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岛上书店》中的爱

 麦浪孤帆 2021-07-19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在不紧不慢中谈情说爱”的书了。

其实这本书已经在孩子的漫画书群里孤独了许多时间,其原因是孩子们嫌它没有插图、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它们认识的“人”又寥寥无几;书中有些能吸引她们的空白页,却始终害怕被我骂而没敢落上童年的涂鸦,余下的也实在叫她们提不起兴趣了。

而我没看它的原因却是看了书名就认定它是一本类似《挪威森林》的小说,而我恰好对那种没完没了的爱来爱去(动词)实在没有研究的“性趣”。所以买了也就买了,没去了解也没打算去看它。

直到几天前给孩子找寻拥有《咏柳》和《春晓》的《唐诗宋词》时最先抓到了它,才发现《岛上书店》并不是姓“岛上”的人家开的书店。然后就随手翻了几页,又发现每一页的字也并不多——这就是我决定读一读这本书的原因。

这本书与众不同之处是柔软且有些令我摸不着头脑的开始,用一本书的书名和主人翁写的书评来开始每个章节;而故事和那本书的距离却时远时近,甚至根本就是无聊之举。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以至于将我吸引其中不能自拔;总想着去理清楚那短短的书评和那本书到底和故事的发展有些什么样的联系。

就这样,我迷迷糊糊的读完了整本书;故事中的人物很清晰可名字却依旧很模糊,记名字的活实在不太适合我。

爱丽丝岛,是书店所在的岛;而这个岛的名字叫我想到了有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或许这书的延续也会或多或少的有些荒诞离奇”,这便是我对本书的又一个错觉。可是随着翻过的叶面累积,它又像否定了我对书名的误解一样的否定了我——它讲述的只是个被人“安排”过的故事,虽有些“凑巧”却也都还说得过去。

再继续往下读,我几乎已经记住了故事中的几个主人翁,书店老板、一个警察、一个书籍推销员、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一个中年教师、还有一个活在书店老板记忆里的老板娘、一个浪荡的作家、还有冒充作家的老头和真正的作家老太太、以及一本贯穿始终的《帖木儿》和其他人,它们围绕着这个小岛上唯一的书店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当我理清这些人物的关系并可以开始揣摩人物出现的意义时,猛一回想《桃花源记》的场景就浮现在我脑中: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

它们似乎在某个层面有着些许难以避开的相似之处,此刻我的脑海里想起了一首歌《永远的乌托邦》,这应该是书店老板理想的世界吧!只是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然而现实却让他有些无奈,原本对自己理想状态摇摇欲坠的坚持终于在一个被遗弃的小女孩来到之后轰然倒塌——那是一种特别的爱出现,也让他拥有了在那片坚持倒塌之后的废墟上重建新的“坚持”的决然。

虽然依旧没能彻底的随波逐流,但还是尝试着改变。正式自己还拥有的、不同于对孩子的一份特别的爱。开始渴望来开岛,当然这种离开并不是“再见”而是“我要把她带回来”。作者对书店老板去“带回来”的要求,我想绝对不仅仅是书籍推销员,还有背囊里与岛上不同的那些。

我很喜欢那些描写激情部分的文字,庆幸作者没有像村上春树般的执着于细节刻画,我也有了不去深究却可以合上书闭眼遐想一番的借口。然而我能想象出来的场景并不美妙,甚至有些糟糕;低矮的阁楼、软趴趴的床、大胡子长头发的印度裔男人、汗水、伴着咖喱味的古龙香水味······

文中还有不少所谓幽默的只言片语,不过可能是语境和翻译的原因,我竟然没有笑出来——这种幽默随意境的消失我完全可以理解,比如方言中的许多笑话一旦改成普通话就“你懂的”了。

贯穿全书的是“爱”,其实发现到了这点理解起故事的始末就简单多了;开始,是因为对逝去的妻子的爱让书店老板坚持并守望着这个书店;然后,是对那个孩子的爱让男主开始考虑接受一些之前他一直决绝的拒绝着的东西;接下来是对陪伴自己到最后的妻子的爱,让他有了对离开岛去看看的渴望(虽然只是想去看看心爱的姑娘)。

而警察为了爱隐瞒了关于《帖木儿》的事情;中年女教师为了对作家的爱而隐瞒了那位被抛弃的小姑娘的身世之谜······

面对这些爱,作为读者的我却抛开故事的发展去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这是多可笑的事情呀!可这些真的值得吗?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在爱着、放弃着、同时也得到着。值得,这就是答案——为了爱一切都值得。

书店老板得了癌症,出现语言障碍、表达逐渐变得困难。为了做手术《帖木儿》被拍卖,似乎也暗示着故事的主人翁也即将离开一样;他再也不能继续自己的爱了,故事也就接近了尾声——他走了。

此刻我脑海中出现的旋律还是一首脑浊乐队的歌《再见乌托邦》。

小岛书店将何去何从?

最后退休的警察和教师妻姐放弃了梦的远方接了盘,不仅让已有些颓势的书店恢复了生机还有了曾经主人意想不到的发展。

这也是缘于爱——于那些自己在意的故去的人的爱,似乎作者是为了让“真爱永生”而安排了这一切,即坚持了守望也开启了新的远方·······

个人观点,个人想法;对与不对的事交个读书时的心境,不强求乌托邦永远留在脑海里,但“爱”将永远不会离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