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品读]妙玉——望帝春心托杜鹃

 来自星星的人 2016-07-23
  这是本人拙作《红消香断有谁怜——情悟红楼后四十回》的一部分(全文七部分,此为第四部分),现摘出给大家,希望读者们能够喜欢。
  妙玉——望帝春心托杜鹃
    
    
    关于妙玉,红迷中大抵有两种看法:喜之者以为清高雅洁,厌之者以为作态矫情。关于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红楼梦》中妙玉的结局,持异议者也无非有两种看法,或以为太肮脏而难以接受,或以为亵渎了妙玉的纯洁形象。
    虽然我最终还是基本原谅了后四十回作者:毕竟前面“无瑕白玉遭泥陷”的话已经说下,还能怎么“补苍天”?但是浮生也认为现行本中妙玉被盗侮辱后劫走,最终不屈而死的结局是那样令我难以接受,为什么终堕污泥中非得是这样的堕法!我多么希望妙玉有一个闲云野鹤超然世外的归宿。
    
    可是后来,我发现另两种号称“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想法,比令其颇不以为然的现行后四十回离真理更远。
    
    第一种想法是,后四十回写妙玉对宝玉产生的感情,是对妙玉清高孤洁人格的亵渎,因此是对妙玉这一形象的破坏和强加。代表性的言论有周汝昌老先生《红楼夺目红》中“还有一个高鹗……糟蹋了妙玉这一特立卓绝之女性人物”,以及蔡义江教授所云“妙玉原本清高,后来写得不免庸俗”,甚或一些红友说的“简直描写成风尘女子”。这样的论者要么认为后四十回中妙玉不守出家人的本分,居然对宝玉产生感情。产生了感情,就等于“色”和肮脏。要么就认为后四十回中把妙玉对宝玉的感情描写的很庸俗、很肮脏,肮脏到纯洁的灵魂所不该具有的地步。
    
