会里,却是那么热烈奔放。把人物放在这两个场景中交替表现,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的全貌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场景描写的作用:①给全篇“定调”,使叙述更加自然;②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③导引人物出场;④揭示人物性格;⑤作为一种象征。

理解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作“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有删改)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酒婆》。《俗世奇人》共收录了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4.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场景特点:简陋,嘈杂。(2)场景描写的作用:突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

四、语言描写艺术

1.小说语言分类

叙述人(作者)语言(语言题考查重点)

作者独有的言语方式和腔调,具体为语言风格、修辞、遣词造句的习惯,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性色彩和语体色彩。表现在人物描述、故事叙述、环境描写的各个元素之中

作品中人物语言(多在分析人物中考查)

主要表现为人物的对话或独白。强调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的形象设定,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有时也点明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2.语言特点

用词特点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情色彩

是否鲜明

是褒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变化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特点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描写特点

如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法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风格特点

平实、自然、幽默辛辣、含蓄深沉、婉约柔美、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等

3.语言风格及其形成因素或手法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方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方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平实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典雅

多描绘性语言→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方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方法→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理解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前情概要:1975年二、三月间,下着雪,孙少平走出家乡,来到县城上学。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还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是从在润生家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的。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他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这本书。]

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5.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一系列动词“坐”“望”“听”“陷入”,慢镜头呈现人物表现,生动地写出孙少平进入一种读书后的“忘我”状态。②运用感叹句,反复递进语气,如“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强烈地表达出保尔的故事对孙少平心灵的震撼。③运用对比手法,将“群山包围的双水村”与外面“辽阔的大世界”进行对比,突出外面世界的迷人。④运用朴实的抒情性语言,简练准确地描绘了黄昏景色,创造情景互渗的画面,烘托出了孙少平沉浸在书籍为他开启的全新精神世界中。(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是感叹句,此处是保尔给孙少平带来的心灵震撼;“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中“呆呆”“星星”“朗朗”是叠词,“满天的星星”“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带有抒情性;运用“坐”“望”“听”等动词,用慢镜头呈现人物,将孙少平此时的状态呈现在读者眼前。据此分类整理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棋王(节选)

阿 城

(王一生因故延误了区象棋比赛的报名,等他到了,比赛已近尾声。于是,有人提出和比赛的前三名进行一场友谊赛,后来又有好几人报名,连王一生在内,共十人。)

①到了棋场,竟有数千人围住,土扬在半空,许久落不下来。出来一个人,半天才明白是借场子用,急忙打开门,共进去了九个人。冠军总不见来,有人来报,既是下盲棋,冠军只在家里,命人传棋。

②人是越来越多,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③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一有动静,一起跑。”我说:“不会。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参加过比赛的人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他六个人会不会冒出冤家。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注]。”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儿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离开后,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

④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⑤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在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

⑥我不由伸手到王一生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是个旧蓝斜纹布的小口袋,上面用线绣了一只蝙蝠,布的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是细密。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我把它攥在手里。

⑦太阳终于落下去,立刻爽快了。

⑧我又进去,看见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一鞠躬,说:“甘拜下风。”就捏着手出去了。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⑨王一生的姿势没有变,仍旧是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土没拍干净,东一块儿,西一块儿。喉结许久才动一下。我第一次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是多一倍的马拉松!……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眼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⑩我出来,天已黑了。有山民打着松枝火把,有人用手电照着,黄乎乎的,一团明亮。这时墙上只有三局在下了。

⑪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一盘,恰是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嗡嗡地响成一片。

⑫忽然人群乱起来,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

⑭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作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⑮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半晌,他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⑯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地一声儿吐出一些黏液,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妈——”大家都有些酸,扫了地下,打来水,劝了。

⑰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有删改)

 王一生的妈妈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做了一副无字棋,临终前送给了王一生。

一、写人手法题

1.结合全文,分析第⑬段中画波浪线部分肖像描写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铁铸一个细树桩”,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此时的王一生全身心沉浸于棋局之中的形象;(2)用夸张的手法写聚在乱发中的生命,体现了王一生下棋时所散发的逼人气势。

