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转型的几点建议。

 云说职场 2021-07-17

你好,我是小云。

后台有位朋友Zoe,她留言说,自己做了四年咨询,现在想要转换赛道,希望能够给出一些建议。

Zoe,首先感谢你的信任。由于消息过了24小时,后台无法回复。

今天,就用这篇文章聊聊,关于转行的几点建议。

从这位朋友的留言中,我抓取了三个关键信息:

国内咨询公司。

2.咨询经验4年。

3.想要转换有前景的工作,不想去养老单位。

有一些信息是很重要,但是没有提及,比如:

1.你为什么要转行?

2.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转行的念头?

3.你想通过转行获得什么?

4.是工作遇到瓶颈了,还是热爱另外一件事情了?

5.当你了解这件事情之后,你还真正热爱它吗?

6.最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到了一定阶段,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

其实,不是平衡,是取舍。

如果你想要过安逸舒适的生活,升职加薪走上巅峰基本跟你关系不大,你要接受。如果你想要事业的成功,大概率上不太会在生活上太过安逸,因为需要奋斗。

想明白了这一点,在找工作的时候,应该把工作和生活放在一起进行筛选,然后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也许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也别慌,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那么幸运的。

确定要转行之后,再往下看这些问题,比如:

1.你做过哪些咨询项目?负责过哪些模块?积累了哪些经验?具备了哪些能力?核心点落在自己的能力上。

2.给哪些公司做过项目?做的什么业务?甲方认可吗?甲方有提升吗?核心落在业绩上。

3.如果不考虑能力因素,最想去么行业?什么岗位?工作经验可以加分吗?有经济压力吗?接受起步薪资比较低吗?

4.最不能接受的工作是什么行业?什么岗位?

5.对职业发展的长远期待是什么?

很多人到了35岁左右,再次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要考虑生活、家庭、收入等等因素,就会面临一个顾虑:如果我转行了,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还会轻易动吗?

所以关于转行,我的建议是,要慎重、要趁早,趁你还没有家庭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职业发展后面很长的路。

不过还是那句话,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热爱的事情,别着急,人生还很长,努力的人总会得到他应得的馈赠。

之所以问这些问题,是因为这些问题真的很重要。

这关系着你的目标、岗位和路径。

01 

目标

目标,一般包括目标行业、目标企业、目标岗位。

我将行业和企业简化合并至企业,因为一个企业总要落在一个行业里,一个行业也总要有企业这个载体,才能得以运作。

1

目标企业

在看目标企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企业的分类。

按照性质分,外企、民企、国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等。

按照行业分,健康、教育、技术研发、建筑等。

按照规模分,大型、中型、小型、初创等。

从企业的分类里,筛选出你想要从事企业类型。

比如,初创阶段的建筑国企。

值得欣喜的是,管理咨询行业是可以转行到任何行业的,因为管理都是想通的。

然而不幸的是,管理咨询行业也不是万金油的类型,如果转行做技术,大概率上要从零开始。

我是在咨询工作2年之后,转行的。

转行的时候,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本地国企,成长,薪资。

在投递简历的时候,会勾选几个关键词:本地、国企、薪资XX+。

再看看企业文化。要有成长性,企业文化必须是开放和包容的,否则很难得到晋升,尤其是国企。

反而,当时行业对我来说,倒是排在了选项的末尾。

这个要看情况,南北地域差异,企业文化差异,当几个关注的因素不兼容的手,要舍弃掉一些,才能做出选择。

在转换赛道的时候,多问问自己,长远发展计划是什么,会更容易找到方向。

如果有可能,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伴随其成长。

我当时选择的企业,是一家重组国企,相对来说,我的经验和技能能够有用武之地。

同时,这样的企业发展机会也会比较多,因为它们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我们都知道,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才,人才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上限,如果你是人才,在这样的企业中,你的晋升也会来的更快。

如果你可以见证一家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你就能体会自己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作用,和你在公司中的位置。

2

目标业务

可以有两个选项, 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

根据自己的兴趣,那就要找一下,自己在市场端、业务端,还是管理端。

一般来说,市场端主要负责打单,也就是获取项目。业务端,主要是负责项目的推进。管理端,有战略、人资、党建、行政、审计、内控等等职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业务的选择。