    且放下这些我想都没有想到过的高论,先来和读者们谈谈浮生所认识的妙玉吧。
    遥想当年,黛钗和宝玉来吃茶。她“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而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注意,妙玉请的是宝钗和黛玉,而宝玉却是“不请自到”的。但是到了吃茶的时候,性喜清静又过洁成癖的她却为一个须眉浊物奉出自己日常吃茶的“俗器”来。一面是“我吃过的,摔碎了也不能给他”,一面是这个意蕴深长的绿玉斗。其中饱含的羞涩和彷徨,也是在“矫情”表面下昭然若揭的天真。直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她还偏要一本正经地说“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这样的谎言,就像刚偷吃了一小块饼干的孩子跑来对妈妈说:“妈妈,盒子里那块饼干可不是我偷吃的啊!”¬——我可不愿将这个孩子视为“矫情”。
    第二次妙玉的出场,是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正缺一支红梅来插瓶。所有的姐妹中,连出了名的大菩萨、好脾气的李纨都“可厌妙玉的为人,我不理他”。可是一旦宝玉去乞红梅,妙玉却慷慨赠之,并且还十分热情地愿意送给姑娘们每人一支。当然,“妙玉送你们每人一支”的话,是宝玉对众姐妹说的。是否合乎妙玉的原意,就不得而知了。但情况无非是两种:要么,合乎妙玉的原意,但是从“为人可厌”“生成孤僻人皆罕”到十分博爱的热情,这样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总不能排除宝玉的分量吧。要么,就是不合乎妙玉的原意,而是宝玉替妙玉给全体姐姐妹妹做的人情。那么,岂不是表明这许多珍贵的红梅,原来只赠送给宝玉一个人?出场时的妙玉是一个过洁成癖的孤高隐士,到了这个阶段,已经略略伸出了试探尘俗的触角。
    后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夜乱红飞舞、恣情欢乐之后,醒来的宝玉才发现桌角边静静地躺着一封“槛外人遥叩芳辰”。路上遇见岫烟,俩人又是一大通评论。
    按某特种学者的观点,岫烟批评妙玉的“放诞诡异”和宝玉所说的“只因我是略有些见识”才是妙玉发来生日贺卡的唯一原因。该特种学者仿佛生怕谁误会了有其他的原因,玷污了妙玉纯洁无瑕的形象。这可真是“欲盖弥彰”了——书中专门提到同天过生日的有四个人:宝琴、平儿、岫烟、宝玉。而岫烟与妙玉“十年邻居,又有半师之份”——交情十几年的闺阁好友,却没有收到来自妙玉的任何祝贺,甚至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没有。以至于看到妙玉给宝玉下的拜贴,还对措辞造句颇为惊讶:这说明,是多久没有联系了?而且,岫烟已经在贾府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日子了,说是路途远不便送,也说不过去啊。如果仅只在“友谊”范畴谈论,妙玉和岫烟的交情怎样也比她和宝玉的深吧。那张生日贺卡,又散发出了小饼干的气息。
    再后来,黛玉湘云“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妙玉却稀有地出现了。她破天荒地为“中秋三十五韵”续上十二韵。兴致高昂的她甚至亲切地拉着黛玉湘云一同去栊翠庵品茶,并且竟然说出“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闺阁的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看看,“咱们闺阁”——原来,一个隐者的心,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等同于高山流水,万念皆空。云空未必空,才华不让黛玉的她,一样气质美如兰,一样地早慧而孤傲,在内心里,她也从没有把自己自外于闺阁红妆。对于那本应该由她享有的,渺小而顽强的渴望,也在她寂寞的内心中日渐增长。
    小饼干水平毫无长进的妙玉,后来仍然是“久不来这里,回去的路都要迷住了。”——那一次,真实的爱慕和向往终于突破了一层薄薄的“孤高过洁”的外壳。似乎是上天注定安排似的,在静谧而美好的夜,妙玉和宝玉同在园子里走了那样长的一段路,一同听黛玉抚琴,倍感秋情于心——因为琴弦骤断而预感不祥,匆匆和宝玉分别的妙玉,终于再也无法抑制自己长期压抑的苦闷心情,走火入魔。
    对于这样一个白白空过了待嫁年龄却仍然终生不可能拥有婚姻和家庭幸福的女孩子,这些实在说不上有如何地不可容忍,更遑论罪恶和肮脏。
    我更不忍心再抬出出家人的清规戒律来谴责她的渴望了。因为以此类推,那个时代世俗社会的闺秀千金对男子的倾慕也是被严厉禁止的“淫”。都以那个古老时代的标准来衡量“正经”与否、“纯洁”与否,首先被剿灭的应该是宝黛,应该是蔷龄。如果说现代出家人也守三规五戒,那么,现代人信仰可全都是成年后自愿选择的,而不是像妙玉一样自幼年懵懂时为了逃脱病魔的折磨而被家长做主舍入寺院,从此接受宿命般无法自主的青灯黄卷,孤独一生。
  
打赏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楼主买杯咖啡!

