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诗札记

 杏坛归客 2021-07-17

读诗札记

钟振振

(1)汉佚名《安世房中歌》(节录):“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廷。芬树羽林,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关于“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言树立了许多以翠羽为饰的伞盖旌旗,其众多犹如树林。远望一大片极深远犹如云日(景)。”(《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页)

按:《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唐颜师古《注》曰:“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芬然众多,仰视高远,如云日之杳冥也。”这里须特别留意的是“仰视”二字。何谓“仰视”?只有身处于“犹如树林”的“伞盖旌旗”之中、之下,才能“仰视”。颜师古注文的意思是说:在羽葆林中仰视高远的天空,因为被羽葆遮蔽,光线较暗,犹如云日杳冥一般。“杳冥”,这里是形容“晦暗”。《楚辞·九歌·东君》曰:“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汉王逸《章句》曰:“言日过太阴,不见其光,出杳杳,入冥冥,直东行而复出。”宋洪兴祖《补注》曰:“杳,深也。冥,幽也。”又《山鬼》曰:“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王逸《章句》曰:“言山鬼所在至高邈,云出其下,虽白昼犹暝晦也。”《六臣注文选》卷二汉张衡《西京赋》曰:“吞刀吐火,云雾杳冥。”唐吕延济曰:“杳冥,阴昏貌。”皆是其例,可以参看。曹先生所云,似也有取于颜师古注,但改颜注之“仰视”为“远望”,则成了身处于“犹如树林”的“伞盖旌旗”之外,便说不通了:那“犹如树林”的“伞盖旌旗”,远远望去,固然可以说是“一大片极深远”,却与“云日”没有什么可比性。

(2)(3)汉佚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节录):“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关于“恐不任我意”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任:允准。”(第83页)

按:“任”,无“允准”义。这里的“任”是动词,后面所跟的宾语是“意”。以汉证汉,“任意”云云凡六见: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曰:“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传《春秋》者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孔安国《古文孝经训传序》曰:“故《古文孝经》初出于孔氏,而今文十八章,诸儒各任意巧说,分为数家之谊。”《楚辞》刘向《九叹·愍命》曰:“播规榘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王逸《章句》曰:“言君弃先王之法度而不奉循,犹置衡称,不以量物,更任其意而商轻重,必失道违人情也。”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诂序》曰:“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传《春秋》者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任意,反传违戾者。”仲长统《见志诗》二首其二曰:“大道虽夷,见几者寡。任意无非,适物无可。”曹植《妾薄命》诗二首其二曰:“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详揣其义,与现代汉语中的“任意”略同,都是指“随心所欲”,凭自己的心意行事。因此,《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之所谓“恐不任我意”,是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男主人公焦仲卿说:我父亲与兄长脾气暴躁,“恐怕由不得我任意自主”。

(3)《匈奴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关于“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此句谓失焉支山后放牧困难,生活困苦而无好颜色。”(第91页)

按:曹先生以为这两句诗是说,匈奴人失去了焉支山,便失去了放牧的好草场,因此而生活水平大不如前,致使匈奴女子脸色不好——面黄肌瘦了。这是一个误解。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〇《丽人杂记》曰:“《艺苑雌黄》云:……《西河旧事》云:'失我祁连岭,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归女无颜色。’盖北方有焉支山,山多作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妇人妆时,用作颊色,殊鲜明可爱。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胭脂也。”赵彦卫《云麓漫抄》卷七曰:“《西河旧事》云:'失我祁连岭,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北方有焉支山,山多红蓝,北人采之染绯,取其英鲜者作燕脂。”明张萱《疑耀》卷三《燕脂》曰:“古诗《匈奴歌》云:'夺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以山有草可染臙脂。”方以智《通雅》卷四一《植物·艹》曰:“燕支,今作'胭脂’。古通'焉支’、'阏氏’、'燕脂’。……《西河旧事》云:'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北方有焉支山,山多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者作燕脂。故单于妻号曰'阏氏’,音'焉支’。”清吴玉搢《别雅》卷一曰:“燕支、焉支、燕脂,胭脂也。《古今注》: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西河旧事》云:'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北方有焉支山,山多红蓝。北人采其花染绯,取其英鲜者作燕脂。故单于妻号曰'阏氏’,音'焉支’。”据上述诸编,可知《匈奴歌》的意思是说:失去了焉支山,我们便失去了做胭脂的原料;我们的女子没有胭脂来化妆,脸色就不如过去那样美丽了呀。

