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旧茶为什么也有香气?是不是存满3年以后,也能变成老白茶?

 小陈茶事 2021-07-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

事发邻省,一个小伙子赶路,看到有位老人摔倒,急忙上前扶起。

不料,老人果断讹上了他:是你撞得我!赔钱!

最气人的是,还有个路过的行人,红口白牙瞎掰扯,硬说自己亲眼看到小伙撞到了老人。

恰好那段路口,还没有监控。

老人的家属追着骂,小伙委屈得眼泪汪汪,感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幸好交警有责任心,从路边一家小商铺调来了监控,才证明了小伙子的无辜。

这样纯属碰瓷、找茬的行为,在社会新闻中,并不少见。

很多人感叹,“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些老人们“浪子回头”了。

在如今的茶圈里,也时常上演着这样的闹剧。

当然,主角由老人,变成了做旧茶。

做旧茶诞生的原因,在于冒充老白茶,流入市场,鱼目混珠。

但若是想要把它当做真正优质的白茶,越陈越香,实在不符合现实。

《2》

前几日,又有一位茶友来鉴定自己的老白茶。

照例,发来了图片。

当看到那黑漆漆的饼面以后,便能够基本判断,那是做旧茶无误。

将这个结果告诉对方以后,他却询问道:“那为什么我觉得做旧茶的香气还不错?是不是存一存,也能变成老白茶?”

其中的原因,还是要从做旧茶的工艺说起。

我们平时见到的做旧茶,通常是经过渥堆、高温烘干、暴晒等手段,制作而成。

在加工的过程中,使新白茶的叶绿素及其它的养分,大量被破坏和挥发,导致茶叶失去了新茶的特征,比如鲜爽感,再比如鲜嫩的颜色。

2018春寿眉饼

留下的,只有面目全非的模样。

既然不像新白茶,那么新茶友便自然而然地,将它们认为是老白茶。

而售卖做旧茶的茶掌柜,也正是钻了这一空子,才让做旧茶泛滥成灾。

在很多人心中,做旧茶十分骇人。

香气全无,滋味尽失,内质消失殆尽。

的确,有一些做旧程度较高,被摧残得体无完肤的茶叶,确实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冲泡出来的茶汤,就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甚至还带有明显的沤味、酸味、焦味等杂味。

一入口,就让人感觉到不对劲。

但以上情况,属于最低端,也是最容易被人辨别出来的做旧茶。

即便是新茶友,也能一眼看穿其中的端倪,更别提是老茶客了。

可还有一些做旧茶,为了保持自身的真实性,让消费者愿意相信和购买,制作的过程中,会稍微收敛一些。

控制好做旧的程度,让茶叶的外观既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香气。

比如,市面上有一些做旧老白茶,它的年份在5年左右。

聪明的地方在于,不会让人觉得“一眼假”,年份也不像那些动辄就10年、20年陈的做旧茶那么容易识破。

甚至于,这类做旧茶的外观上还带着零星绿色。

冲泡以后,杂味并不明显,反而还带有淡淡的清香。

再加上茶掌柜的鼓吹和煽动,一些经验尚浅的新茶友,便很有可能受骗上当。

但即便做旧的程度轻,也改变不了它们是做旧茶的事实。

并且,与真正的老白茶相比起来,简直是判若云泥。

《3》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区别。

对比出真知。

不曾喝过优质老白茶的人,只遇到了一款略带香气的做旧茶,便沾沾自喜。

而喝惯了老白茶的人,对于做旧茶,根本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茶喝多了,嘴巴被养叼了,又怎么能喝得下劣质茶呢?

因此,我们对老白茶的要求,应该拔高,而非一味的降低。

众所周知,优质的老白茶价格不菲,价值颇高。

若真只是平平无奇,没有优点和异于常茶的魅力,我们又为何要花高价买它?

之所以受到众人喜爱,必然有专属于自己的独到之处。

真正的老白茶,香气并非只是淡淡的清香,而是馥郁且多元的。

拿药香来说,它是老白茶的基本香型。

茶叶是一种植物,再加上白茶简朴的工艺,不炒不揉不杀青,仅仅通过萎凋和烘干制成。

故而,它拥有的药香,是植物最天然的、原生态的气息。

新白茶身上的药香,类似于草药香,像是蒲公英、鸳鸯藤、夏枯草等,夏天煮凉茶的味道。

尤其是现在的季节,都会煮上一大锅。

第一次喝寿眉新茶时,就被那股熟悉且安心的草药香,深深吸引了。

而存老了以后,药香就转化为了根茎类中药的味道,比如当归、熟地、防风等。

沉郁的、迟缓的药香,在揭盖的瞬间,扑入鼻尖,到了汤水里,也能喝出浓厚的药香,回味悠长。

但如果发现,老白茶的药香很弱,很淡,需要用力闻才能闻到。

那么,就存在做旧的嫌疑了。

在做旧的过程中,茶青叶片当中的芳香分子大量损耗,因此做旧茶的整体香气很弱。

不管是药香,还是花香、毫香,通通都很淡很淡。

至于陈香,也就是白茶自然陈化而来,所产生的美妙香气,在做旧茶身上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因为做旧是让茶叶快速变老,而陈香需要岁月沉淀,又怎么会出现在做旧茶身上呢?

显然,不可能。

《4》

再回到茶友的问题。

做旧茶存一存,存满了3年以后是否也能成为老白茶?

想必,这是对老白茶有什么误解。

所以才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白茶,不论优劣,都能越陈越香。

实际上,做旧茶并没有储存的价值和意义。

当白茶由新茶转为老茶的过程中,经历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内质的转化。

老白茶的“老”,从内质上来说,是大量的养分在发生着变化。

从以前略有欠缺的稠滑度,变得丰腴、稠厚、浆感十足;从以前明丽的花香,变得沉稳的药香;从以前的清新的毫香,变为浓郁的稻谷香……

老白茶的老,不仅仅是外观上的颜色,变得苍老、陈旧,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深处的,肉眼不可见的暗流涌动。

故而,唯有足够优秀,内质足够丰沛的白茶,才能在时间的见证下,越陈越香。

反观做旧茶,本身就没有多少内质,未来也不会有转化空间。

即便是存了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根本没有收藏价值,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只因为,它不能生成极佳的口感,也不能转变为内质丰富的老白茶。

虽然,做旧茶以外观蒙混过关,但日久见人心。

品质低劣的事实,终究有一天会被发现。

而若是想要等到做旧茶“浪子回头”的那一天,几乎是不可能的。

《5》

做旧茶有香气,这并不奇怪。

但这些香气,虚无缥缈,微乎其微,与真正的老白茶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做旧的过程中,早就把养分散得七七八八了。

如果真要较真起来,估计只比茶渣好点,不值得品饮,更不值得收藏。

每每看到“做旧茶味道还不错”的言论,自己总是很崩溃。

正是因为大家的宽容,才使得做旧茶肆意妄为,风生水起。

喝茶,是一种享受。

同时,也是对生活的追求。

在买茶这件事上,我们应该严格,而不是一味的妥协。

遇到了老白茶,是缘分,也是幸运。

而如果没遇到,也不要强求。

与其喝劣质茶,不如喝点高山的新白茶,来得舒心畅快。

再不济,自己试着存出老白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