  我也曾经无数次地品味和揣测妙玉对于宝玉的感情:究竟是无动于衷,是单纯的倾慕,是深刻的爱情,还是由于注定终生孤寂的命运与不甘终生孤寂的内心绞缠挣扎之下,对尘世幸福的一种寄托和渴望?
    大概是最后一种。
    红楼梦中最打动人心者,往往是飘零孤女。如黛玉,如湘云,如晴雯,如香菱,也如妙玉。在旧时代,女子皆是“百年苦乐由他人”,而孤女尤其无依无恃,未来完全无从把握。此故,晴雯的狂傲冲动,对后果全然不管不顾的性格也得到了解释:因为未来本就是不堪设想的。像袭人那样韬光养晦、深谋远虑,试图驾驭未来者,最后又如何?
    而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妙玉是其中最艰难的,因为不仅她的未来完全无从把握,而且她甚至没有得到幸福的机会。如果真的是第二个惜春也罢了,心内成灰,全无渴望的人是不怕终生孤独的。艰难就艰难在她并不是情愿地成为一个永无尘世欢乐的出家人啊。然而,这株孤标傲世的红梅却只能在清冷寂寞的庭院中独自释放馥郁香气,直到枯萎,陪伴它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青山顽石——一样花开为底迟,它连受人欣赏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何尝不是她灵魂底层挥之不去的压抑与焦灼呢?
    终于,花儿到了开放的季节,还是开放了。被压抑而仍然无法泯灭的人性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寄托,然后迸发出一星渺茫的、注定不可能点燃希望的生命之火,面向着不堪设想的未来燃烧。至于结尾时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看来似乎是偶然。但是无论灾难来临与否,她都必然拥有不幸的结局。最后,这样一个闲云野鹤的传奇在必然中戛然而止,只留下满目凄然的空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她寄予同情。林玉堂就评之为“神经变态的色情狂妙玉,到底落入了粗汉之手。”而认为她做作矫情,再将之上升为色情和虚伪的读者,古(自1791年)往今来也都不少见。而1928年以降,“后四十回不是原作者笔墨”说一出,认为“妙玉听琴”等损坏了妙玉纯洁无瑕形象的也就更多且多了。
    对比古今观点,对妙玉评价虽然有不同,其依据的思维却是同样的:即妙玉如果如“听琴”一段所写,就是“色”,就是“邪”,最后被强盗劫走,都成了恶行得到“恶报”。其实,妙玉还是那个妙玉,正如那块一以贯之的小饼干,说她无欲无求,反而显得“矫情”了——承认她正常的愿望,有什么好“为尊者讳”的呢。但要说成色情,邪淫,又太过严重。如果读者正当少年而指之为色情,因其爱情观还在完善中,故浮生觉得也不必强求一致。但连早已成年的资深研究者也偏要痛斥妙玉听琴一段如何色情肮脏,可就使我想到了一句著名的红评——“道学家见淫”(《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世情小说(下)》)。
    鲁迅先生看的穿,说的也巧。“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流言家见宫闱秘事”,见的都是自己渴望看到的。唯独道学家,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渴望看到淫了,而实际上是什么呢?道学家眼中的《红楼梦》、《金瓶梅》,一样都是淫书。因为除了淫之外,道学家已经看不到别的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男人恋爱时,喜欢将女子比作天使。而一旦失恋了,又恨之而比为蛇蝎。其实女子就是女子,不是天使也不可能是蛇蝎。妙玉若纯洁清高到无欲无求、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倒是如天使、女神一般超凡入圣。但圣则圣矣,也就不可爱了。说到底,她只是一个不以入世为目的的隐士。她只知道用“隐”把自己藏起来,却不知如何隐,也不知未来在何处——她只是一个太单纯太天真的女孩子罢了(此句话引自李国文著作《红楼非梦•隐士难为》但是找不到原文,因此是大意)。作者塑造她,显然也既不是为了塑造一个仙女的样板供瞻仰,也不是为了设置一个虚伪淫邪者供批判啊。那一个劲认为八十回后“听琴”中的妙玉如何肮脏罪恶的观点,是否也不过是道学先生的“见淫”心理呢?周作人说得好,“道学先生总是觉得这个青年心里有邪念,那个青年心里也有邪念。其实是他自己有了邪念。这就叫老流氓的变态心理。”话虽然尖刻了些,也的确打中了衰老民族道学传统的要害。三妻四妾、妓女面首,种种丑恶畸形都是正常存在,而最本质最正常的渴望反而成了邪淫,这样的假道学何尝不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荒谬呢?
    
      浮生所认识的妙玉,在此就说完了。但是在看待妙玉的观点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却颇为值得玩味。直到红楼梦出版发行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一提到欲望,还总是与肮脏联系在一起,而实际上,谁的心中没有欲望呢?一方面压抑正常的欲望,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其变态后的释放和疯长。临了,还不忘了扮演道学家的角色指责他人是如何地不遵守道德。——这从老祖宗那里继承来的假正经道学传统,正不知何时是个了局。
    
    
    接下来的另一个号称“合乎曹雪芹原意”的看法就和妙玉本人没有多大关系了。
    
    这个观点是说,妙玉应该是为挽救宝玉而牺牲了自己。具体设计有很多种:如妙玉为了使宝玉逃过牢狱之灾,被拉入“圊厕行中,配与癞子男仆”;妙玉因为五彩成窑盖盅被牵连,在贾家败后被一老朽色鬼王爷所夺。最后她施计救出了落难的宝玉,并且与企图强夺自己的老王爷同归于尽;也有说妙玉后来有希望和宝玉组成小家庭但是终于成空等等。总之一句话,都离不开宝玉。
    
