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源独家|遗产大会DAY1 : 《福州宣言》全文解读,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

 金金4022 2021-07-19
图片

北京时间7月17日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进入会议日程。会议第一天,委员会成员就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战略和世界遗产等项目进行了丰富而富有成果的讨论,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最后通过了《福州宣言》,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并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清源现将《宣言》解读分享于此,《宣言》原文详见同步发布的第二条推送。

图片
图片

《福州宣言》解读

图片
图片

01

充分认可《世界遗产公约》已有成果及其对于全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

《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于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公约》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它将自然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联系起来,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公约》旨在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鼓励缔约国通过建立国际援助和合作的形式加强遗产保护(《公约》第4条),以教育和宣传手段提升公众对于遗产的认识。截止2021年,《公约》已有194个缔约国,已有167个缔约国1121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州宣言》开篇即表达了对《公约》意义和取得成果的充分认可,强调《公约》已在全球获得广泛共识与普遍认可,对促进文明对话、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02

重申以往委员会宣言

近年,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发表宣言已经成为委员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全球治理的重要手段。《宣言》中提及2002年布达佩斯,2015年德国波恩、2016年伊斯坦布尔、2019年巴库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宣言。

2002年《布达佩斯宣言》从寻求在保护、可持续性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加强保护合作,世界遗产宣传推广,推动社区参与等方面表达了对世界遗产未来发展的愿景,并提出需提升《世界遗产名录》的可信度、确保世界遗产保护的有效性、提升建设性措施的效率、通过传媒进行公众教育等工作。

2015年《波恩宣言》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战争冲突对世界遗产的破坏,重申教科文组织核心价值与原则,呼吁各方停止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作为军事用途或打击目标,建议安理会将遗产保护加入到维和行动的任务之中,呼吁缔约国更快地对紧急情况给予实质性的反应。

2016年《伊斯坦布尔宣言》关注对文化遗产的蓄意破坏、非法交易与掠夺,以及气候变化、环境危害、社会和经济压力等负面因素影响,强调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邀请所有缔约国思考并寻求应对遗产保护近期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途径,呼吁缔约国对濒危名录中的世界遗产给予更加积极的支持。

2019年《世界遗产保护的巴库宣言》强调维护《公约》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呼吁所有缔约国“将可持续发展观点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文件”,鼓励所有缔约国支持非洲优先世界遗产能力建设,呼吁所有利益相关方将人性关怀作为恢复和重建的核心,加强国际合作。

03

重点关注新冠疫情对于世界遗产的影响及应对

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近九成世界遗产关闭[1]。本次《宣言》重点关注了新冠疫情对于世界遗产的影响,认可缔约国为应对新冠疫情和世界遗产保护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强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科文组织于2021年5月发布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in the face of COVID-19)报告,报告基于对遗产管理者和国家机构的调查,提出8项行动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世界遗产可持续恢复:

1)       坚持可持续遗产管理;

2)       加强遗产保护和培训方案;

3)       从大规模国际旅游业向地方规模商业服务转变;

4)       制定新的安全旅行卫生协议书和标准;

5)       开展国内旅游推广活动;

6)       制定全面的旅游复苏计划;

7)       增加遗产补贴;

8)       将文化纳入国家疫情恢复计划。

04

《公约》实施重点在于优先政策的执行

大会主席田学军先生在昨天开幕式讲话中呼吁,本次委员会履职应重点关注全球战略实施的优先性事项。与之呼应,本次《宣言》也多次提及优先性事项,主要强调: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遗产保护,青少年遗产教育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非洲国家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该地区国家、人口数量众多,已有96处世界遗产,包括53处文化遗产、38处自然遗产和5处混合遗产。非洲地区既是重要的人类文明起源地,又保存有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特征,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贡献。然而非洲地区世界遗产在《名录》中代表性严重不足,仅占总数8.56%。同时,非洲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又面临多方面的挑战,诸如武装冲突、非法狩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效管理等因素,这使得约有1/3的非洲世界遗产处于濒危状态,亟需全球关注。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下,“非洲世界遗产基金”(African World Heritage Fund)正式于南非建立,基金会长期致力于加强非洲地区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发起中非世界遗产森林行动(Central Africa World Heritage Forest Initiative,CAWHFI)旨在加强中非地区约162万平方公里,以加强气候变化影响下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小岛国发展中国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指地处加勒比海和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海岛国家。这一概念来自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公约》缔约国中有39个国家属于小岛国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海洋景观,历史城镇与港口、农业景观,该地区已有34处世界遗产,但由于国家领土较小而人口较少,面对气候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脆弱。教科文组织已发起小岛国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项目,并就不同地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制定切实行动计划(http://whc./en/sids/)。

