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志涛书馆 2021-07-18

楚氏,一说是源于“芈”姓,出自周成王赐予熊绎的封地,后以国名为姓。今聚居山东的楚氏后人,一般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上大夫姬林楚,后人以先祖名字为姓。全国楚姓人口28万左右,排名较为靠后。但在嘉祥,楚氏却是开枝散叶,瓜瓞绵绵。位于马村镇楚营村的楚氏宗祠,见证了这个家族五百年来的风云变迁。

楚氏家祠座落在嘉祥县城西北10.5公里处的马村镇楚营村中部。

楚氏家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39年)。家祠于明朝末期,由西迁曹州的三世祖的十一世裔孙、明末进士、户部尚书郎楚烟衣锦还乡修坟祭祖时所建。后经数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家祠坐北朝南,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东西长15.6米,南北宽21米。楚氏家祠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门厅,均为硬山式建筑。

大殿三间,坐北向南,东西长11.4米,南北宽7米,高约6.9米;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宽5米,南北长9.7米,高约5.5米;门厅东西长6.8米,南北宽4.6米,高约6米。可谓古朴典雅,建筑精良。

楚氏家祠自始建至今,其仅存的建筑、匾额、楹联、礼器等都是当时经济、文化的反映,因此对研究鲁西南民俗、民居及祠庙祭祀文化都有重要的价值。2012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据《楚氏家谱》记载,楚氏始祖于明代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卜宅安住寺(今楚营小学地面)北15公里处,村名楚家洼。明永乐二年(1404年),三世祖又创宅于安住寺南邻,因村子座落在昔日明军北征宿营地,故易名为楚家营,后简称楚营。

昔日的楚营村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周筑岩墙,墙外有壕,俨然城堡。村内有四处较大的聚族而居的宅院,其建筑理念集宜居、安全、吉祥、美观于一体,每一宅院都是艺术佳作。其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位于村西部,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房舍万余间。内有独立院落5个,中有大客厅,后有白虎厅。

今大部分古建筑已毁坏,仅存南大院建于清代中期的单脊歇山式楼房1幢,北大院(俗称“北关”)建于清代咸丰七年的楼房1幢,楚营学校院内(原安住寺)文昌阁1座。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修齐治平,鸿猷在胸!马村镇楚氏家祠,历500年风雨荣光依旧!

嘉祥县境内的楚氏家族以马村镇楚营村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族人分布于万张镇骆堂村,楚庄村,仲山镇顾庄村等。各村族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楚氏家族名人辈出,历史上较有名气的人物有:楚营村,楚廷玾,清同治年间人。其人尚武,气功炉火纯青。当年济宁孙状元之母患重病,楚廷玾运气推拿,沉疴立消,孙府感恩不尽,赠“西序分荣”匾额一方。

楚廷义,清末人。民国年间任楚营村附近十八村疃长。其人宽宏大度,慈悲为怀,凡村内和邻村人有不睦之事,无不全力斡旋,晓以大义,所到之处,化干戈为玉帛。众方贤因之感佩,赠“齿德兼隆”匾额一块,其德行至今为后人所怀念。

楚恒元,1912年生人,现代贤达。解放后经商,以经营油坊为主,兼营他业。一日,去县城油脂公司纳税,税官收款后,恒元当即指出税额有差错,对方脾气暴躁,遂抽屉中钱币掷于地,出言不逊。楚恒元心平气和,让其重新计算,结果少收一截,恒元如数支付。其诚实品格令税官格外佩服,并交为朋友。

另有一事,60多年前,楚恒元次女去本村瓜农楚明元瓜园买瓜,离开后,明元发现之前压在床铺下面的卖瓜钱不翼而飞,遂上恒元门前辱骂。恒元自知自己女儿不会做此下贱之事,但不仅不与其争辩,反而问明“被盗”钱数,如数相付。明元回家后,其子告诉他钱被自己拿去,羞愧难当,当即登门给恒元磕头赔礼,被恒元劝止。其人容人之量,至今仍被后人传扬。

今人楚元彩,仲山镇顾庄村人,是嘉祥县著名艺人。家族数代精于绾结葫芦工艺。

楚元彩收藏有一枚祖传绾结葫芦,距今已有百年之久,他根据父亲口头传授的绾结技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验,重新掌握了绾结葫芦工艺,近年来楚元彩先后绾结了数十件工艺精巧,富含寓意的葫芦艺术品,并于2008年开辟了60余亩的葫芦园,栽植葫芦品种二十余种,于2010年11月成立了元彩艺术葫芦合作社,开展葫芦文化的挖掘研究工作,使绾结葫芦艺术大放异彩。

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历史传承,总是与贯穿其中的家风家训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楚氏家族温良宽厚,诗礼传家,其家风家训功不可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家风家训的内容由不同的文字表述,但不管文字怎样变化,内容和精神都是一致的,即:教族人向善、团结、友睦、奋进。无论族人走到哪里,家风家训都是指路明灯,照亮前程。

 

现摘抄族训一篇,以飨后世:

 

修齐治平   鸿猷在胸   孝悌为本   尊祖敬宗

同村异姓   相互尊重   邻里和睦   切忌争讼

教子于幼   正大光明   交友宜慎   听言观行

唯忠唯信   唯恕唯诚   严可平燥   化邪为敬

积财遗祸   积善余庆   勿惹公愤   勿作帮凶

行善救人   脱身俗情   贫贱不移   富济苍生

立德立言   立行立功   处世宜和   居心宜正

身勿安闲   用必俭省   怜孤恤贫   后世留名

圣贤之教   身体力行   修身求备   读书求精

为善在让   立身在敬   得失自知   是非自明

博学笃志   神闲气清   婚姻随缘   重德轻容

谨慎无咎   倔傲难终   更新观念   男女平等

遵纪守法   珍重生命   合族一体   玉振金声

戮力同心   正我族风

 

来源:济宁市文物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