    红楼梦曲子中已经明确了“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一语也充分说明了贯穿整部红楼梦的爱情悲剧主角是谁。这是即使作为红楼梦初读者也有的常识,但是却有无数的人孜孜以求要让湘云和妙玉也成为宝玉爱情婚姻生活的一部分,仿佛一定要让自己推崇的人物和宝玉发生爱情或婚姻的瓜葛,才能不辜负该人物的分量,才能体现该人物的重要性。殊不知,对人物刻意的厚饰也是一种对作品精神的误读。
    当然,曹雪芹(如果他真的存在)、洪升、吴梅村或高鹗等人从未禁止他人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再创作。如果有人愿意在个人的创作中将妙玉和宝玉点个鸳鸯谱,浮生也没有理由去反对。但是,近些年来日甚一日的安排湘云妙玉与宝玉产生婚姻爱情联系的“合乎曹雪芹原意”的思潮,让浮生再次感悟到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伟大。
    不妨看看第三十六回罢。宝玉叛逆思想的经典表达在那一回。宝玉对黛玉基于精神共鸣的爱情最终归于专一在那一回。宝玉爱情观的觉悟和成熟也在那一回——所谓“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在开始时发愿“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让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这固然是他天性亲近和崇拜女子的缘故,但也同时包含着对专一的爱情和博爱女子的感情两者的模糊混淆,以及爱情观的不成熟。但是旁观了一场龄官和贾蔷的爱情之后,宝玉觉悟到一个人只能得到一份眼泪。于是他无不伤感却很认真、很坚定地对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以后,只是各人得各自的眼泪罢了。”
  各人得各自的眼泪,一人也只得一份泪,这就是宝玉对爱情之“专一”的领悟——情悟。从此,他那鲜艳而漂浮的爱情因为一个专一的信念而最终确定了沉实的走向。他从此只要黛玉的眼泪,也只在乎她一个人的眼泪。
    于是,作芙蓉诔时,宝玉心内痛碎催伤,见到黛玉却还能笑着相迎,推敲词句。这岂是因为心中不悲,而是怕黛玉伤心。
    后来黛玉病逝,宝玉抱恨终生,终于弃家出走。送别时宝钗王夫人娘俩哭成泪人,也没有能挽留住他的决心。一个是生他养他,为了从父亲棒下解救他而不顾性命的母亲;一个是忍辱负重,宽厚善良,贞贤勤俭的娇妻。王夫人痛哭道:“宝玉抛了我,……媳妇的命苦,才成了一二年的亲,怎么他就硬着肠子都撂下了走了呢?!”(第一二零回)这岂是心中无情,而是因为那不是黛玉的眼泪,任是多少也无法让他回头。
    这就是宝玉。唯其如此,才能印证那“一人只得一份泪”的情悟。黛玉是不可替代的,因为爱情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只有那一份泪是他应得的。纵然他人如何宽厚善良,如何贞贤勤俭,如何艳冠群芳也不是那一份属于他的泪。所以他不要。
    这是作者在告诉我们,一个以女子为天地精华的男子,决不奢望得到第二个女子的眼泪。一个以尊崇和悲悯作为对女子的总态度的作者,也不可能具有安排众多女子以为同一男子服务的癖好。
    如今,一些人士竟发作了莫名其妙的癖好:湘云也是“别圃移来”,妙玉也是“为了宝玉”,作者竟然让所有可能和宝玉发生感情纠葛的女性全部以他一个人为中心消耗自己的人生,这个作者还会是“一人只得一份泪”的作者么?依浮生看来,这种安排的气味和每天晚八点成批的古装戏编导的癖好挺相近的。剧中的女子个个如花似玉,但很快都会主动或被动地陷入以某一个男子为中心的争夺和倾轧里。就这样一集一集,情爱、缠绵、嫉妒、手段、阴谋……全搅和出来了,编导并不高明的审美趣味也就昭然若揭。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宝玉是《红楼梦》唯一的主角。
    
    但是,无论作者还是宝玉本人,都没有把自己看得重要到应由所有女子为之奉献的地步。
    
    能让书中女子的人生按自有的道路发展下去,是作者的尊重。
    
    如果“闺阁中历历有人,女子是天地钟灵毓秀之精华”不仅仅是顶高帽子,那么不让那样多的“精华”排着队只为“浊玉”而生活,是作者的自知之明。
    而在那些一味将自己的观点标榜为“曹雪芹原意”的论者眼中,黛玉、宝钗、湘云、妙玉这些风姿迥异的艺术形象全成了一个劲头:黛玉,全心全意为宝玉奉献;宝钗,全心全意为宝玉牺牲;湘云,全心全意为宝玉奉献;妙玉,全心全意为宝玉牺牲……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好歹也是个出类拔萃的大作家,要是把这么多主要人物的核心特质搞成千人一面,还真是……太有才了。
    