2.小说中的烘托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中运用得十分突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人观战,吵嚷成一片,棋局开始后却又是无比安静,棋局牵动人心,以此烘托王一生棋艺的绝妙高超,远超世俗。(2)八人先后认输,老者先是在家传棋,后亲赴棋场,细看其他八局,再高度评价王一生,以此烘托王一生棋艺的境界已到世间罕有。(3)棋局进行中王一生肉身的萎缩迟钝,烘托着王一生作为棋手精神存在的巨大。(答出两点即可)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王一生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场面描写衬托人物形象。如描写王一生棋场鏖战一段,“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而王一生“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周围环境的喧闹与王一生的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了王一生不为名利、只因爱棋的超脱精神,表现了他因爱棋中之“道”而全身心投入的痴迷。

②靠细节描写传神。如写王一生车轮大战九人取得胜利后想站起身,“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这足以说明王一生在这场鏖战中所付出的心力,表现了他对棋的执着与专注到了忘我的境界。

③用烘托手法。如千人观战,吵嚷成一片,棋局开始后却又是无比安静,棋局牵动人心,以此烘托王一生棋艺的绝妙高超。

类题延读

1.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2019年全国卷Ⅰ《理水(节选)》第8题]

答案 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第8题)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地展现出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两种。人物描写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答这类题,主要抓两点:一是准确、全面地判断所用的描写手法,特别是侧面描写,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看出;二是答准描写效果,即用这种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人物描写艺术实际上就是看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答题时勿忘人物形象这一点。

二、语言艺术题

1.小说第⑨段画横线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反复手法,重复了两遍喝水的动作,突出了紧张的气氛;(2)多用动词,几乎每一句都用动词,有很强的画面感;(3)全用短句,有传统说书的意味,给人以紧张感。(答“多用口语”也可,如儿化音、拟声词等)

2.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语言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语言简洁有力,精练朴实。描写上,多用平淡朴实的白描,极少用修饰语;多用动作细致刻画,很少使用人物内心宣泄的手法。语言大多由干干净净的词语构成,没有形容词的复杂描写。(意思对即可)

类题延读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卷Ⅱ《有声电影》第6题)

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赏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

(1)从语言运用的特点判定赏析。主要是看词语的选用特点(如口语与书面语等)、句式特点(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等)、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2)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主要是看语言幽默风趣、含蓄蕴藉、自然质朴等。判断语言风格有两种途径,一是在直觉判断其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再分析风格的形成因素、手法;二是根据其形成因素、手法去判断其风格特点。

另外,赏析小说的语言风格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如“天天读”“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三、整体艺术赏析

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两种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我”为叙述视角,既有真实性,又叙事相对灵活,更便于从“我”的视角集中观察主人公王一生,从而更好地刻画他。

(2)刻画人物重在场面描写和细节刻画。如在对弈过程中,注重场面描写,既集中写王一生下棋的专注、投入,又用周围人的不同反应展现王一生棋艺的高超。细节描写极其丰富。如写王一生下完棋后仅用“睡死”两字就写出了王一生下棋的投入、付出的心血。

(3)语言简洁有力,精练朴实。(见前面语言艺术第2题)(任写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整体艺术赏析题针对的是小说全文,如问: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题关键有二:

(1)做好整体性阅读。①着眼全文,整体性阅读。因为叙事是全文性的,不可能是局部阅读。②理清叙事层次和段落。看看叙事可分为几个阶段及层次起止。③抓住标志。抓住有助于把握叙事艺术的特征词语,如表时间的词语,插入、过渡性词语等。有了这样的阅读,才能为答题做好铺垫。

(2)掌握好赏析角度。其角度主要有:①叙事艺术(包括情节安排),如叙述的方式与人称、线索,情节安排的技巧,段落安排的特点;②写人技巧,最主要的写人技巧如对比、抑扬、对话、细节等;③表现手法,如散文中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等,都可能在小说中使用;④语言风格。

