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后面试,要求月薪10W,格力老总董明珠戳穿职场扎心真相,你配吗?

 云说职场 2021-07-17

你好,我是小云。

看了《初入职场的我们》面试篇。

5名应聘者求职格力,董明珠要从中选出3位,最后得到实习岗位。

面试一开始,场面既紧张又刺激。

HR放了五把椅子,并在椅子上标注了面试者不同的期望薪资,分别是4000、1万、2万、5万和10万。
应聘者将从中选出自己的椅子落座。


月薪4000到5万的椅子很快就被抢空,只剩下月薪10万的椅子落空。

最后选择这把椅子的,是一位00后的应聘者,梁坚洛。


他表示,虽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也正是他想要的选择。

耸肩、摊手、翻白眼,问一句:你配吗?

听完他的自我介绍,你会发现,这位同学是真的优秀。

首先,为了避免乏善可陈的表现,他指出了董明珠一次直播带货,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销自己,成功引起了董明珠的注意。


其次,既然是直播带货,干脆利落的展现自己的卖点才是王道。

卖点一:展示就学学历,就读于全澳第一的墨尔本大学。

卖点二:展示实习经验,在宝洁做营销暑期实习生。

卖点三:展示学习能力,百威少年挑战赛全国冠军、全国大学生案例咨询比赛初赛第一。

总结,高学历、对口实习经验、超强学习能力。大写的优秀。

最后,超强的观察能力。看到董明珠办公桌上一张与钟南山的合影,指出企业不仅要经济,还做社会公益。看到董明珠办公室一张员工班车地图,认为在企业里员工是被重视的。


即便这么优秀,董明珠在点评环节,一句话问的大家哑口无言:
“大家希望到格力来学习这一点固然很好,但也要知道自己能为格力带来什么?”

学生时代,是给学校交钱,最重要的是从学校获取学历和知识。

打工时代,是从公司拿钱,最重要的是给公司创造价值和收益。

一个是获得思维在先,一个是付出思维在先。

这是许多人都容易忽视的问题。

人生的前半段,我们在用钱买知识。
人生的后半段,我们在用知识换钱。

01

有苦劳,不一定有功劳
重点是你能为企业创造什么

董明珠在凤凰网的采访中,谈起曾经一次直播翻车事情,卡顿、没声、机位少……直播中的各种状况都被这场首秀撞上了。

全网431万人观看,在线人数峰值21.63万,销售额只完成了22.53万元。

直播结束,董明珠把一位30岁的负责人骂哭了。
她质问这位负责人:“你的责任心在哪里,像你这样的领导,底下人怎么带?”

而那位负责人也很委屈,辩解道,“自己这几天一直在工作,连家都没有回。

董明珠却一点情面不留,说:“你勤劳,但不一定有收获,不能因为你辛苦,你天天在这儿上班,做了个不好的东西,我也要用。

这就是典型的有苦劳,却没有功劳。

想起一个人,有段时间也是经常加班加点,但是拿出来的报告,根本没有办法看,东拼西凑的表述和数据,说是初中生的水平都不为过。

结果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出成果,最后还不得不靠别人接盘,或者领导亲自上手修改,才能最终提交决策。

他也很委屈,说自己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周末都没有休息。

可是企业不是买你的时间,企业看的是价值。

如果靠卖时间,那企业门外有大把时间可以卖的人在等着,关键是你的时间到底值不值钱?时间不值钱整天加班,也不值得鼓励。

民企、外企在琳琅的市场体系中,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市场化的最明显体现就是价值导向。

国企、央企、行政单位,很多还在以职称定薪、资历定薪,职称级别、工作年限成为选人用人的硬性标准,不论工作产出。
最近某大型企业内部重组,简历筛选机制以教授高工、工龄为标准,不胜唏嘘。

任正非2016年改革定薪制度,将“按学历定薪”调整为“按价值定薪”。
早年加入华为的很多人很不服气,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任正非说,“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还胡说什么功劳?

苦劳不等于功劳,价值才是功劳。

没有价值,付出再多,毫无意义。

02 

功劳业绩,是以目标导向为路径
输出在结果导向里

要有业绩,得知道要做什么事,以及如何把事情做正确。

所有在战略上偷的懒,用战术上的勤奋是掩盖不了的,结果会覆水难收。

所以,我们在做事情的第一步就要做正确的事情,那就是给自己建立目标。

目标这个事情,怎么说呢?