    梦红楼,品红楼,如果缺失了一颗尊重和悲悯的心,又怎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体察到红楼的真谛呢?
  (全文完)
  看不到后四十回,或者后三十回也罢,却看得到曹公的思想,红楼里的情有很多种,而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是至死不愈的!他得的泪只来自她的!
    宝湘,宝妙之间定格为青梅情,知已情,这本是令人值得称赞和珍惜的,一如宝玉跟控春之间的深厚的兄妹情一样,包括元春跟宝玉之间的姐弟情一样,曹公在刻画许多类不同的情,至于后面的几十回非得要将宝湘,宝妙之间的情感扯成爱情,很难让人接受。现代社会到是有这样的情况,初恋的人往往最后散了,某个人很可能同以前的一个比较熟悉的人发展最后走向婚姻的殿堂!但曹公明显不是这个意思!
  因此,“缺失了一颗尊重和悲悯的心”去看红楼只会另自己跟着别人思想走!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真情去体会红楼,我们收获的是一份凄美!
  我也一直认为,妙玉对宝玉的感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观园里人人皆知的,只是大家都懒得点破而已。
  只是,最后,如何“终陷淖泥中”,仍让人不得而知。
  
  应该是爱情吧,只是这爱情过于无望,我虽然讨厌妙玉的做作,却也心生怜惜。
  应该是爱情吧,只是这爱情过于无望,我虽然讨厌妙玉的做作,却也心生怜惜。
  楼主好文!喜欢!深得我心!尤其这一句:这岂是心中无情,而是因为那不是黛玉的眼泪,任是多少也无法让他回头。
  
  不可否认,程本是红楼梦文本中流传最广的版本。以程本为底写红楼的帖子一直不多,能写出特别有味道的也不多。
  楼主此帖,前八十回,能读写出前八十回的味,对后四十回,亦能写出后四十回的味。
  
  欣赏。
  
     如果“闺阁中历历有人,女子是天地钟灵毓秀之精华”不仅仅是顶高帽子,那么不让那样多的“精华”排着队只为“浊玉”而生活,是作者的自知之明。
  --------赞同。不过,持这观点的人,多吗?
  挑点刺:而岫烟与妙玉“十年邻居,又有半师之份”——交情十几年的闺阁好友,却没有收到来自妙玉的任何祝贺,甚至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没有。------------书上并没写岫烟收没收,不可太断定。


“一个是生他养他,为了从父亲棒下解救他而不顾性命的母亲”
  这个,我认为贾政不可能真要打死贾宝玉的。刚听闻消息时真恨不得打死的,但人的情绪嘛,总是越来越冷静,虽然旁人越劝越火上浇油,但听的人何尝没听在心里,只是下不台罢了。
  
  抛开这个不说,打宝玉,王夫人来救。贾政不会下狠命地打王夫人,书上也没写王夫人被打得动不了还死命去救宝玉。所以,王夫人称不上不顾性命。
  林玉堂,这个人大概就是鲁迅说的那种看到女人的胳膊,就能从胳膊开始想到脖子,再由上而下,一直到。。。
  
  持否定态度。
  我认为妙玉虽然觉得宝玉好,但真的只是单纯的知己之情,完全没有什么男女私情。
  “前番常日吃茶的绿玉斗”,为什么不能理解是随手拿给了宝玉一个,而不像宝钗和黛玉特地寻了个好的器具。
  所以宝玉才笑说给我就是俗器,此处又顺便一笔带出了妙玉的出身不凡,她说贾家都未必找得出这么个俗器……
  这里明白表示就是只是顺便给宝玉一口茶吃啊,后来宝玉说的话让她高兴了,于是寻了个好东西出来和他玩笑而已。
  而且我看书中宝玉也没有用那只绿玉斗,那时茶应该还没泡好,只是把杯子拿出来了,后来宝玉那话得了妙玉的心,于是开着玩笑也给他翻了一只好的器物,向里面倒了一杯让宝玉喝……
  