一、对点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孝 心

王春迪

开春了,老街富商海爷要南下跑趟生意。

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着啥硌着他屁股似的,海爷下马招呼大奶奶,说,这一趟回来,保不准牡丹花都开了。娘就交给你了,好生照料着,特别是府上的大事小事,勤和她商量点。我说的,你可都记住了?大奶奶头点得跟捣蒜似的。

说起海爷府上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男人死得早,没改嫁,愣是一人忍饥挨饿,挑着个薄粉摊儿,风餐露宿,把海爷拉扯大,直至今天这样的家业!吃的苦、受的累,都被街上的说书人编成了故事,整日街头巷尾地讲!

这几年,老太太得了病,卧床不起,眼黑耳背,跟她说话,声音都得跟敲锣似的。海爷虽然接了家,但生意场上,里里外外的事儿,还得找她拿主意。老太太眼睛虽然瞅不见,但心里头跟明镜似的。她咳嗽一声,顶海爷喊十句。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巴结海爷,不如巴结她老人家!

如今,海爷把老太太交给大奶奶,大奶奶还不得跟接宝贝似的!

哪想,几个月后,等海爷大车小车地回来,进门,却看到府前府后,满眼的孝布白花。一问,才知道,前儿个,老太太撒了手啦!

大奶奶裹着一身孝服,眼睛肿得跟带血的鱼鳔似的,想到海爷跟前说句话,可海爷袖子一甩,愣没理她。

此后好些天,海爷一句话都不和大奶奶说,吃饭都不和她在一桌上。好似觉得老太太的死和她有关。大奶奶心里憋屈,越想越喘不过气,头七当晚,一块绸子就把自个儿挂在了梁子上。亏得发现得早,掐了半天的人中,愣是把她从小鬼儿的手里给拽了回来。

醒来的大奶奶又要撞墙,一屋子的人抢着去拦,半晌,海爷喊了一声“行啦!”顿时,屋子里鸦雀无声。

海爷让一屋子的人都出去,然后拎把椅子,朝大奶奶跟前儿一坐。我问你,我走之后,你咋照料她的?

海爷一问,大奶奶来劲儿了,大奶奶大声道,你问我?我这辈子对自个儿的亲娘都没花这个心思!一日三餐,哪顿不是我亲手端到她床前,一口一口喂到她嘴里的?她吃的药,哪顿不是我自个儿下手煎的?一早穿的衣服鞋袜,哪次不是我焐暖了,才帮她穿上的?这洗脸洗脚的水,哪回不是我试好了才端过去的?你问问去,这些活,我让下人插过手没?我怕她操心伤神,让她一门心思养病,家里头里里外外大事小事,我能干的,都没敢跟她吱一声!我都把自个儿当丫鬟使了,娘走了,能怨我吗?我心里头憋屈,跟谁说去?我干脆下去陪她老人家算了!我的娘唉……说完,大奶奶呜呜地大哭起来。

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大奶奶的眼泪吓得顿时掉了线。

海爷气道,你还有脸哭!我走时怎么跟你说的?谁让你一日三餐喂她的?还让她一门心思养病?你不是存心害她,是啥?一通话,把大奶奶听傻了!

海爷缓过气,叹道,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照她那种性子,一准儿觉得自个儿没用了。到了这一步,她还有劲儿活下去?

大奶奶突然想起,以前海爷在她身边的时候,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都要老太太拿主意,甚至院子里来年种什么花,谁谁家要嫁闺女了,出多少贺礼的事儿,都让老太太定夺。起先,大奶奶甚至以为海爷在他老娘胳膊底下长大,是个没主见的爷儿们,现在才明白,他是想让老太太觉得自个儿对这一家老小来说,是天!是地!天一塌,这家人就乱套了!所以,再重的病,也得咬碎了牙活下去。