世界遗产教育也是教科文组织近期关注重点之一,该项目于1994年启动,旨在给青少年了解并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机会。世界遗产的认知与参与并不局限于专业人士,需要更加广泛地面向青少年,鼓励年轻一代更早地参与到世界遗产保护之中,作为未来的决策者更好地应对世界遗产面临的威胁。

05

特殊时刻关注《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与文化公约的协同

本次《宣言》注意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世界遗产保护构成了重大威胁,呼吁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公约之间的协同作用,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采取整体办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由196个缔约方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同签署。为推动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每两年举办一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5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了“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了至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教科文组织其他文化公约包括: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鼓励通过对话和国际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能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持续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全球范围的发展。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明确水下文物的定义、分类,规定水下考古的程序和规范。

《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建议》强调文化财产进出口或所有权转让均属非法,各国有责任保护其领土上的文化财产免受偷盗、秘密发掘和非法出口的危险。

《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及其实施条例》指出各缔约国 不得采取针对文化财产的任何敌对行为。

06

强调世界遗产以多种途径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表现之一,维护世界的多样性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次《宣言》重申世界遗产保护可在可持续发展的不同领域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贡献。

2015年9月,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历史性首脑会议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关系五个方面表达了愿景,发展目标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饮水、清洁能源、体面工作、工业创新、社会平等、永续社区、永续供求、气候行动、海洋环境、陆地生态、机构正义和全球伙伴。

2015年11月,《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通过了《将可持续发展愿景纳入<世界遗产公约>进程的政策》(Polic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into the processes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以下简称《政策》),正式承诺世界遗产要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该政策的总体目标是协助缔约国、从业者、机构、社区和网络利用世界遗产和其他遗产的潜力,在环境、包容性社会、包容性经济、促进和平与安全方面等方面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尊重《公约》保护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首要宗旨和任务。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也正以实际行动,从消除贫困、产业创新、社区治理、可持续旅游、生态系统恢复、包容性优质教育等多个维度,为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峨眉山-乐山大佛将峨眉雪芽茶叶种植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探索文化与生态扶贫的新路径

图片

图/峨眉雪芽基地

图片

图/峨眉雪芽茶叶制作过程

苏州古典园林将世界遗产的美学体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创造出浸入式昆曲版《浮生六记》的观览体验

图片
图片

图/昆曲版《浮生六记》在沧浪亭表演

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的社群民间团体参与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探索活态遗产传承的整体途径

图片

图/鼓浪屿社区居民举办庭院音乐会

图片

图/鼓浪屿社区居民举办活动

良渚古城遗址借助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游客动态,减少旅游业对遗产地的负面影响

图片

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智慧化服务管理系统

图片

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黄山对景点实施封闭轮休保护,促进树木生长,减少自然栖息地的退化

图片

图/黄山十八罗汉

图片

图/工作组人员对始信峰、卧云峰区域代表性职务的固定样株生长状况进行检测

将世界遗产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入课堂,培养学生保护遗产的意识与能力

图片

图/苏州青少年园林实景文学创作大会专题讲座

图片

图/2019年青少年平遥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国际工作坊

注释:

[1] UNESCO 2021,《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 in the face of COVID-19)

文中图片素材均来自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国家文物局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展览《世界遗产在中国》。

图片
图片

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

图片
图片

7月17日下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 “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边会在福州世界遗产大会会场举办。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乔蒂·侯萨格拉尔、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李群为会议致辞。来自世界遗产中心、ICOMOS、ICCROM,以及中国、意大利、日本、巴西等多国的专家就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展开讨论。


