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有时却会夺走生命。 7月15日,一名66岁老人在打羽毛球时倒地猝死,120赶到后立刻为他做心肺复苏,之后送往医院抢救,但还是不幸身亡。 图源:看看新闻 又是运动,又是猝死。 今年,运动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小九仅统计了上个月(6月份),就发现多起运动猝死事件: 深圳一男子在晨跑时突然猝死,救护人员赶到时,他已无生命体征; 在欧洲杯丹麦队的第一场比赛中,埃里克森突然猝死,经抢救后度过了危险期; 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双的金牌得主基多,在打羽毛球时突然猝死,送医后确认死亡。 从新闻事件可以看出,大部分运动中猝死的人,平时都有坚持锻炼的习惯,身体健康,那为什么他们会突然猝死呢? 一、晨跑易发生猝死?运动造成的猝死一般是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猝死,除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下肢血栓等因素外,高温也是晨跑猝死的一大诱因。 据统计,80%以上的运动猝死是由心脏病导致,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运动,会使人的心率更快,心脏负荷加大,可能出现晕厥,甚至是心源性猝死。 在清晨,随着气温慢慢升高,且在空腹下长跑或进行剧烈运动,是有猝死风险的。因此建议,在早晨跑步、锻炼要把握好运动强度,还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 很多人选择在早晨跑步,锻炼身体,其实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而有几个坏处。
因此,晨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经常熬夜的人,最好不要晨跑,以免发生意外。 二、耐力运动是万灵药还是毒药?我们都知道,运动太少无法强身健体,运动量过大又会损害健康,于是很多人会进行一些耐力运动。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定期耐力运动对心脏的影响。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进行适度、定期的有氧运动,对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能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20~40%的心肺适应能力,减缓血管衰老。和久坐不动相比,即使是低强度活动也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不过研究指出,虽然运动能降低死亡率,但对于有潜在心脏病的人来说,运动会增加心源性猝死风险。久坐的人在运动时出现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是平时规律运动的人的7倍。 总的来说,耐力运动能够提高健康水平,也能延长寿命,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整体概率依然较低,但并不建议终生进行耐力锻炼。 三、跑步时出现这些信号,该休息了跑步是最常见的锻炼方式,但如果在跑步时出现这几个信号,就是在提醒你该休息了。 1、心律不齐 在跑步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心脏跳动时快时慢,就是心率不齐的表现,这时候就要慢慢调整呼吸,缓慢减速,千万不要突然停止跑步; 2、体温下降 跑步时体温突然下降,一定要停下来,马上补充热水和食物,及时添加衣物来进行保暖; 3、胸闷气短 在跑步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气喘、胸闷和眼花等症状,这是心血管重症的危险信号,必须减慢跑步速度,随即休息,及时补充能量,避免摔倒。如果症状严重,要立刻求助。 其实,因运动而猝死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患有心脏病,比如心肌炎、先天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等。 对运动猝死人群的特征分析发现,长时间熬夜、心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运动习惯人突然进行高强度剧烈运动等人群,都是猝死高危人群。 延展——身边有人突然猝死怎么办?一旦发生猝死,时间就是生命。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主任尹海燕教授表示,当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如果现场没有抢救设备,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这是有效的抢救方法。 心肺复苏(CPR) 首先要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心跳,如果发现心跳骤停,需要马上进行心肺复苏; 让患者仰卧在平地上,躯干和头部处于同一平面上,双手交叠,上身前倾,双臂垂直向下伸直,有节奏地用力按压30次,然后再进行人工呼吸2次,如此持续重复操作,直到猝死患者恢复自助呼吸或专业医护人员到场。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急救工具能够自动监测心率,通过快速电击让心跳恢复正常。目前,国内很多大城市、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都配置有AED,在使用时只需要根据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进行操作即可。 对于猝死的人,如果能立即用上AED就优先使用AED,如果没有条件,就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