难怪海爷走时,再三吩咐自己,府上的大事小事,要多和老太太商量点。

逞了能,却坏了事儿,大奶奶寻思过后,肠子都悔断了好几截。

第二天,大奶奶跑到老太太坟前,跪着哭了一整天。海爷担心大奶奶有事,让人在不远处盯着。直至后来,大奶奶哭得晕了过去,被人抬了回来,好几天都没能下床。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画横线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结构上,这句话为下文责怪大奶奶埋下伏笔,并且引出了“海爷娘的死”“大奶奶寻死”“大奶奶悔过”等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塑造上,这句话表现了海爷的细心孝顺,自己外出经商,放心不下娘,临行前叮嘱大奶奶“好生照料着”,同时也暗示了大奶奶的蠢笨,只记住了海爷话的前半句,忽略了后半句。

③主旨上,这句话揭示了“尽孝心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的主旨。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多用口语,富有生活气息。如“愣是”“薄粉摊儿”,使得“老太太”的形象很接地气。

②多用短句。如“死得早,没改嫁”“吃的苦、受的累”,叙事简洁,突出“老太太”饱经磨难、辛苦操劳的特点。

③多用感叹句。三个感叹句,突出了对“老太太”的钦佩。

④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3.本文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海爷”这一形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细节描写。如“上了马,海爷却坐不住,马背上跟有啥硌着他屁股似的”,表现了海爷对母亲的担心以及对大奶奶伺候母亲的不放心。

②动作描写。如“海爷突然起身,将桌上的盖碗往地上一摔”,表现了海爷对大奶奶照料母亲方式的不满。

③语言描写。如“她操了一辈子的心,当了一辈子的家,习惯了。你突然让她闲着了,甚至连饭都要人喂了……”,表现了海爷非常了解母亲的性格,采用合适的方式对母亲尽孝。

④侧面描写。如“府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海爷只是个做事儿的,老太太才是管事儿的”,表现了海爷对母亲尽孝的良苦用心。

二、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

[法]维克多·雨果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应该说明,他们的残忍和狠心并不亚于我们给读者介绍过的那个可怕的乞丐集团里的人,那都是群众当中最下层的人物。除了嘲笑那不幸的犯人的口渴之外,四周没有人出声。的确,那当儿他的样子不只显得可怜,而更是显得古怪和难以接近。他那涨得紫红的脸上淌着汗,眼睛闪着狂野的光,嘴里冒着愤怒和痛苦的泡沫,舌头一半吐出在嘴唇外面。还得说明,在那当儿,人群中找不出哪个好心的男人或女人敢于送给那受苦受难的人一杯水,那刑台的可恶的石级被当作十分可耻和丑恶的东西,善人们是不愿意上去的。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有删改)

4.赏析画线段落的语言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第三人称写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的过程,显得真实客观;以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和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突出了伽西莫多在狼狈处境中,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的善良救助,而伽西莫多“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所展现的感恩之情,则体现了外表无论美丑,只要心灵善良美好的可贵。

5.选文中多处用到了对比写法,请指出其中三处并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的外貌美丑对比,凸显出二人心灵的美好;②观众对伽西莫多的前后态度对比,由叫骂侮辱到真诚拍手,体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唤起了人性之美;③爱斯梅拉达与观众对伽西莫多的善恶态度对比,体现了对观众的冷漠无情态度的批判,对爱斯梅拉达善行的赞美。(答出三点即可)

6.选文三次写到“犯人”伽西莫多乞求“给水喝”,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是嘶哑又愤怒的吼叫,如动物的咆哮声,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第二次是失望的眼神,声音更加令人心碎。第三次是喘息着喊。这展现了伽西莫多喊得一次比一次悲惨无力,人们不但不同情他,反而极尽嘲笑之能事而取笑他,突出了人们的冷漠无情,为后文写爱斯梅拉达善良地给水喝做对比和烘托。(答出三点即可)

7.选文最后写到“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你觉得这一情节是否合理?请阐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合理。小说不仅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的爱斯梅拉达与外表丑而内心美的伽西莫多进行对照描写,还通过观众对伽西莫多从叫骂、嘲笑,到扔阴沟里泡过的海绵、破瓦罐的冷漠态度,到而今的受感化,由衷拍手,从侧面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举动和美好心灵对人的感化,突出了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