根据自己的经验,那就要找一下,自己做过什么,擅长什么,竞争优势是什么。

有的人,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事情。

有的人,却要跌跌撞撞一路摇摆,才能最终找到它们。

我当时从咨询转行的时候,属于后者。

于是,为了能在市场中获胜,我选择了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来定位。

分析了一下,两年咨询,做过的项目有战略类、企业管理类、法律风控类、人力资本类等,战略和企业管理是最多的,积累了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都是给大型国企做的项目,可以将经验和成果直接转化。

我本身是学管理出身的,又有这方面的理论学习基础。

就这样,我将自己的目标岗位锁定在战略管理岗、企业管理岗这些类别上。

如果兴趣和经验能够做双重选择,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3

目标企业 VS 目标业务

在选择跳槽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依赖过去的职业经验。

比如,选择同一个行业,类似业务的更高职位,或者其他核心职能。

比如,选择不同的行业,类似业务的更高职务,或者上、下游岗位。

转行最好的做法是,以自己以前的工作积累为基础,开始做加法,而不是从0开始。

过去的积累,既不能跟行业有交集,又不能跟业务有交集,大概率上,是跨度比较大的转行。

从0开始,也不是说不能考虑,但需要做好一个准备,短期内降薪的准备。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开篇,我们要提出为什么转行的原因。你一旦知道自己是为了长期目标,而不得不牺牲掉短期利益,你也不会犹豫、焦虑、徘徊不定。

《向前一步》里,作者提到过自己的一个朋友,当年有个很好的工作,但是她却因为要从0开始,拒绝了接受那个工作机会。

作者自己,从谷歌到Facebook时,Facebook的业务还没起来,在初创期,但她看到了商业前景,于是义无反顾的选择接受比自己在谷歌较低的职位入职了。

事实证明她选对了。

不过,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的长远目标的话,也可以根据现有市场能够提供的offer综合类比,选出自己最想要的那个。

也就是说,根据市场定价,在拿到的offer中,做出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都是一步到位的,迂回前进是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路径。

02 

岗位

有了目标企业和业务,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目标职务,也就是说你将来在公司的位置。

有很多人,在投递一家公司的时候,会选择跟自己100%匹配的工作。

这完全是错误的,我的建议是,去选择那些60%-90%跟自己匹配的就好。

原因1:有猎头顾问透漏,企业会喜欢选择那些简历跟公司80%左右匹配的人选,因为这样的人进入公司之后,会更加努力工作,积极表现。

原因2:100%跟岗位匹配,你自己也会觉进入目标平台之后,没有什么压力。整个人就会很容易放松下来,产生懈怠感。适当给自己一点点压力,可以带动自己的成长。

原因3:企业在面试过程中,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如果你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在比较低的位置,在后期的议价环节,可能不是很占优势。

我自己当年在投递简历的时候,业务骨干、中层管理、企业经理,都投递过。

最高岗位:企业经理。

理想岗位:中层管理。

最低岗位:业务骨干。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样重要。

结果面试成功,果然一个选择题扑面而来。公司几位主要领导一商议,觉得我资历太浅,问我是否愿意从低一级的岗位做起?

小纠结了一下,最后接受了这个岗位。

原因在于,它满足了我三个要求中的两个,本地国企、成长性。关于薪资,我相信会随着我的成长增长的。

两年之后,我便如愿以偿。

再过了两年,我又进阶了一层。

03 

路径

有了目标和岗位,路径就容易选择多了。

首先,你得准备好自己的简历。

其次,你得将简历递到你心仪的公司。

有几种路径可以选择:猎头推荐、朋友内推、网络投递、公司官网投递。

1

猎头推荐

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可以和一些猎头保持联系,所谓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猎头的优势:掌握招聘信息;了解市场薪资;完善求职简历。

有个公众号的作者说,自己最近刚刚面试了3家单位,拿到了3个offer。

在投递简历之前,他花钱请猎头顾问帮自己完善了简历,以便能够在简历环节胜出。

2

朋友内推

可以把自己想要转行的信息,告诉自己周边的朋友。

他们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会帮你内推一下。

当年,谢丽尔桑德伯格想要从谷歌离开的时候,她跟一些朋友谈了自己的想法。结果扎克伯格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经常去她家用晚餐,请她去Facebook做首席运营官。