(4)汉《桓帝初天下童謡》:“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关于“请为诸君鼓咙胡”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鼓咙胡’是咽住喉部,有话不要说,以免招祸。”(第95页)

按:这首童谣,见《后汉书》卷二三《五行志》。原书曰:“案元嘉中,凉州诸羌一时俱反,南入蜀汉,东抄三辅,延及并冀,大为民害。命将出众,每战常负。中国益发甲卒,麦多委弃,但有妇女获刈之也。……'请为诸君鼓咙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语。”可知其意并非“有话不要说”,而是“有话要说”,但不敢公开说,只能私下里说。如果“有话不要说”,就用不着“请为诸君”云云了。这里的“鼓”,当训“振动”。“鼓咙胡”即咽住喉咙、压低嗓门说话的意思。

(5)汉佚名《四坐且莫喧》诗:“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以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关于“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雕文’二句:说香炉上铸有各不相同事物形态,像离娄那样眼力强的人可以看得很清楚它的妙处。离娄:人名,见《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赵岐注:'离娄,古之明者也,盖黄帝时人。”(第124页)

按:《文选》卷一一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曰:“缭以藻井,编以綷疏。红葩[革甲]鞢,丹绮离娄。”唐李善《注》曰:“离娄,刻镂之貌。刘向《熏炉铭》曰:'雕镂万兽,离娄相加。’”汉李尤《平乐观赋》曰:“徒观平乐之制,郁崔嵬以离娄。赫岩岩其崟岭,纷电影以盘纡。”可见“离娄”不仅“古人名”一义,还有形容“雕刻精美”之另一义。《四坐且莫喧》诗既曰“铜炉器”“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则其“离娄”自是形容“铜炉器”上的“雕文”,而与古代传说里上古那位眼力特别好,名叫“离娄”的人无关。

(6)汉佚名《穆穆清风至》诗:“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裳裾。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关于“皎日以為期”

曹道衡先生《两汉诗选》曰:“皎日:明亮的太阳,此句意谓对日发誓。《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曒日。’”(第126页)

按:《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曒日”云云,固然是“对日发誓”,但那是因为与“谓予不信”、“有如”等语搭配,才构成这样的文意。而《穆穆清風至》诗仅有“皎日”二字,就不能说它也是“对日发誓”了。这里,我们应当着重考察与“皎日”搭配的“以为期”三字。

在汉代文献中,“以为期”凡十一见:《楚辞·离骚》曰:“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又曰:“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汉王逸《章句》曰:“指,语也。期,会也。言己使语众车,我所行之道,当过不周山而左行,俱会西海之上也。”《楚辞·九章·抽思》曰:“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王逸《章句》曰:“始君与己谋政务也。旦待日没闲静时也。”《楚辞·九章·思美人》曰:“指嶓冢之西隈兮,与曛黄以为期。”《章句》曰:“待闲静时,与贤谋也。曛黄,盖昏时。”《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旧题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三曰:“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班婕妤《自悼赋》:“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班彪《北征赋》曰:“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唐李善《文选注》曰:“《汉书》: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在泾渭之间,去长安三百五十里。”梁竦《悼骚赋》曰:“临岷川以怆恨兮,指丹海以为期。”马融《东巡颂》曰:“指宗岳以为期,固岱神之所望。”曹植《喜霁赋》曰:“指北极以为期,吾将倍道而兼行。”详细玩味以上各例,都没有“发誓”的意思。“以为期”与地点搭配,一般是说以某地为相会之处,或以某地为目的地;与时间搭配,一般是说以某时为约会时间,或以某时为期限。因此,《穆穆清风至》诗之所谓“皎日以为期”,应是以日出为约会之时。

(7)金宇文虚中《春日》诗:“北洹春事休嗟晚,三月尚寒花信风。遥忆东吴此时节,满江鸭绿弄残红。”

关于“三月尚寒花信风”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首二句实写:北方春天来得晚,暮春三月才有花信风。”又曰:“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江南地区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一番风候,共二十四番,称二十四番花信风,简称花信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按:关于“花信风”。古来有两说。其一,特指农历三月花开时之风。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花信风》:“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消息耳。按《吕氏春秋》曰:春之得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岁时记·春日》)”其二,泛指江南地区自初春至初夏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宋高似孙《纬略》卷六《花信麦信》:“《东皋杂录》曰:江南自初春至初夏,有二十四番风信。”明王逵《蠡海集·气候类》曰:“'二十四番花信风’者,……析而言之: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世所异言曰始于梅花,终于楝花也。详而言之:小寒之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之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之一候任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醿,三候楝花。花竟则立夏矣。”这两说的含义,有所不同,不应混为一谈。宇文虚中此诗之所谓“花信风”,用的是第一种说法,并非指北方到了暮春三月,才开始有江南地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

