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知”立尽斜阳“其中味?

 老梅的碎碎念 2021-07-17

各位老师,读友:晚上好,我首先要狠狠表扬一下我自己的胆肥(其实是自不量力)。敢在大师,专家云集的群里来领读一首词。自我打气后先汇报一下的学习。

我是去年开始,突然对古诗词有来电的感觉。之前也就是在中小学课本上,接触过极少的古诗词。被老师解析后要背诵,要考试也就没有产生过多么大兴趣。今年三月八日趁“丽人节”给自己打打气,定下一个目标,每天一首。从《诗经》开始。天随人愿,偏巧的李老师组织起了“点·石阅读会”,开展“诗词”共读活动了。我满心欢喜的参加了。我看的每一首诗都会让我非常的累。我毫无基础啊!很多字还不认识。每次打下的学习文字,往往要耗上我半天的时间。特别尴尬的是我前学后忘光光。每天的学诗对我来说就是苦涩的甜蜜。每次看老师,读友的打卡总是受益匪浅。每次被点名表扬,还是很高兴。

其实我是领读不了的。特别是看了霜月女神,李老师,Laeta老师的领读。我更是肠子都悔青了,怎么头脑一热就答应了。只想逃跑,慌里慌张到现在。

  先来说说柳永这个人。他对词的发展产生极重要的作用。柳永和辛弃疾是两个认真写词的人。其他的文人雅士不怎么待见词,词是伶工小调,上不了大雅之堂,写词就掉了身价了。那柳永为什么这么卖力的写词?他有他的目的。他自信自己的写词,音乐天赋。而且他的词的传唱度非常的广,“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想依靠他的写词天赋,以及自己词的传唱度来实现他自己的政治抱负。事,总有巧和不巧的。柳永之巧与不巧还真跟“才气,知名度”扯上有关。他去科举考试没考上,发发牢骚写了个《鹤冲天》。什么“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什么“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什么“幸有意中人,堪寻访”;又说什么“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一场科举考试,考上的人自然是极少的,而考不上的人自然是多的。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他有才呀,他认为自己很有才气啊,就觉得这样的一个开明时代,怎么就遗落了他这样的一个人才。这词写的特别的过瘾。落榜的人都去唱这歌了。好了,知名度又广了,一传传到天皇老子耳朵里。这不就出事儿了吗?第二年他又去考试,最倒霉了是他考上了。可是皇帝把他名字涂掉,说:“此人好去'浅酌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看这事闹的。

柳永词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对词有突破与创新。这与他的音乐天赋,以及他所生活的阶层有关。柳永的词是慢词长调。打眼一看他的词就特别长。而这并不是他的首创。但其他人就干不来这事儿,不懂音律啊。也因为长啊,所以一说就说尽了,什么意境啊,联想啊都要打折了。就是少了诗的含蓄韵味,比较直白。

再看内容。柳永笔下的女子,是现实生活中的层次比较低的歌伎酒女。并不是深闺里大家闺秀的。所以他所写的这些东西往往被很多人笑话,抵毁。认为他写的东西品格太低,甚至不正经,俗滥。王灼就批评说: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文人墨客都不喜欢他,只有那些不读书的人才喜欢他。

我回过来想一想“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为什么柳永的词传诵度那么广?我想正因为柳永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填词写歌的人。老百姓就是喜欢自己的东西。老百姓又不要含蓄,不要品格高深。只要明明白白表露自己的心声就好。

柳永的相思离别词与别人很不同。角色不同,景物不同。很多人写闺怨中女子的相思,闺阁之景。即柳永的离别词里,是游子身份。词中景物高远开阔起来。单从这一点,觉得柳永很了不起。很多人假托闺阁思妇托言自已不得志。而柳永则自己站了出来,以一个男子、游子的身份。柳永是不幸的,不得志的,他一生辗转在道路上。所见的风景是开阔的,不局限于闺阁之景。正由于这两点的促成,柳永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开阔的境界,把“春女善怀”转变成“秋士易感”。

柳永的悲剧是他性格造成的。他的性格是多情浪漫的,这与他的儒家传统那个仕宦的家庭环境矛盾(他的祖父,父亲,叔叔,哥哥,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当官的)。从这种家庭出来的柳永,他在政治上肯定是有抱负。他的浪漫多情和他的音乐才能与他的自我追求政治上的抱负又相矛盾。他的浪漫多情,混迹烟花卷柳之中,被士大夫阶层所不喜。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雨收云断”雨停了,云散了。什么季节的雨?后面一个“秋”字,知道那是一场秋雨。“一阵秋雨一阵凉”,秋雨秋风都有肃杀之气。而“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人又是那么容易触景伤情。“悄悄”便是忧愁的样子。凭栏即会远眺,羁旅之人,独自一人远眺天地之间一片秋之萧瑟苍茫。天色忽晚,在他的内心会渲染出怎样的情感?李煜说了“独自莫凭栏”。

紧接着“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很是自然。老杜写过“摇落深知宋玉悲”。宋玉在《九辩》的开篇第一句便是“悲哉秋之为气兮,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山川万物凋谢,萧瑟与诗人命运不济及悲怆的情绪相结合。一切景语即情语,一切情语即心语。此处已染上悲。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此处特写了几个秋的小镜头。“秋风轻拂”,因是秋风再轻,也有肃杀之力。开小白花的浮萍被催老了,惨败不堪看。凉夜冷月寒气生,梧桐经不起这寒意,叶变黄,飘落。“飘黄”犹见树叶由绿转黄,由黄而落。如果梧桐树成片,落叶纷纷。会不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触目惊心?此景会不会触发诗人“岁月流逝,年华不再,漂泊一生”的悲叹。

以上写景,而景都着了情。最后发出了“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感慨。“茫茫”两字很玩味。眼前所景——“茫茫”,故人不知处——“茫茫”,泛起的情感——“茫茫”。

下片自然转入了回忆。“难忘,文期酒会”。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下处境越寂寥,回忆越美。回忆越美好,当下更显寂寥。“几孤风月,屡变星霜”。“孤”通“辜”,此别经年,风月辜负。此刻还是海阔山遥,不知何处何时再相会。思之切,念之茫茫。呼应了上面的那句“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燕成双对,人一个,更显凭栏人的悲寂。为何是“难凭远信”。一则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尺笺无寄处;二则“海阔山遥”。反过来想想,诗人亦是一个漂泊不定之人,友人想寄封信给他也不容易吧。此燕又不及彼雁。无望之中又升希望,希望天际归舟是友人归来。只是“千帆过尽皆不是”。所有希望全落空

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黯相望”是怎样落寞眼神?断鸿之声又是怎样的声?“立尽斜阳”的那个孤影不忍看。“立尽”两字是落寞,是执拗?

全词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全词将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

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柳永词中的佳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