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下篇(六)拆迁之喜

 清荷文苑 2021-07-19

6

拆迁之喜

————选自张书林自传《走过荆棘的旅程》 

文/张书林 

自打进了七月,平度的雨就开始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天灰蒙蒙的,雨簌簌地落在地上,很快从地上汇聚成片,旧的雨未歇,新的雨又簇拥而降,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雨花,哗哗地奔向村外的河流,流向村外的田间地头。

下着雨的天,光线不明不暗的,有时候真让人不确定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昨晚,村里的防汛工作都已安排妥当,可我依旧一宿没睡好。我躺在床上准备入睡,不知是不是窗外阴天的光线在起作用,我的大脑一夜都在飞速运转: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如果雨再大点,村北头的那几处土房子能否撑得住?这些草坯土屋没在一期拆迁范围之内。

我几乎一宿没睡。村北头那几处老房成了我心头的一桩心事,搅得我整宿不踏实,尤其是在这样的雨夜。我多次去过的低保户赵和家的房子是否还能撑得起再大的雨,我上次在他家房顶加盖过的石棉瓦是否……我心里越想越没底。

哎,这场雨啊!

昨天是周五,一连两天的大雨依然没有阻止办事处召开的各村村主任、书记参加大会的热情。我在大会上把南关村近期的主要工作、问题向在座的各位一一进行了汇报,领导对我们南关村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对在发展建设、一期拆迁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都一一给予了指导。还对防汛工作进行了部署,对我们村酝酿的针对村东、村北棚户区二期拆迁的进行了明确的指导。

那天的风有些大,尽管打着伞,可等我从办事处回来,发现浑身早已淋透了。雨水顺着头发滑进脖颈,滴在身上,也滴在我用塑料袋包裹着的公文包上。

村子里,远远近近的庄户人家烟囱里都冒出了缭绕的白烟,饭菜的香味也从各家蔓延到了大街上,刺激着我的味觉神经。但我没有回家,而是去了村委办公室。趁着劲头犹盛,趁热打铁,赶紧将领导的下一步工作安排传达给每一位南关村委委员,仔细叮嘱各位委员将村里的下一步工作落实、办细、抓好。这是我被选为村干部以来养成的习惯——今日事必须今日毕,千万不能拖拉。你想今天偷个懒,把事情往后拖,明天保准你忙到虚脱。因为每一天,不唯有太阳是崭新的,每一天的任务安排也都是新的,新的一天也会有新的事情要办。

等我布置完,窗外的雨还没有停。思忖再三,我想,反正浑身都湿透了,不如再从村里绕上一圈,或许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因为连日的阴雨,又是晚饭时间,这时候的大街上是没有人的。走着走着,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个傻瓜,像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迎着风淋着雨在老村子里转圈,假如不转悠这么一圈,我还真是放心不下。村里低洼道路、小巷、排水沟里的水是否能贯通流入河里,村北、文泉街、文村巷那几户土房子前沟里涨水,是否能贯通流入河里?有几处危房能否撑得住?

我的鞋子踩在泥泞的土路上,里面有雨水流出来,发出不情愿的咕噜声。天高地阔,看着这雨水茫茫的一切,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还在东北,那场雨一连下了好几天,我们全家上下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大家全都饿得饥肠辘辘。就着昏昏沉沉的天气,我找遍了家里所有的米缸,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我居然连一颗米、一丁点吃的都寻不出来……我抬起头,望着窗外那下得猛烈的雨,突然想到去年秋日里,就在那个雨夜,村里善良的人悄悄为我们送来了原本自己家里就不富余的粮食和衣物,帮助我们渡过了那个眼看着就无法逾越的难关。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怀那段艰难的日子,我将永远铭记那些来自同村人的温暖相助。回首往昔,我应该从内心感激那段贫瘠的岁月,感谢那样的阴雨天,让我懂得了人性的坚韧,让我体会人世间的悲悯,这种悲悯可以让人身处绝境时不至于太过悲观,甚至能让人产生绝处逢生的勇气和力量,所受的苦难都是人生的财富……

我打着伞在路上走着,这是南关村村民经常走的一条村路,平时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倒不觉着什么,无非就是小路多拐几个弯,多绕几个坑。如果一下雨,这条路就瘫痪了,泥泞、水坑,有的地方因为排水不畅,蓄起的水很深,步行的人嫌弃泥泞,骑车的人嫌弃泥多,开车的更是避而远之。现在这个天,我正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像个傻瓜似的在这条泥泞道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蹦跳着,尽量去躲开那些坑和水,尽管如此小心,我身上还是溅上了水和泥。