(8)金高士谈《村行》诗:“墟落依林莽,茅庐出短墙。儿童避车马,父老馈壶浆。半湿田新雨,犹青枣未霜。逢人问丰歉,一一叹声长。”

关于此诗格律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看似五律,实不拘平仄,抒意描叙,均显自在。”(第8页)

按:此诗平仄完全符合五律的格律。所当留意者,第三句“儿童避车马”,第七句“逢人问丰歉”,正格为“平平平仄仄”,而此诗用了变格“平平仄平仄”。这是格律所允许的,并非“不拘”。

(9)金祝简《青奴》诗:“名实于人不可诬,马牛我亦受人呼。世间物化多难晓,谁为此君为此奴。”

关于“世间物化多难晓,谁为此君为此奴”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诗由名实关系入手,抒发一种人生感慨。名实相副,历来为人所重,可是名实乖违的情况却又比比皆是。'青奴’既名为奴,当作人之奴,而世间又有多少人做了青奴之奴呢?感慨殊深。青奴,指钱。青蚨别名。”(第13页)

按:“青奴”,是用竹制作的卧具,夏天用来垫臂垫腿,或抱持取凉。本名“竹夫人”,宋人黄庭坚为它改名“青奴”。《山谷集》卷九有诗二首,题曰:“赵子充示《竹夫人》诗,盖凉寝竹器。憇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予为名曰'青奴’,并以小诗取之。”其一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簟,肌肤冰雪助清凉。”其二曰:“秾李四弦风拂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政要青奴一味凉。”此后,屡见于诗词。陈师道《后山集》卷一《咸平读书堂》诗曰:“复作无事饮,醉卧拥青奴。”洪炎《西渡集》附录洪刍《阙题》诗二首其二曰:“引睡直须黄妳,曲肱正要青奴。”朱翌《灊山集》卷一《竹枕》诗曰:“方床洗湘斑,夏簟织蕲笛。谁与同卧起,青奴甚相得。”邓深《大隐居士诗集》卷下《睡起》诗曰:“案头黄妳温存睡,榻上青奴诱引凉。”王质《雪山集》卷一二《竹夫人歌》诗曰:“岂如道人青奴元不恶,金蚕玉燕慵梳掠。眼眼相看似有情,谁念佳人翠袖薄?迢迢良夜款相亲,玉窗冰簟梦无尘。西风索索暂别去,一岁一回重见君。重见君,犹胜姮娥不嫁人。”楼钥《攻媿集》卷一二《秋凉有感》诗曰:“青奴难免交新绝,素扇宁须手自持。”虞俦《尊白堂集》卷一《喜雨》诗曰:“余凉生簟枕,好梦到池塘。黄奶真三窟,青奴得两忘。”又卷三《诸公妓饮问政堂有诮予不来者借韵呈司户同志·再和》诗曰:“睡凉喜有青奴伴,药暝频呼赤脚煎。”又《蚊》诗二首其二曰:“青奴良夜偶相依,斑扇团团亦倦挥。我自蒙头还引睡,渠应皤腹不能飞。”王炎《双溪类稿》卷五《即事六绝》诗其五曰:“拂拭青奴供昼眠,半晴半雨酿愁天。梦回不到南柯境,风过绿阴号晚蝉。”又卷八《纸被行》诗曰:“绿槐影底夏日长,人间只要一味凉。青奴元自不妩媚,居然负恃能专房。”洪适《盘洲文集》卷二《次韵李举之风雨中书事四绝句》其二曰:“雨势风声何太雄,群山答响乱贲镛。青奴今夕安用汝,玉友此时留得侬。”薛季宣《浪语集》卷四《夏日昼寝》诗曰:“至乐归灵囿,栖神得睡乡。青奴凉自惬,班友梦偏长。”金元好问编《中州集》卷四刘涛《宿平遥集福寺》诗曰:“院僻和僧静,门闲与昼长。燕泥朝雨淖,蝶蕊晚风香。野兴煎诗思,干愁绕客肠。青奴如解事,供我莫窗凉。”又卷五庞铸《喜夏》诗曰:“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皆是其例。宋人蔡戡还将它拟人化,写成了一篇传奇小说。《定斋集》卷一三《青奴传》曰:“青奴姓竹氏,其先封于孤竹君,后以为氏。父干,渭川人,有直节,义不仕秦。二世闻之怒,征至咸阳。二世曰:'此君欲为孤竹二子耶?吾闻贤人之心有七窍,剖而视之!’遂夷三族.两女输织室,长曰桃笙,次即青奴也。秦乱,为人所略卖。汉寝中郎夏侯婴得之,以献汉王,有诏纳后宫,久不得幸。一日,上避暑未央殿,愠甚,顾谓左右曰:'何以解吾愠?’左右进桃笙,上一见洒然。桃笙曰:'妾无寸长,蒙陛下慰藉光辉如此!妾敢不展布四体,以奉陛下?妾女弟青奴,颇有节操,妾所不及。陛下诚得此内助,付以股肱之寄,可安枕卧矣。’上亟召之,翘足以待。既至,曰:'昨夕梦龙据妾胸,妾不才,得备枕席之末,岂非天耶?’上拊之曰:'吾闻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世乃有此人乎!昔秦始皇求白云乡,朕得此清凉乡,足矣!’于是宠倾后宫,封凉国夫人,追封父干为渭川侯,食邑千户,以族孙筠为嗣,改葬淇园,置园邑二百家。上每燕寝,二人必俱侍,他姬莫得进。戚夫人之属相与谮于上,上始不信,曰:'朕非姬氏寝不安,若等不复言!’会淮阴侯韩信亦间之,诸幸姬因言曰:'青奴有刺骨之暴,将不利于陛下!’上乃疑,卒召二人至。青奴若芒刺在背,畏避不前,曰:'妾有寒疾,不可以风。’上见之,毛发为洒淅,怒以足抵于地,自是不复进御。青奴既失爱,郁郁无聊,尘垢满体,乃作团扇诗以自况。上以觖望,幽之永巷,以忧毁卒。青奴貌虽不扬,而肌理玉雪,爽气逼人,性巧慧多口,中无他肠,以是宠幸。然淡泊无嗜,尝劝上清静寡欲。上曰:'吴姬越女,伐性之斧,爱我者青奴也。’桃笙月余亦卒。筠传子,至孙筱不肖,以罪废,国除,其族散在天下,东南尤盛。世有隐德,幽人逸士多从之游。赞曰:夫人之贤,近古淑女,岂非有夷齐之遗风耶!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女无美恶,入宫见妬。夫人淡然无欲,盖非争妍而取怜者,不幸为诸姬所谗,竟以幽死,悲夫!”