  至于说“单你来了是没有的”这段,个人认为——妙玉的洁癖非常重,她和宝玉也算是一路人,觉得男人都是浊物,此前她都未必把宝玉放在眼里的,只是宝玉那句“到了你这里……都是俗器了”这话深合她的心,觉得宝玉并不是那些凡俗之流,此时开始才算把他看得起些了,但这话是要说清楚的——咱俩没什么深交,我对你也不算放在眼中,你是托了两位姑娘的福,才喝得到好茶,你也不必因此觉得和我就很有交情了,我是看在钗黛俩姑娘的份上才给你这口茶吃的……
  
  此后曹公没写,但是宝玉和妙玉肯定也略微有些往来,不然李纨怎么知道宝玉去就能讨到红梅呢?
  妙玉是后来慢慢看得起宝玉的。
  我认为此处是曹公点明妙玉的高洁已经到了”世同嫌“境界的一个隐喻,连宝玉这样的人,她一开始都不放在眼里……
  
  
  我一直不能理解干嘛老要觉得妙玉对宝玉有男女之情。
  妙玉只是还算欣赏宝玉的为人,觉得不像贾琏之辈这么俗而已……
  “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证明妙玉本人确实是非常清高的,清高得都过头了,把俗世的东西全然看不惯……
  这里的俗世指的是功名利禄(宝玉黛玉也看不惯的)或是粗俗之辈(刘姥姥)这样的……
  人家本来就是官家小姐,只是因为生病才入了空门,又不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出家的,干嘛要抓着“闺阁女儿”这种字样来证明人家没有超凡脱俗六根清净?
  放到现代,妙玉估计就是个抱独身主义的家道中落的名媛,并且个性孤僻,自命清高……
  
  至于乞红梅,不叫宝玉去,难道叫黛玉或宝钗去?让这俩风吹就倒,哈气就化的姑娘去跟妙玉要红梅,李纨脑子有病吧?
  说是她厌恶妙玉的为人,不如说是妙玉厌恶她的为人……她若亲自去要,想必也是要不到的。
  
  后来宝玉和宝琴一块去,想是宝琴也想要一枝,于是让宝玉带她一块去再求一枝,妙玉看宝琴也很是合眼,所以才送了每位姑娘一人一枝……
  
  连八七版里都若隐若现地表示妙玉对宝玉有些不同寻常的感情,让我觉得挺反感的……
  
  湘云对宝玉就是妹妹对哥哥的青梅竹马,妙玉对宝玉,与她对黛玉、宝钗或是岫烟并无太大区别,只是比较看得起,算神交的知己。
  
  非得往男女关系上想,曹老至于把宝玉弄成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YY小说男主角么?
  
  
  
  这个帖子有意思。
  好帖子都这么寂寞么。。。
  好帖子值得细品,不一定非得要说什么,看楼主的文就可以了:)
  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宝玉是《红楼梦》唯一的主角。
      
      但是,无论作者还是宝玉本人,都没有把自己看得重要到应由所有女子为之奉献的地步。
      
      能让书中女子的人生按自有的道路发展下去,是作者的尊重。
      
      如果“闺阁中历历有人,女子是天地钟灵毓秀之精华”不仅仅是顶高帽子,那么不让那样多的“精华”排着队只为“浊玉”而生活,是作者的自知之明。
  =========================================================
  很赞同~~~
  帖子寂寞,还有人赏识,谢谢各位的支持和回帖。
  圭樢原文: 至于后面的几十回非得要将宝湘,宝妙之间的情感扯成爱情,很难让人接受。
  回答圭樢 :
  您说的是哪本续书的后面几十回,我还真是不知道。只能说,程本后头的四十回没有把宝湘之间扯成爱情,不信您就看看书咯。
  
