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高参88 2021-07-18

本篇目录:

****************************************

368 174.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明、清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

369 175.东莞可园

清                                     广东省东莞市

**************************************

174.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占地11.6万平方米,有鼓楼四座、风雨桥三座、门楼一座、古井二口、萨岁坛二个、古驿道1.6公里、侗族吊脚木楼七十八幢,造型各异。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芋头侗寨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双江乡。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寨;明嘉靖三年(1508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落;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侧分叉布置的7个聚落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7年建塘坪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芋头侗寨依着山势修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清嘉庆五年(1800)建,中步和塘坪桥。清道光、光绪年间分别维修驿道和牙上鼓楼。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侗族楼层及青石板驿道等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有很高的历史、人文及艺术价。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芋头侗寨游客中心入口处风雨桥——廻龙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芋头廻龙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塘坪桥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乾隆古井,乾隆五十年(1785年)建,四周井壁用青石板砌成,井水常年不涸,清凉可口。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崖上鼓楼既不是歇山式,又不是攒尖式,而是按皇家建筑风格,一层层压上去,特别牢固。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崖上鼓楼的特色,长吊脚最长的达9.1米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芦笙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9),1993年复修。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鼓楼的内部结构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小布达拉宫”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堂屋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古驿道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2001年芋头侗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75.东莞可园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前人赞为“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张敬修因在东莞修炮台有功,被派往广西做官,后辞官退隐,归家构筑可园,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全部建成。可园收藏有可园创建人张敬修以及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艺术作品。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可园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平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占地面积约220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所有建筑均沿外围边线成群成组布置,“连房广厦”围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放的大庭园空间。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建筑大致分三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双清室、桂花厅(可轩)、厨房和侍人室。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由四周建筑所围成的中心大院被划分为西南、东北两个景区。西南景区主要景物有岭南果木、曲池、湛明桥。东北景区平面较方整,有假山涵月、兰花台、滋树台、花之径等景点。环绕庭院布置有半边廊,环碧廊,将三大建筑组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可轩,又名桂花厅,因地板、落地罩以桂花纹装饰得名。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针插不入。厅地面正中装一铜管,连通隔壁小房,仆人房内鼓风,厅内则凉风阵阵。其上为邀山阁,高16.5米,是可园的最高建筑。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可堂,面宽9.9米,进深9.1米,歇山顶,三开间,六角形支摘窗,梅花纹落地罩,横披、裙板浅刻花卉寿石纹、通雕莲蓬鸳鸯纹图。双清室,俗名亚字厅,进深6.4米,面阔6.15米,歇山顶。建筑本身、地板乃至台凳、茶几均作繁体亚字形,槛墙设窗,饰以法国夹色玻璃。可园创建人张敬修(1823~1864),东莞博厦人,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诗书画皆精,广邀文人雅集于此。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撞水、撞粉法画花鸟画,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的策源地之一。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双清室是可园的又一胜景,其结构十分奇妙:堂中的建筑、地面、天花、窗扇皆用“亚”字为图,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园门前有一片莲塘,塘边有侍人石(已失)和当年系马停轿的处所。入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雄奇、幽深的园景便逐渐展现在眼前。循环碧廊徐徐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拱桥,以及藏书阁、钓鱼台、曲桥、小榭等,可说是处处有景,景景不同。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0)
2001年国务院将可园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