“此君”,邓先生未注。这两个字是有出典的,且极为要紧,可以说是解读本篇的关键,万万不能忽过。《世说新语·任诞》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又,《晋书》卷八〇《王徽之传》曰:“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欲观之,便出坐舆造竹下,讽啸良久。主人洒扫请坐,徽之不顾。将出,主人乃闭门。徽之便以此赏之,尽欢而去。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徽之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由于王徽之的这句名言,“此君”便成了竹的雅号。唐岑参《范公丛竹歌》诗曰:“此君托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高适《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曰:“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卢纶《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诗曰:“方辰将独步,岂与此君疏。”权德舆《竹径偶然作》诗曰:“杖策入幽径,清风随此君。”刘禹锡《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诗曰:“此君若欲长相见,政事堂东有旧丛。”宋张耒《次韵曾存之官舍种竹》诗曰:“此君不可疏,亦复未见亲。”邹浩《马叔宝寄种竹诗次其韵》诗曰:“论交馀此君,聊为拂巾栉。”李弥逊《次韵陈蹈玄种竹池上之什》诗曰:“绝知尤物美,宁似此君放。”郑刚中《大暑竹下独酌》诗曰:“翛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金毛端卿《题崞县郝子玉此君轩》诗曰:“桂林名姓一枝新,万竹青青德有邻。”皆是其例。

(10)金朱自牧《晋宁感兴》诗:“莫将官况说葭芦,一味萧条称鄙夫。老圃不禁蔬代肉,樵丁还喜炕连厨。儿音半已渐秦晋,乡信无因接鲁洙。三见秋风落庭树,年年归意负莼鲈。”

