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那便是,工作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上级,也就是领导。我们是否能升职、加薪、走上职场巅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领导。领导是否能够获取好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的绩效和贡献。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我们正常工作都无法推进,更别提升职加薪走向巅峰了。领导如果没有团队的加持,单兵作战也无法获得优良的业绩。一旦领导回到办公室,汇报工作的人,开始排起了长龙,一份份的文件和方案等着领导审核。一个非常关注公司战略、管理和运营,所以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显然管理成果和业绩在这些方面也比较多。一个则更关注今年项目拿的多不多,运营不要出大问题,所以那些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事情几乎没有亮点。你可能会说,别开玩笑了,领导的时间怎么管理啊?他们要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也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做业务做出价值来,让领导看到,这个业务很有用,能够给公司创造价值。领导都是非常聪明,非常狡猾,又非常智慧的人,对那些有价值贡献的人和事,都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了价值,自然会迎来关注,资源分配上会得到更多的支持。领导很忙,跟领导沟通、汇报和请示,这些都需要时间。即便是通过微信、电话、email也是需要时间处理的。有一次在国外出差,手里有个非常着急且有点复杂的事情需要报告领导后执行,恰好领导那天在另外一个国家出差。于是咨询了随同领导一起出差的同事,问了领导的具体行程安排,包括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用餐、什么时候拿起手机。你说你的事情着急,别人说他的事情着急,结果就是一群人等着跟领导汇报。 如果不会管理领导的时间,我们认为那些重要的事情,就无法反馈给领导,可能会导致我们工作效率滞后。最糟糕的结果是,耽误了时机,错失了机会,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现实中的领导,要么是强强联合型,要么是强弱联合型。但无论是哪种,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充分发挥好每个人的优势,这样团队的力量才能得以最大化发挥,并取得成效。就像一个人无法获取他认知之外的成功那样,我们也无法在优势之外找到溢价。彼得·德鲁克也说了,弥补短板只会让你变得平庸,真正的卓越,是将优势发挥到极致。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优劣势,还要明确领导的优劣势。有个朋友是做财务工作的,但是他的分管领导并非财务科班出身,而是体育学院毕业的篮球专业人才。这个领导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脉资源广,无论是公司资源、上级资源,还是外围资源,他都能搞得定。朋友负责业务的精专,涉及到沟通、协调、争取资源这些事情,这位领导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结果,朋友系统的工作,在上级那里评价非常好,在公司的评价也非同一般的好。因为能够争取到足够的资源,所以工作的推进的比较好。因为工作推进比较好,体现了价值,所以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有人可能会说,可是我碰到的领导很糟糕,简直一无是处,专业不行,管理也不行。如果你能够表现优秀,获得领导的赞赏和信任,那么你将会有更多机会去做那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你的工作展现、曝光度、个人品牌就会随着提升,那么很快就会被所有人看见。相反,如果因为觉得领导无能,工作上不好好做,每天迟来早走,人在心不在的磨洋工。这种做法看似报复了领导,但殊不知自己受到的伤害更大,自损三军杀敌……没有!因为你不好好工作,时间荒废了,工作能力和阅历都没提升,领导还可以以你能力不行、态度不好、没有产出为由,找个人代替你。最糟糕的是,你的长处和领导的长处,长在了同一个点上。不是说要发挥各自的长处吗?到底是我们自己上?还是让领导上?不要着急,陈春花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尽管忘记自己的长处,让上司的长处得以发挥,这对我们的工作助力是很大的。实习节目《令人行动的offer》里的王骁,斯坦福大学毕业,开始面试那段自我介绍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导师们都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好,很优秀,因此对他的期待也非常高。直到实习真正开始,当王骁表现的不如导师们期待的高水准时,就呈现出了巨大的落差。反而是詹秋义,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没有提到自己有过实习经历,完全是一个职场小白,导师们对她没有很多期待,反而成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律政佳人。管理预期,并不是说,将“能做到”说成“做不到”,再去努力达成目标,给人眼前一亮。而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有X、Y、Z三条解决路径,分别可以达成A、B、C这样的目标,但每条路径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的资源和投入也各有不同。你抛出了目标,给出了路径,并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因,表明了资源投入。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也跟领导汇报一下,让领导做到心里有数。但如果你一开始,你就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出现了各种分叉路,距离预期目标又有了偏离,这个时候再去跟领导说,又是另外一种效果了。说肯定比不说要好,及时反馈,不要让桃子烂在自己手里。以上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果预期,一个是过程预期。过程预期是与领导建立信任的过程,一旦信任落成,可能过程就不需要那么频繁汇报了。有些领导为什么会一直追问下属的工作进展?那是对你的工作没有把握,你的业务能力、可信度在领导心里还没有落成。因为你可以管理的资源,不仅仅只是你的直接领导,还可以是公司所有的领导。上司的资源对你最直接的帮助,就是为你的工作提供帮助。就像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一样,其实上司也同样希望自己能够在公司的工作上,起到助推作用。我们有时候会对上司有一个误解,认为不去打扰领导,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或许我们埋头工作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有上司资源的介入,或许我们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有个朋友,是做投资并购工作的,有一年公司因为业务拓展,需要并购一家企业。但是他自己对这个新拓展的业务模块认识不够深入,差点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关键时刻,他跟自己的直接上司坦诚对话,表明如果有某位领导的参与,或许项目会提早取得成果,并可以尽早为公司业绩作出贡献。后来在那位领导的协同参与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并超越预期完成了并购任务。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上司的资源比我们更广、更多,如果可以得以利用,一定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绩效水平。这种思维就像,我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的理想企业是一家明星企业,而你的父母正好有这家企业的资源,可以帮你引荐和内推。你大手一挥,不必了,我明明可以凭才华,为什么要靠关系?然而,对于一项工作来说,市场千变万化,如果没有抓住时机,很可能就会错过一单生意,或许就是这单生意,关乎企业未来的走向呢?利用资源不可耻,合理利用资源,达成工作目标,是一个人统筹协调能力的综合体现。沟通环境包括,你和领导的关系如何?相处是否融洽?是否放松?是否坦诚?有人不在意职场关系的维护,无论你是平级,还是领导,他们认为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但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其实还不是问题,而是情绪。《非暴力沟通》四步法,事实、情绪、感受、理解,你看,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情绪问题。因为一旦情绪出现对立,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甚至会制造人为的障碍。刚刚参加工作那会,看到有的同事跟领导开玩笑,心里很羡慕。甚至同事到了领导办公室,就开始给领导烧水、泡茶,而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饮水机怎么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际是跟领导之间关系融洽的表现。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的表现,更能全面的表达自己。相反,如果在紧张的氛围里,可能就会有疏漏,和不尽然的发挥。尤其,当你已经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时,管理好领导的周边,也更有利于自己团队成员的表达和成长。周边管理的好不好,核心在于是否能够与领导建立信任。而建立信任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你是否拥有硬核技能、有价值,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一切管理的核心要义,最后都直指自己这个核心,那便是“自我管理”。输出价值,获取信任,再运用适当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住,相互成就,互相补台,因为我们是一个木桶的不同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