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策》之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国的暗战(一)

 饮冰轩文化 2021-07-19

如果要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除了国君之外,还有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式的人物,那人们一定会想到“相国”,大体就是后世的“宰相”“丞相”——只有楚国搞特殊,不叫相国,叫令尹。

在春秋时候,这类官职通常都是由世家大族出身的贵族担任的;但到了战国时期,相国的身份来源就比较驳杂了,有的是异国公子,有的是辩士说客,有的家境贫寒,有的出身布衣,比如秦相范雎,就出身贫寒,给别人当门客时,还被打得骨断筋折,靠装死才逃过一劫。《战国策》里时不时就会讲到这些人在没成功之前的血泪史,然后如何上演逆袭大戏,像范雎、苏秦都是典型代表。

遗憾的是,人生往往不会如网络小说那样布满主角光环,相国是高官序列,也是高压职业。据《战国宰相表》的考证统计,战国时,秦设相16人,魏设相13人,韩设相8人,赵设相8人,燕设相4人,齐设相7人,楚有类似于相国官职者4人。这其中,有销声匿迹的(甘罗),有被刺车裂的(苏秦),有激流勇退的(蔡泽),有罢官迁居的(魏冉),有子孙被灭的(田文)……

人们往往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当相国起码得有能力,文能提笔献谋计,武能上马为王驱,进能出使谈纵横,退能自保防阴逼。今天为军事操碎了心,明天为内政愁得脱发,后天又要担忧小人作祟,大后天还怕失却君心。要是把各国的相国们拉个群,那关系极为复杂,保不准天天都要发生撕逼大战,一进群就能感觉气氛暗流涌动。

像当年秦国有个重臣叫魏冉,号曰穰侯。这个人背景很深厚,他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是秦惠文王妃芈八子——当然现在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叫芈月,从辈分上讲,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曾经五次出任相国的职位,纵横秦国政坛四十年之久,权势滔天。

魏冉和秦国的五大夫吕礼有矛盾,在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魏冉出任秦相,便磨刀霍霍准备杀掉吕礼。眼瞅着待在秦国小命就要不保,吕礼逃奔到了齐国。

当时周的公子周最在齐国,他撺掇吕礼说:为什么不让秦国来打齐国呢?这样我可以劝说齐王封您做相国,您再让齐国尊奉秦国,大家就高枕无忧了。之后我在魏国和齐国多活动活动,号召大家共同尊奉秦国,那天下都会在您掌控之中——东边得到齐国的重用,西边得到秦国的尊重。齐、秦两国联合,那您就能久居高位。

这番话听起来就古里古怪的,肯定包含了周最的小心思。慢不说吕礼一个秦国逃臣能不能当上相国,单是周最这个人就是反秦的,难道一边吃着齐国的饭一边砸着齐国的锅吗?如果秦攻齐,齐国怎么可能和秦国亲善,何况中间还隔着韩、魏、赵三国呢。大家都尊奉秦国,干脆都投降好了。估计吕礼是这么回复的:

吕礼:公子好美。

周最:此话怎讲,哪里美啊?

吕礼:想得美啊。

不过世事难预料,吕礼后来还真当上了齐国的相国,他和魏冉的恩怨纠缠还没完。但他当上相国后,又陆续引发了一系列相国间的暗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