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湘江一叶舟 2021-07-18
为新中国70华诞而作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当深情而炽热的赞歌在神州大地回荡,当优美动听的旋律在心间萦绕,祖国,是如此具体而清晰,又是如此伟大而神圣。
在盛大的中国红的映衬下,昔日岁月汇集成无数帧斑斓绚丽的画卷,铺展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风景。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和你一样,从内心深处跳出来的这个词,一定会是:骄傲!我们的骄傲,不仅仅是因为大海蔚蓝色的壮阔,以及澎湃的万千气象,还包括作为浪花的“我”,依托祖国这片海,在岁月这张大纸上腾跃起生命优美的弧线,绘出了生活梦想的色彩。
海的风采有目共睹,而浪花将骄傲与幸福深藏,一同藏于心底的,还有对海的感激,与忠诚。
作为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我无疑幸运且幸福,因为,我走过的四十年,恰好是祖国这片海在去旧更新的七十年里,走向浩瀚与壮阔的四十年。在海的托举下,浪花见证了奇迹,拥有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
我的第一个十年,记忆虽然有些许模糊,但一些画面的片段至今时常在脑海浮现。那是田间地头荡漾起来的欢声笑语,重新定义了乡亲们的艰辛劳作,人们脸颊淌下来的汗水,在太阳的折射下,透出希望与喜悦的光芒。那是跋山涉水的电流,某一天跑到我的村庄,村人们激动得眼噙泪水,从此告别了煤油点灯的夜晚。十四寸、十七寸的黑白电视机在一些人家出现,夜幕降临,电视机摆放在屋前的台阶上,《霍元甲》的主题曲响起,男女老少聚集到屋前的大坪里,星光下,每个人都有一张兴高采烈的脸。那是我那正值壮年的父亲,心怀与贫穷对峙的勇气,在我依依不舍的泪眼中,乘坐小镇里那辆破旧的大客车,在曲折的砂石路上颠簸着远去,他要去遥远的南方城市打拼。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举动被命名为“打工”,这个词的背后,有无尽的辛酸苦辣。

第二个十年,我由孩童转变为少年,我和村庄,以及村庄里的人,经历了更大的变迁。在外打工的父亲每月都会给家里寄钱,家里的用度逐渐宽绰起来,我和弟弟身上有了当季的新衣。我家的谷仓塞满了稻谷,和小伙伴们家里相比,一点也不逊色,满足口粮之外还有结余,母亲会将余粮换成钱攒起来。我家喂养的老母猪一年下一次猪仔,一次有十几个,白白胖胖,很是可爱,只是过了一两个月,这些猪仔又会被母亲一对对挑到集市卖掉。我家从村里承包来的鱼塘,在我和弟弟每天割一担鱼草的精心照料下,年底,便迎来令母亲喜出望外的大丰收。十年间,村里好多人家告别了土砖房,盖起了令人羡慕的红彤彤的砖瓦房,人们的穿着就像村东头山坡上开放的花朵,有了丰富而美丽的颜色。这十年,村里越来越多的的后生去了远方,他们会在年底回来,炫耀奇异的发型、衣装,和兜里鼓鼓囊囊的钞票。这十年,我成了村里相邻几个组里唯一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乡亲们在惊讶之余,开始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从此,村里有了更多“会读书的徕几”。

接下来,是我第三个和第四个十年,这二十年距今并不遥远的光阴,在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实无赘述必要。这二十年,一切改变都在加速进行,而且,有爆炸式的巨大能量。比如,从我的村庄通往小镇再到城市的砂石路,不知不觉间就换成了宽大的水泥路,并抵达我的家门口,没过多久,一条如巨龙的高速路穿越屋前的田垄,游向远方。比如,我和村子里许多人一样在城市有了自己的栖身之所,摇身一变成为曾经奢想的“城里人”。比如,村里被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但没有人担心会饿肚子,当大型耕种机从田间轰隆而过,昔日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场面一去不返。比如,村里的土砖房荡然无存,我家和许多人家一道,盖起了比早前一些砖瓦房更加高大气派的楼房,没过多久,各种各样的小别墅又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比如,村里人像响应潮流一般,越来越多的人买了小汽车,逢年过节,村里的公路上,屋前屋后的大坪里,小车一字排开,如同展览。比如,BP机、手机、智能机、4G、平板电脑、支付系统、微信……新鲜事物的到来令人眼花缭乱,有力地渗透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这二十年,我的身份是老师,除了站在讲台上感受环境、用具、理念的飞速更新和进步,更见证我的学生,摆脱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残酷命运。大学生不再是天子骄子,青春因此变得从容与阳光,用奋斗去实现人生价值,成了永恒的主题。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十三亿朵浪花,以赤子的情怀和始终向上的力量,凝聚成这浩瀚奔腾的大海,而一朵浪花所经历和见证的每一个惊喜,每一处风景,都离不开大海努力的蓄势与澎湃。这,是地球上最美的一片海,她是我的祖国,我们的祖国,她的名字叫中国!

祝福您,我伟大的祖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