  
  花残烟原文:“我一直不能理解干嘛老要觉得妙玉对宝玉有男女之情。
  人家本来就是官家小姐,只是因为生病才入了空门,又不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出家的,干嘛要抓着“闺阁女儿”这种字样来证明人家没有超凡脱俗六根清净?
  非得往男女关系上想,曹老至于把宝玉弄成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YY小说男主角么?”
  回答花残烟:
  原来花残烟就是我上文说的某一种人啊。即觉得“男女之情”等于“男女关系”,连汉语都没学好的。男女之情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情感,既不肮脏也不低俗。宝黛之间也是男女之情,依我看毫无损于他们的形象和人格高度。为什么妙玉对宝玉有了点男女之情了,就无比破坏了她和他的美好形象了呢?至于“男女关系”,该词的意义是“男女之间的不正当性关系”。这和本文内容、原著内容差到哪去了?!我看你才是连短袖子白胳膊都没看到就无限联想的那种人吧。
  “不是看破红尘四大皆空出家的”和“没有超凡脱俗六根清净”两者基本就是一个意思。你自己打自己一耳光,居然还觉得挺美的,大概是真不懂汉语,或者装蒜吧。妙玉要真正是超凡脱俗六根清净的,那也不用搬进情天孽海的大观园了,就呆在原来的寺院里剃度清修算了。六根不清静怎么了?就肮脏了?就下流了?就碍了你的眼了?你六根清净,你还上什么网,跟别人争什么?!还不赶紧出家打坐修炼去?!你六根不净,那你都不嫌自己低俗媚俗庸俗,你还一个劲地嫌别人?!红楼梦本身就不是塑造六根清净无欲无求的模范先进尼姑供大家学习提高的!它恰恰写的是平常人,平常心的烦恼。非得让人物超凡入圣,倒显得观者偏狭不宽容不慈悲。
  妙玉的洁癖是约束自己,而且有可爱之处。你的洁癖却是强行约束他
  回答笙歌:
  但王夫人确实爱子如命,而且不顾一切赶来阻拦贾政,我说的并不夸张。当时变数非常大,很难确定贾政真不会打死他。就算不是故意打死,那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也是常见的。也难保证如果王夫人不阻拦,慢慢等到贾母过来,贾宝玉是否会因问伤势过重不治(创伤导致臀部静脉大血管广泛破裂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抢救的)。所以我这么说。
  
  书上没有写邢岫烟收到生日礼物,也没有任何暗示。总不能没发生任何事情还要特地写一笔,那红楼梦得写多少回。
  楼主貌似有点接受不了不同意见啊。
  
  关于岫烟,你认为没收到,按妙玉的性情,你说的可能性更大,算你对了。
  
  关于王夫人,我并没否认她爱子如命,但打宝玉一节,她不管怎么插手干预这件事,她的性命始终是安全的。所以,你可以说爱子如命的王夫人来救,可以说王夫人救了宝玉的性命,但你不能说不顾自己性命地来救宝玉。又不是救大火,凡主动去救火的人都是不顾自己性命的英雄。贾政虽然心中有火,但这火是不会烧到王夫人的。其实,王夫人救宝玉,同时兼救自己的后半生。
  如果“闺阁中历历有人,女子是天地钟灵毓秀之精华”不仅仅是顶高帽子,那么不让那样多的“精华”排着队只为“浊玉”而生活,是作者的自知之明。
  --------------------------------------------
  ---------------------------------------------------
  这好像有点过了耶。
  1。 只说妙玉对宝玉有隐约的情愫,如何就成了“只为“浊玉”而生活”了呢?
  2。除了宝黛二人,对宝玉有点感觉的最多加上一个妙玉而已,如何成了“排着队”的了?
  回答笙歌:都意见相同了论坛也可以关了,就剩下标准答案多省心。怎么我不回应又是对网友不尊重不重视,我回应了又是接受不了不同意见啦?我说王夫人不顾性命现在看来有点不严谨,也算你对了吧。你能否针对本贴主题说点神马,我发现每次都是被跑题。
  
  回答悼芹轩:120回红楼梦,并没有写妙玉流落风尘。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高鹗”,能不能把你那本特立独行的续书拿出来给大家见识一下。或者,你根本没看过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就随便乱说?
  另外,安不安排重要情节都可以,神马样子的情节算是重要也有不同看法。你觉得重要,我觉得不重要,或者反之,这都有可能。不能因为自己的推测和作者不一样,就咬定了后四十回多么多么俗,多么多么不是原著,更何况你根本连后四十回书也不看。
  
  回答guanxianheng2010:
  
  我批判的是刘心武为首的yy红楼猜谜者,不是红楼梦原著。你根本就连我说什么都没看清楚你就乱说。好吧。既然都在闭着眼乱说就继续乱说吧,我无语了还不行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