在路上,当我看到村里一期刚拆迁那会儿遗留的烂尾楼,它们裸露着残余的、青色的砖石和红色的瓦砾,粗大的水泥柱子折了一大截,矗立在碎石头上面,显得分外夺目。

再往南,我也看到田地里的庄稼和菜地因暴雨的猛灌,已是雨水横流。但勤劳智慧的村民在这几天顺着地垄刨出了泄水道,地里的雨水能顺着泄水道、地头的土沟缓缓地流进远处的河里,如此一来,田地虽有积水却不至于生涝。可惜此举只能短时间起作用,如果这场雨还不停歇,势必会产生洪涝灾害,给老百姓造成损失。

在田地的尽头,还有一排很老的草房子,从我现在所站的位置远远地望去,似乎并无不妥。但我还是不放心,我决定再过去看看情况。通向老房子的只有地头上的那条羊肠小道,下雨天,这条道路更窄、更难走,平时在农闲时节人们也大多不走它,现在下了雨,更是空无一人。可一想到存在潜在的隐患,不由自主地,我脚下的步子加快了。

这几间草房子,因为暴雨的冲刷,露出了里面漆黑的房梁和麦秸草。毕竟修建的年代太过久远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怕是会有危险。距离房子不多远,在村委东侧往前走,顺着路的方向,我看到了我们村小学的大门在暴雨中昂然屹立。看来有人为图方便,故意踩出了这条泥泞小路,我摇了摇头,一脸的苦涩。

我叹了口气,无奈地走到其中一间老房子前,因为地势低,所有的水都流向它,让它跟泡在缸里的咸菜似的。房子前面是一棵老歪脖子树,树下的屋顶坑坑洼洼的。几片破烂石棉瓦胡乱叠在一起便是房子的屋顶,低矮的土墙显得摇摇晃晃的。房子的大门是篱笆编的,早就腐烂不堪。篱笆丛上开了几朵蓝色、红色的小花,让这个房子看上去多少有些生机。篱笆不知是谁给上了锁,锁早已锈迹斑斑,这里应该早就不住人了。我还想要走过去仔细探个究竟,但因泥泞、水深、凹凸不平,草也疯长,最后只好作罢……

现在什么时辰了?迷迷瞪瞪听到李云在厨房里忙活,我一下子摆脱了睡眠和疲倦的纠缠,我醒了。

看到窗外阴雨连绵,我想到之前村民曾说的一句话——“下雨天就是老天爷给我们放假睡大觉的日子”,我不禁笑了。我脑袋枕着胳膊,突然想到:在一个和平安定、幸福富足的伟大新时代,当一个自由自在的中国农民,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想睡觉就睡觉,想干活就干活,没有战争之难,没有饥寒之困。逢上雨天,即使我们不下地劳作,庄稼也照样生长,也可以弄点韭菜包顿饺子,改善生活。

我穿着拖鞋去厨房,见李云正在熬粥,厨房里飘出小米粥的香气,李云抬头看看我,说我脸色不太好,建议我再休息一会儿。

我转过身洗把脸,一边刷牙一边说:“不睡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还有好多事在等着我。”

危房改造、老房拆迁,搬新家本是对老百姓大有裨益的一件民生工程。但南关村刚开始发展太慢,也实在太穷了。上一届村委意识到老危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他们的计划很好,住户刚开始也欣然同意搬离,可最终还是因为安置等问题与开发商发生了矛盾。

我在竞选村委之前,曾在村民们的谈笑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当时我心里认为这听起来挺搞笑,但其实是一个大矛盾,日后不管是谁被选为村委,都得重视这个问题,否则会影响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我被选为村干部,这件事的化解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在我们这届村委肩上。当选后一段时间,我多次上门想方设法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召开会议等,试图尽自己所能来化解这个矛盾,解决问题,帮助他们。

吃过早饭,我穿上雨衣、雨鞋准备出门,李云不解地问我:“要上哪儿去?”我说:“我出去转转,一会儿就回来。”李云有些埋怨地说:“大星期天的出去干啥?再说了,外面雨还这么大!”我说:“出去见个朋友,中午不回来了。”说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忙忙忙,啥时候能不忙啊?”我掩上大门,听到李云在屋内小声嘀咕,她并非想让我多陪她,她心里只是想让我好好歇一歇,我对她充满了歉意。

出了门,我准备在整个村子再转几圈。我要看看整个村子的危房、老房是不是仅有村北那几处。趁着这个雨天,我就是要好好研究研究哪些房子适宜拆迁,而哪些房子可先暂时保留。就用这两天,我就要将整个村子的每一处房子、每一位住户、每一块砖瓦都深深镌刻到脑子里。

天渐渐黑了,雨点似乎也变小了。中午我在外面简单吃了一碗牛肉面,晚上到家时我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儿子也睡了。幸福的是,李云早就做好了饭。我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跟她讲我今天一整天的所得,我讲得很兴奋,眼睛里闪着耀眼的光芒。她目不转睛地、静静地听我讲,一句也没有插话,她体谅我的忙碌,也愿意支持我的忙碌。

