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变化从哪里来?(学书自感悟2)

 攸州刀郎 2021-07-19

书法必须有变化。变化就是生命力。变化从哪里来?是每一个学书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墨和笔墨技巧是基础,但只有笔墨技巧或者技巧的运用,并不能支撑书法的存在。前人有几句名言特别能启发对于书法变化的思考:

苏东坡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是在论书,但其理应该是继承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大约是文艺包括书法创作的通理。汉扬雄说:“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清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前人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文学艺术包括书法的变化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内心孕育。所以可以说:变源于外,起乎内。

苏东坡并不太看重笔墨技巧,尝言“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其笔墨技巧在当时就有人批评(今天也有),苏东坡全不在意。经过历史检验,苏东坡稳稳占据宋四大家的首位。足以证明书法的变化来源和价值来源更多在于书家的学养修养。对单纯的技巧派,苏东坡说:“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清楚地表明,在书法评价上,除了笔墨和笔墨技巧,一定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苏东坡的眼中,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书中来,绝不是唐孙过庭书谱中所提到的“凭附增价”。地位、身份、名气之类的附加,实在是过眼烟云,文化的因素、人文的因素才一定更重要更久远。

由于今天人们可以继承的书法财富和资源异常丰富,对技巧的认知也异常深入,创新求变的压力反而变得变得空前巨大。如果仅仅局限在笔墨技巧的变化,那是非常狭窄和危险的,必须听从大家的指点,多读书,多实践,努力在学问和修养的滋养下获得求新求变的动力和契机,切实走出有根基的新路!2021.07.18

个人学习感悟,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