图片

01

致辞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女士代表ICOMOS对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表示感谢。她指出,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社会、卫生、气候、城市等方面的危机,因此我们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历史景观。我们还要用一种整合的方式,利用现在的技术与手段,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带来文化、社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的利益。我们非常重视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作为由人所建立起来的景观,同时也是为人服务的景观,民主的管理方式才会使城市历史景观具有韧性。为此,各个国家需要分享各自保护城市历史景观的经验,与此同时实现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乔蒂·侯萨格拉尔分享了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指出我们要保护好已有的文化、自然和历史古迹,同时又要把它跟现代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与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和非盟的目标都是吻合的。之后,她还分享了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经验知识分享平台canopy平台,并指出2021年是教科文组织有关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的10周年纪念,希望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都能够更加重视这份建议。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斌先生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边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城市,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为这座城市留下深厚古迹和文化遗产,我们牢牢把握城市定位,全面落实城市规划,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城市保护和更新的有机衔接,统筹好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做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做好保护。最后,他呼吁携手为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好人类共同的遗产而不懈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先生代表中国国家文物局向世界各地长期以来为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而不懈努力的同事们、朋友们致以敬意。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冲击下,许多古老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格局被侵蚀、瓦解,城市记忆和城市个性在变得模糊,城市进步内动力日益枯竭,城市未来发展似乎迷失了一些方向,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交流,世界历史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国际面临的共同挑战。今天的会议聚焦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这一重要课题,此举不仅在于保护视觉中的城市风貌和轮廓,更在于保护人们通过各类活动和创造赋予城市空间的独特精神气质。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历史城市保护与发展面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是带有共性的,但是每个城市化解矛盾因地制宜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却体现出了各自的智慧和理念。为此我们邀请到了各国知名的专家共同分享和探讨,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国际遗产的保护界、城市决策者和社会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关注,推动各国间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富有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实现在交流互鉴中谋求共同的进步。

02

案例分享

在案例分享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先生代表北京分享了北京中轴线与北京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重点介绍了北京市近期关于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管理开展的系列工作,强调应以这一纵贯北京老城的城市遗产作为线索,通过规划更新、完善立法、推动社会参与、加强城市景观视廊的管控、促进区域环境保护等方式,推动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图片

罗马大学建筑系主任Lucio Barbera先生回顾了罗马从文艺复兴城镇到意大利国家首都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记忆、形态和功能对城市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中意两国都城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相似性。

图片

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西村幸夫先生介绍了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京都从20世纪初至今的古都保护措施,突出了申遗成功后古都在用地、控高、视廊和风貌保护等方面的举措。

图片

巴西建筑师Leonardo Finotti先生在发言中指出巴西利亚作为20世纪建成的新首都在现代运动城市规划上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旨在保护世界遗产城市不同尺度的重要措施。

图片


03

点评环节

点评环节,ICOMOS顾问Susan Denyer女士强调HUL的方法有助于世界遗产城市的保护,加强其经济和社会联系,而有效实施需要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结合。

ICOMOS原主席河野俊行先生指出HUL包含四个主要方面:政府、专家、社区和企业,应理解其不同职责,并推动文物、规划、旅游等部门和专家的跨领域合作。河野赞赏北京中轴线案例展现出的社区参与,他认为让市民成为的主导,专家作为支撑,这是城市遗产保护更为积极的路径。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杰先生指出北京、罗马、京都、巴西利亚四座城市各有其特征,管控方式各有不同,北京以中轴线作为统领,罗马对历史的延续和创新,京都逐渐完善的风景区域管理和高度控制,巴西利亚从多尺度开展城市遗产保护,展现出丰富多样的HUL实践探索,他期待在HUL原则指引下更多的城市遗产保护智慧和方法可以被展现和分享。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力军先生强调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多个不同视角,HUL方法有助于完整认识历史城镇,特别是其功能体系和空间体系。

ICCROM遗址部主管Joseph King先生指出HUL在十年间取得的关注是始料未及的,这对化解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和整个亚洲区域的实践具有代表性。他强调城市遗产保护不应仅限于城市肌理,城市内外的整体景观系统包括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要素应作为重要对象纳入保护,正如今天北京、京都、罗马等案例展现出的努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董卫先生在四座都城轴线规划发展共性的基础上提出“制度性景观”的概念,并强调了都城轴线内在的思想性、哲理性和文化性在全球的普遍性价值,它体现出人类塑造城市的意愿和历史多样性,北京中轴线整合了祭祀、宫苑等各类景观系统,是城市历史变迁的典型表现。



*本期编辑顾芸培,排版廷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