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红楼梦中男女的不同,指的并非是宝黛之分,而是钗黛之别。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一篇故事,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作者开篇就作了自诉,一则“罪己”,曰“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一则为闺阁昭传。正所谓:
《红楼梦》故事里,作者对于男女之间的区别对待,从贾府和甄府宝玉口中可知,女儿皆是好的,比菩萨还好;男子皆是不好的,污浊不堪的。然而,脂砚斋批语却对男女之别做出了醒目的评价。
也就是说,这一篇故事,石兄看似自我否定,然而,他与闺阁女儿,原是一体,是警幻仙姑口中,为闺阁增光者,更有甚者,怡红公子原是诸艳之冠,即十二女子之冠首者,并非林黛玉与薛宝钗,而是贾宝玉。 看官听说,宝二爷原是女孩儿一般尊贵的品性,贾宝玉的性情,与女孩儿无异,贾母对王夫人的一番回应,便是作者借以暗示宝玉原是女儿身。
《红楼梦》故事里,贾宝玉不听劝,贾母这样一双慧眼,却说“都是应该的”,可知贾宝玉厌恶举业一道,乃至于重女轻男,各种怪癖,都是作者赋予其高洁人品的必然,并非不肖子弟形象。 换句话说,红楼之中,作者笔下,确实有男女之别,只不过,指的并非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不同,而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差别,就如贾宝玉一向言语所指。
看官听说,作者何等见解?宝二爷何等心思?贾宝玉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是因为丫鬟亦是女孩儿,是作者笔下歌颂的“忠义”,是最高洁的灵魂。在贾宝玉心中口中眼中,薛宝钗都与男人无异,而林黛玉正好相反。
应酬世务,仕途经济的学问,都是国贼禄鬼之流的营生,而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的才子佳人书,意指金玉良缘,谁知宝黛之间,原是二位一体的儿女真情? 红楼一梦,作者写男女之别,其实是写清明之别,所以,林黛玉倒不与薛宝钗一样,反倒是和贾宝玉一样,这才是作者春秋笔墨真正的用意所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