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针虽然又小又粗糙,却把人类引入了文明社会

 餐意院 2021-07-17

在《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里,唐僧将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之时,悟空全身赤条条一丝不挂。幸好来了一只猛虎,孙悟空打死它后剥了虎皮才得以遮了下体。晚上投宿后,唐僧借来针线帮悟空缝成一件虎皮衣,还将自己的一件旧直裰给了悟空。悟空穿好后,唐僧说:“好!好!好!这等样,才像个行者。”

如果这事真实存在,它发生在唐代,距今约有1400年。我们从唐再向前推几万年,来到旧石器时代,在辽宁海城的小孤山或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等地,智慧的先民们通过磨制和刮削,做出了最早的骨针,用动物的皮条当线,像唐僧一样把一块块兽皮连接起来,做成了最古老的衣服。这一枚小小的骨针,集割、刮、磨、钻等技术于一身,反映了当时人们骨角器制作的水平。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约1200多万年前,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的一部分,受森林大量消失的影响,不得不选择直立行走,解放出来的双手越来越灵巧,进而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就像动物不穿衣服一样,远古的人类虽已直立行走,但仍过着群居的生活,人性也还混沌未开,也没有廉耻感。直到这枚小小的骨针出现,不仅缝合起了皮衣,串起了饰物,也让人们有了廉耻,有了男女之别,从此有了文明。

这也是考古学家重视骨针,认为它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极大进步,甚至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标志的原因。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第一批展品就是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的“小孤山骨针”,河南陕县庙底沟和三里桥出土的几枚骨针。它们是中华服饰文化的发端,也是此次展览的发展,我们也从它们开始,走进展览,走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