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处理红体白斑?

 赢在优势 2021-07-19

最近几年,广东、广西与海南养殖南美白对虾(下简称白对虾)取得了单茬半精养池亩产500公斤、精养池亩产1吨、工厂化养殖亩产3吨的好成绩,经济效益十分可喜。但新近出现的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令不少虾农蒙受了损失。该病的临床症状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据调查数据显示,湛江、珠海斗门等地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使用各种消毒剂及内服药物均无理想疗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摸索总结出中西药物结合的方剂,对白对虾的红体、白斑综合症有显著的疗效。 

图片

图片

  红体综合症 

  病原:Taura病毒(TSV)。

  发病规律及特点:发病白对虾一般体长在6—9厘米居多,发病时间在投苗放养后的30—60天,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水体氨氮及亚硝酸氮浓度过高,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下。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28℃以上,易发此病。 

  症状及危害情况:绝大部分病虾表现为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但今年病虾的症状很多呈隐性,症状不明显,身体部略显灰红色。

  病虾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随着病情加重数量会渐渐增加。池塘边有少量病虾死亡,慢游病虾捞离水后不久便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有病虾池耗氧量大,易出现缺氧症状。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的时间仅仅4—6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之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60%;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在40%左右。

图片

  主要预防措施:虾苗放养前要彻底清塘,在整个养殖阶段,尤其在白对虾养殖的1个月后,应经常采用光合细菌2—5ppm或清水素0·25ppm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同时用靓体主泼水一瓶5亩 搭配白斑克星内服拌料80斤连用三天以上  快速压制住病毒爆发

图片

1、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是一种毁灭性的虾病,因此广大养殖户必须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杜绝带病毒虾苗的引入是控制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暴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尽量减少换水量,多采用生物净化水质的措施,避免疾病传染。

2、对于病毒性虾病的治疗,采用本方剂可有效抑制病毒发展。方剂中的西药成分将抑制或杀灭细菌及部分病毒,而中药成分将病虾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细菌的抵御能力,增强虾体抗病能力,并调节肝胰腺正常生理机能,加强肝胰腺解毒及转化功能,增加摄食量,达到治疗红体、白斑综合症的效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