3

网络投递

51job,猎聘网,58同城等等,都可以投递。

我当年,是在51job上投递的简历。

投递简历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对简历内容要做适当的调整。

重点是,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最好是需求进行匹配。

4

官网投递

很多公司,都会将招聘信息发在公司官网上。

如果你有比较青睐的公司,可以经常在他们的官网上看一看,通过这个渠道应聘的,会被悄悄加分。

04 

有没有能一直做到退休的工作

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是,在自我成长这条道路上是没有止境的,可以一直持续的去积累、精进。

但是在某一份工作上,就不一定了吧。

我爷爷、我父亲那一辈,在一个企业一干就是一辈子。

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80后,90后,周边工作十年的人,工作平均都换过一次。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VUCA时代,所谓VUCA,即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技术发展很快,新生业务层出不穷,即便像律师这样的行业,也要跟着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学习和突破。

所以,拥抱不确定性吧。

很多人的职业生涯都不是一下子就规划好的。

谢丽尔·桑德伯格,Facebook首席运营官,她一开始在财政部工作,后来到了硅谷进了谷歌,再后来进入Facebook。

《脆弱的力量》的作者,她之前做过酒吧招待、侍应生、客户服务,担任过社会工作者和教师,最后成为一名研究人员。

董明珠,刚毕业进入了一家企业做行政管理,后因家庭变故,开始南下闯荡,误打误撞进入格力做起了销售,最后成为格力老总。

罗振宇,一开始在央视做主持人,后跟上级领导闹掰,不得不重新寻找机会,做起了逻辑思维,又发现了知识付费的商机,做了得到。

所以,不必因为变化而焦虑。

去做确定性的事情,机会和运气会在合适的时机出现。

什么是确定性的事情?

它们的特征是:

永远不要放弃自我学习,做一个自驱力的人。

2. 在公司做含金量高的业务和项目,保证自己每年有成长。

3. 在某个领域内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工作作出成绩,总结经验分享,不断输出观点。

4. 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经验,要想做大事,就需要管理团队。

5. 有意识的积累一些资源,比如市场资源,人脉资源,媒体资源,等等。

05

几个因素值得考虑

既然当下的职业环境,很难有一辈子不变的工作,那么保持警醒,很重要。

1

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匹配

《向前一步》里,作者说,一个人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一个18个月的目标。

长远目标是灯塔,即便它忽隐忽现,依然能够指导你向网格架的顶端攀爬,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科学家,都在他们的行业里付出过至少十年的努力,才能崭露头角。

一是为自己找到长远目标。

二是给自己找到短期目标。

三是实现长远目标是可以迂回前进的。

2

能力与年龄的匹配

很多人在转型期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大概率上是因为自己积累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但面试单位却给不出匹配他对时间预期的价值判定,那是因为,或许只是积累了经历,并没有积累经验。

所以,有几件事情值得我们保持警惕。

一是有一技之长。

二是保持成长性。

三是要总结经验。

3

层级与知识结构的匹配

一个企业的运营,既离不开战略,也离不开战术。

可以说,企业运营是战略+战术共同的结果。

大战略,拆解为小战略。

小战略,拆解为执行战术。

然后,由基层人员负责实施。

因此,不同层级的人,他们的职能分工和知识结构必然不同,对自己有长远期待要考虑三件事情。

一是不同层级的人,需要什么知识结构。

二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不是在逐年突破。

三是自己与预期层级的知识结构差异是什么?弥补它。

06 

最后

找工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做选择的过程,既然是选择,就有舍有得。

筛选出,最理想型的工作。并给出,最低期望的工作。

定目标。

定岗位。

定路径。

行动起来,慢慢在网格梯往上爬。

每一次的职业都来源于头脑中萌生的一个小想法,把这个想法拿去实践,在它与世界互动的过程里,有时候被现实打败,要换一个想法,重新再来一次,直到它适应现实,成为现实。

最后,分享一句话,是乔布斯对年轻人的寄语: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被其他声音左右,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追求自己的直觉,把你所能确定的事情做到精彩绝伦。”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