关于“儿音半已渐秦晋”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说'乡音无改鬓毛衰’,而此诗却写'儿音半已渐秦晋’,……儿音:儿时之音,犹乡音。”(第18页)

按:邓先生此说,缺乏文献依据,恐难以成立。

笔者以为,此“儿”当解作“儿童”。这里指自己家的孩子们。少年儿童接受他乡语音的能力较强,而成人则否。因此,这里不是说自己的口音,而是说孩子们的口音发生了变化。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四八《客去追记坐间所言》诗曰:“征西幕罢几经春,叹息儿音尚带秦。”清赵执信《因园集》卷一一《池上归兴》诗四首其二曰:“郊居风味赋来真,不道元非土著身。尽室儿童音语换,比邻鸡狗应声驯。”情况类似,可以参看。

又,宋陈藻《乐轩集》卷二《过海丰》诗曰:“梅花结子已红青,归路犹愁一月程。忽听儿音乡语熟,不知方到海丰城。”此处“儿音”,略同于宋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三《秀江逢石门徽上人将北行乞食而予方南游衡岳作此送之》诗曰:“忽闻儿童音,乃知身是客。”可证“儿”即“儿童”,与上文所举诸例的区别,仅在于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已。

(11)金刘瞻《无极道中》诗:“银河淡淡泻秋光,缺月梢梢挂晚凉。马上西风吹梦断,隔林烟火路苍茫。”

关于“马上西风吹梦断”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梦断:犹魂断。喻一往情深,也可释作惊心、惊魂。”(第24页)

按:“梦断”,字面义只是“睡梦中断”或“从睡梦中醒来”。唐柳宗元《梅雨》诗曰:“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许浑《题舒女庙》诗曰:“孤舟梦断行云散,何限离心寄晓猿。”宋张咏《柳枝词》七首其二曰:“游子不归春梦断,南村一树有啼莺。”王禹偁《雪夜看竹》诗曰:“梦断闲窗酒半醺,月华薄薄雪纷纷。”金蔡珪《风竹如水声》诗曰:“北窗午梦断,冷簟无飞蝇。”朱之才《次韵东坡跋周昉所画欠申美人》诗曰:“绣帷幽梦断难续,想象翠黛颦修眉。”刘著《闺情二绝》其一曰:“万里巫山归梦断,不知何处觅行云。”麻九畴《秋怀》诗曰:“还乡梦断寒衾晓,依旧云山是蔡州。”李澥《秘书张监墨梅图》诗曰:“十载江南春梦断,至今清影在君家。”李夷《古镜》诗曰:“盘盘古皇州,梦断繁华歇。”鲜于溥《早发》诗曰:“灯前梦断家千里,马上诗成月一痕。”姚孝锡《芍药》诗曰:“只愁春梦断,化作彩云飞。”皆是其例。至于其比喻义、引伸义,则各各不一,须视全文语境而定。刘瞻此诗只是说旅途颠簸,倦怠无聊,骑在马上打了个盹,却被秋风吹醒而已,似别无深意。

(12)金王寂《题古节》诗:“尊者老不枯,魁然挺高节。求心已无心,断臂犹立雪。”

关于全篇

邓绍基先生《金元诗选》曰:“这首题画诗是作者《题宝岩寺溥公所存墨竹四幅》之一,诗为古体,用语明白如话,却蕴昭然高风。”又注曰:“求心:此处'心’指竹木的中心。”又注曰:“断臂:当指竹枝被截。立雪:立在雪中。”(第31页)

按:此诗看似“用语明白如话”,却并不那么容易读。要真正读懂它,必须有一定的佛学知识。“尊者”,佛家泛指具有较高德行﹑智慧的僧人。这里特指佛教禅宗的二祖慧可。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东土祖师》曰:“初祖菩提达磨(按,今译作'达摩’)大师……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元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祖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悲泪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祖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与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王寂此诗,因系“题宝岩寺溥公所存墨竹”,故不假外求,即用佛家典故,将此竹比作高僧慧可。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皆空皆幻,皆非真实的存在。故当慧可称自己的心不平静,请求达摩祖师使他安心时,达摩便说:“拿心来,我替你安!”慧可说:“找不到心。”达摩说:“我已经安了你的心了。”也就是说,连“人”都是虚幻的,哪里还有什么“心”?既然没有“心”,还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心”,这就对了。能知道“无心”,自然就“安心”了。竹之为物,本即“空心”。以“求心已无心”为言,物象与禅理契合无间,正是这首咏物诗的高妙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