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梗后炎症修复研究有新进展

 成靖 2021-07-18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齐璐璐)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黄浙勇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庞志清副研究员,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RNA纳米靶向递送平台,用于调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改善心肌重构。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先进科学》上。
  急性心肌梗死是世界人口死亡的主因之一。新近研究认为,心肌损伤后过强、过长的炎症激活可恶化心脏负性重构进程,是心衰进展的重要原因。巨噬细胞是急性炎症反应的关键性细胞,可作为调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靶点,从而促进损伤心脏的修复。
  近年来,RNA疗法被尝试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研究,但其应用于心肌损伤后巨噬细胞功能调控存在三大瓶颈。首先,常规载体RNA搭载效率普遍较低,且RNA在自然环境和生理体液中很容易被RNA酶降解;其次,心脏损伤区域单核/巨噬细胞募集高峰期晚于内皮屏障功能的修复,使系统性给药的RNA递送策略疗效欠佳;最后,递送策略无法通过合适的入胞途径将内容物RNA递送到靶细胞胞质内,从而在局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这些问题使其临床转化潜力明显受限。
  研究中,葛均波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精妙的核壳结构纳米靶向递送平台,用于递送治疗性小分子RNA。该平台内核是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球内高效搭载RNA。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RNA搭载效率达26%,可保护RNA在体内免遭RNA酶的降解,同时其生物可降解特性使得RNA被递送到靶部位后得到有效释放。内核表面包被一层外壳,是血小板膜与阳离子脂质体的嵌合膜,赋予微球靶向性属性。这一改造使其不仅可以在血液循环中单核细胞的携带下到达心脏损伤区域,还可以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作用下将内容物RNA高效递送给靶细胞,进而调控靶细胞功能。
  •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