她耐心地等我说,见我吃完了,站起来要端着碗去厨房洗碗,我说:“最后吃完的去洗碗。”她说:“你呀,还是歇会儿吧!去泡泡脚,别凉着了。”我转向她的身后,小声跟她保证说:“明天,我可以不出去了。”我连夜将自己白天的探索整理出来,李云夜里起来几次,但她现在已经不催我了,因为她知道我如果不干完绝对会睡不着,索性也由着我了。

我在村委会上将办事处的要求及自己的整理进行汇报,并旧事重提,进一步提议:要在村里一期拆迁规划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村中所有“脏、乱、差”的棚户区一起进行二期改造拆迁,主要是常州路以西扬州路以东,并且要根据实际彻底整修村路。我的提法得到村委大部分成员的认可。

我说:“老百姓信任我们,相信我们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正是基于这样的信任,他们才把权力交到我们手中,我们难道不应当为了这份信任好好履职吗?不应该为他们好好解决问题吗?同志们啊,我们都是党员、村干部,我们需要看得起自己,更需要有家国情怀,把村务当成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来干。如果我们连这份事业都干不好,我们还能有什么脸面干点其他什么大事?作为党的农村干部,我们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为党为民的宗旨原则,咱们当中如果谁把为民干事仅仅是当成一句简单的口号,而不是从内心深处去认可、去实践,我就要建议他好好考虑考虑是否对得起党、对得起老百姓,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结合我们村的实际,为村民解决好遗留问题,村民的满意和追求的幸福,就是我们全体党员、全体村干部努力奋斗的目标。以前,我们的祖上为了生存下去,不惜举家搬迁到异乡,受苦受累不说,日子不一定过得下去。大家都知道我的祖上曾经闯过关东,也搞过兴修水利、农田建设,我理解当初搬迁的辛苦与急迫,现在我们不需要让老百姓花大力气搬迁他乡了,我们政府提倡旧村改造,原地重新建设我们新的家园,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喜事,我们不应该积极响应吗?不少人等着发国家财,说明大家伙的意识存在误差,我们在拆迁之前一定要宣传好国家现如今的拆迁政策,争取村民配合我们的工作。关于补偿这一块,我们村里的会计要结合上级政策列出明细表,具体到每家每户,具体到个人。二期拆迁在办事处领导支持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干好,村民一定能满意!”

大家听了我的话,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一刻,大家都深刻地体会到:把基层村干部的职责履行好,就是一名基层村干部的家国情怀。

“依我看,老百姓首先要吃饭,要生活,要养老,要就医,现如今,我们不可能按照养儿防老的传统思路来想问题,因为新一代青年的生活压力也很大。既然这样,那老百姓尤其是老人们应该靠谁呢?不还是得靠我们村委来统一解决问题吗?可是钱这一块还是个大麻烦。提议是很好,但困难也不少,没有钱,怎么盖房子?没有钱,我们现在连城市都去不了,而且这么大面积的改造,恐怕够呛嘞!”妇女主任犯了难。

空气又开始凝重,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

“是,我们村现在的状况我们大家心中都有数。”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大家说的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按照政策,拆迁改造应该由村里牵头,我们村虽然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有了一定发展,但这拆迁工程是个大工程,仅凭我们的力量目前还达不到,也确实完成不了。修路、改造危房是系统的大工程,所以,我决定将提议形成报告报办事处,看能不能由政府牵头,帮助我村招标、引资。当然,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

“竞标?引资?对,这个办法可行!还有什么比这个方法更好的吗?我赞成!”会计老王拍了一下大腿,赞同道。

“我也赞成!能像城里人那样住上新房子,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谁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村容整洁的环境中呢?到时候我们将村里三十一位村代表都请过来,让大家伙一起跟开发商谈!”大家伙按捺不住,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开了。

“你说得对,到时候如果大多数村民不满意这家开发商,我们还可以考虑另外一家。这方法不错!而且有想从城里买房子的,还可以申请全款补偿,到城里再置一套。”

“还有,你们看看我们现在大街周边都是沿街网点和步行街,大部分以平房居多,仅有个别的二层小楼。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卖衣服的、开饭店的和安装铝合金门窗的混杂在一起,老百姓逛起来也摸不着头脑。二期拆迁,竞标后,我们可以委托开发商,也可以让开发商独资把安置房建好、分完,道路好了、村容改善了,小区环境绿化、双气,村民都满意了,我们发展,我们繁荣,建购物中心、商业内街、沿街网点、酒店式公寓、复式公寓、高层住宅、酒店、写字楼等组成多种业态,打造集购物、居住、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平度首个城市综合体。实现咱们南关村的商业圈带动我们村永续发展!”一个村委员挠挠头,充满希冀地说。

