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诗歌赏析/《思绪之狐》[英国]休斯

 山间溪流阅览室 2021-07-17

                   特德·休斯简介

特德·休斯(Ted Hughes,1930年8月17日~1998年10月28日),英国诗人。生于约克郡。剑桥大学毕业。他的诗集有《雨中鹰》(1957)、《会见我家里人》(1961)、《乌鸦之歌》(1970)、《诗选集》(1973)等。休斯的诗风格严谨,感情强烈,富于形象。大部分诗歌反映出诗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痛苦的感受。《乌鸦之歌》中的“乌鸦”象征未被世界毁灭而幸存下来的人。2011年刻有诗人生平成就的石碑于当地时间本周二晚上被安置于英国国家圣地——“诗人角”。纪念碑与乔叟、莎士比亚、雪莱、狄更斯等人的墓碑比肩而立。


《诗歌原文》

我想象这夜半时分的森林:

还有什么东西是活着的,

除了那钟表的寂寞

和我手指在上面移动的这张空白纸。


透过窗户我看不见一颗星:

什么东西更近了,

虽然寂寞更深地

进入黑暗之中:


冰冷,轻柔如黑暗的雪,

一只狐狸的鼻子触嗅枝、叶;

两只眼睛移动,一下

又一下,一下,一下


在树丛间的雪地上按出

纤巧的爪印;一条跛脚的影子

小心的落后于树桩旁和坑穴里,

而那躯体勇敢地前来


越过开阔地;一只眼睛

一点扩大着加深着的绿光,

辉煌地、专注地

前来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直到,带着股突来刺鼻热烘烘的狐臭味,

它进入头脑的黑洞中。

窗外依然没有星光;钟声滴答,

纸页上打印了字迹。


(傅浩 译)


【赏析】

这首诗采用限制性叙述视角,“我”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又是故事的直接参与者。读者的视界随着“我”的叙述一点点开拓,充分领略到悬念迭起带来的紧张刺激感。这首诗的另一个叙述特点是同步性,从故事的外在背景到狐狸出现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应于“我”的思绪的每一个阶段,两者的速率一致。故事开篇“我想象”带有戏剧独白色彩。首先诗人设定了神秘的故事背景——“夜半时分的森林”,而第一节的提问“还有什么东西是活着的”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这一节里我们看到了诗歌末尾再一次出现的两种关键事物——“钟表”和“纸页”。“钟声滴答”暗示主人公的思维在运动,是思考这一抽象动作的外在形态;“空白纸”表明主人公苦苦思索后仍一无所获,“透过窗户我看不见一颗星”暗示了写作时没有灵感的痛苦状态,增添了诗歌静谧的氛围。随着“寂寞更深地/进入黑暗之中”,主人公排除杂念,注意力更加集中,此时思绪中出现了不确定性的东西:“什么东西更近了”。但思绪之狐并未立刻现身,它小心翼翼地一部分一部分地露面,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开篇的氛围是孤独的,节奏非常缓慢,而狐狸出现后节奏突然加快。先是“鼻子触嗅枝、叶”,这个形象非常巧妙,仿佛主人公感觉到头脑中有只狐狸伸长灵巧的鼻子探着路前行;接着“两只眼睛移动,一下/又一下,一下,一下”,一下一下转动眼睛的狐狸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再重复“一下”也并非单纯考虑音效,似乎这也是主人公的思绪一点儿一点儿艰难前行的形象化。这一阶段灵感已经出现,诗人称它“冰冷,轻柔如黑暗的雪”,可见灵感的转瞬即逝,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再度消失。狐狸谨慎地探路前进,“一条跛脚的影子/小心的落后于树桩旁和坑穴里”,暗示主人公小心翼翼地留住灵感的瞬间。狐狸的身体一步步展现,好像头脑中也有一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灵感降临时是什么样子呢?诗人这样回答:“一只眼睛/一点扩大着加深着的绿光,/辉煌地、专注地/前来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在诗人笔下灵感有形状——“在树丛间的雪地上按出/纤巧的爪印”,有颜色——“一点扩大着加深着的绿光”,也有气味——“带着股突来刺鼻热烘烘的狐臭味”,但无论哪一种感觉中的灵感都是精巧而又辉煌的。诗歌高潮处诗人又转向了开篇,那“钟声滴答”,那“纸页上打印了字迹”,这仿佛是一场痛苦的思绪之旅,但最终,灵感“进入头脑的黑洞中”完成了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