有时候可以具体量化,有时候就不能够量化。

量化的指标,比如完成营收200亿。

不能量化的,比如推出一款新APP。


如果目标具体,用PDCA+SMART原则即可完成。

具体来说:

一是用smart原则(具体明确、可衡量、自力可成、值得的、有时限)将目标标准化,目标是计划的前提。比如,年底营收实现200亿。

二是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鱼骨图等方式,不断将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

比如,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0亿、50亿、40亿、80亿。一季度实现30亿,那各个业务板块、各业务板块项下的各项目分别实现多少亿。

二是是把目标翻译成任务,具体来说就是把“结果”翻译成实现结果的“路线图”。比如一季度要实现营收30亿,各项目需要完成哪些关键事项,一一列举出来。

四是执行任务,并在过程中进行复盘,随时纠正和处理,确保任务执行的有效性,以及与目标的一致性。

如果目标不具体,用“加尔定律”来演化。

加尔定律有两层意思,好的复杂系统,都是从一个简单系统演变而来的;奔着从0-100的复杂系统,是没用的,结果往往是失败的典型案例。
具体来说:

一是开启演化的初始状态,完成从0到1,先把你的想法围绕市场痛点,开发出一个最小单位“可用品”,而不是开发产一款完美的100分产品。

微信1.0刚出来,只能发文字信息,其他功能都没有。

二是将这个最小可用品放到市场环境中,让市场进行一次自然选择,让用户来感受环境的喜恶。

微信1.0在市场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证明书是有市场的,逐渐添加了多人会话、表情包、语音对讲等功能,积累了400万用户。

三是做一次创新,如果产品能够活下来就迭代式创新

微信3.0开启了附近人和视频功能;微信4.0开启了社交平台,可以玩朋友圈。

四是积累成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发现新需求,把这一轮的成果遗传到下一代中,然后增加新功能下一轮的演化。

微信5.0开启了微信支付、公众号、服务号,移动互联形成了生活方式,微信真正成为了人们离不开的应用APP。

演化理论放在我们自己这款产品身上也非常适用,我们步入社会将自己放在职场里进行内外部环境的考验,对自己进行验证和提升,最终适应环境的诉求,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不得不说:

在自己这款产品投放上市之后,我们需要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跟产品开发很像,就是去创造一个个小成功的体验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要即时激励自己,小成功会助推大成功,逐渐将自己打磨成为更好的人。

是时候,问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这份工作能为自己带来什么?

03 

双向奔赴的价值,才有意义

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是好的,但如果价值导向是单向的,这个价值就值得重新考量。

就像华为裁掉35岁以上的人,如果你的技能没有增长,而更年轻的人只要更少的薪资,就可以付出更强的体力,你要怎么跟他们匹敌呢?

最好的做法是,做一份工作,既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又能给自己带来成长,双向价值导向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工作。


没有成长的工作特质是什么呢?关键词:重复。

有个朋友,是跟我一起跳槽的,她的资历很好,早年就考取了CPA证书,在会计事务所工作了两年,在企业待了两年,后来跳槽到一家重组公司,做财务管理。

恰好她那段时间,生第二个孩子,公司重新装修,她申请在家办公了半年,生了孩子,又休了半年产假。
当她重返职场的时候,被安排到了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岗位。

那段时间,她很苦恼,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考了好大学,拿了CPA证书,积累了专业和实物的经验。但是在今天,却被边缘化了。

这个工作对她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既不能给企业创造可见的利益,又不能给自己带来成长。
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不仅消耗了自己的斗志,而且还损毁了自己的信心,让她觉得这么多年的奋斗,都白费了?

而她要做的,不是顾影自怜,要么提出调岗申请,要么重新选择一家单位。

什么样的工作具有成长性呢?

简单来说,你没干过的,具有挑战的,让你感到焦虑的,基本可以判断,这项工作有成长性。

我从咨询顾问到要担任项目经理时,从部门员工到部门经理时,从一个业务领域到另一个业务领域时,都有过这样的时刻。

可是啊,成长这件事情,正是发生在这些时刻。

04

写在最后

当董明珠抛出能为格力带来什么的时候,其他四个人都哑口无言,只有梁坚洛发声了。
他说:“关于这个问题,他是有思考的,并且将创意和想法附在了简历的后面”。

董明珠会心一笑,说我们还有很多共同语言。


是的,梁坚洛被录取了。

不过,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职场,需要我们时刻紧跟结果导向,我们能够为企业创造什么,企业能给我带来什么。
最好的关系是,我们和企业实现了共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