“好了,既然大家都同意就先交报告,这事我们就先这么定吧!”当天,村委就形成了详细的报告,次日,我们邀请村代表仔细审阅确认。我借着下周开会的机会,将报告上交到办事处负责人手中。

现在想想,当初我们费尽力气招商引资也好,自食其力也罢,说白了都是为了解决发展的问题。一个村子如果发展搞不好,其他问题也无力解决,村民的其他要求也就根本无从谈起,无法满足。

为了解决土地被征用后,农民不能靠种地谋生的问题,同时也为了不让村民对国家扶助产生依赖性和惰性,我们村委统一对村庄进行运营管理和改革。首先是完善村规民约,提高管理经营村庄的水平;其次我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壮大集体资产,提高村民福利和经济分配收入。我们还动员村民,由村集体进行相应的扶持,发挥村民中有才能者各尽其能的精神,帮助、引导村民经商、办企业以及搞养殖、种植和经营蔬菜,人人都可以通过劳动过上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在村委的引领下,老百姓依靠自己的双手,其基本生活也有了保障和改善。

“在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问题上,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不止一次来我村考察拆迁工作,并多次跟我们强调。对此,我们南关村二期拆迁相关文件、补偿政策都在村务公示栏中进行公示。村中大多数村民对此理解,也积极配合村委及上级领导的工作。但也有个别村民不予配合,我们南关村委没有自己的专业宣传队伍,我们成立了拆迁办公室,分组进户征求意见,每一位村干部都是宣传队员,我们将老百姓心中的疑虑和担忧一一进行了解答。我们的文书将棚户区改造住户的最终统计结果也进行了公开公示,向存有疑问的村民耐心解释。我一再跟村干部强调,村民只有明白了相关政策,才会配合我们村的拆迁工作。我们和办事处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一起做工作,“白加黑”(白天加黑夜),“五加二”(周一至周五、周六至周日)。要做拆迁精品,就要从现在起,真正做到“阳光拆迁、透明拆迁、和谐拆迁、满意拆迁”,村民们满意了,矛盾减少了,项目也就能顺顺利利开展了。

为了让村民对安置楼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南关村村委还在原有建筑工程质量体系的基础上,把村民代表聘请为安置楼建设的监督员,让他们全程监督工程建设,随时了解工程计划和进度,随时监督施工质量、建筑材料采购。我们村委和村民代表及时把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向村民通报,让村民对自己的安置楼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在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的旧房危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发商与我们南关村委随时进行沟通,带领工人们起早贪黑,高强度劳动,严标准要求,从项目正式启动到旧房改造、建设、安置第一批村民回迁,用时仅两年多。

2009年初,春寒料峭,寒梅迎笑。南关村小区一期工程统一规划建设提前完成任务:小区每栋楼高至五层,每家每户都建有车库,居民普遍关注的“两气”也将于今年冬季来临前全部完成接通。

这一天,南关村一期拆迁首批106户村民、167套楼房成功回迁,百余户村民终于拿到了安置楼钥匙,很多未在规划之列的村民眼睛里露出羡慕的神色。看着面前崭新透亮的南关村小区,自家的住房既宽敞结实又方便安全,过去那些破陋不堪、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对太多村民来说恍如隔世。村民们喜滋滋地拿着钥匙进了自家的房子,他们迫不及待地这里看看,那里瞅瞅,乐开了花,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政府能让他们住上宽敞舒适的新楼房。

住有所居,事关民生福祉。随着一期拆迁工程的收尾,常州路西即二期拆迁工程也将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天,办事处的领导通知我去开会。刚一进门,办事处领导就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书林啊,告诉你个好消息。香港某公司正式进入平度,准备在平度大干一番,我觉得你们二期拆迁工程可以跟他们合作。他们公司也是初次进入平度,他们公司的老总一会儿过来……”

正说着,这家公司的陈董事长和两位经理进了门。寒暄过后,陈董事长开门见山地说:“张书记,南关村常州路西地块我们已经看过多次,并开会商议过了,觉得可以作为我们在平度开发的第一个地块。张书记,你看你有什么要求?”

“你们准备与平度市哪个承建公司进行合作?”我见他们很有诚意,遂准备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谈完。

“为了保证质量和进度,我们选择与平度市建安集团进行合作,联手打造优质的村民安置楼和商品楼。我们考察过了,也与他们公司上层领导接触过了,他们是平度市唯一拥有一级建筑资质的企业,经济实力雄厚,质量有保证,我们相信,你们也放心。”陈董事长说完示意一位经理将有关规划材料递给了我。

因为我对这片地块相当熟悉且多次向办事处领导汇报过相关规划,接过材料简单地翻了翻后,直截了当地说:“陈董事长,相信您也与办事处的领导沟通过了,规划材料我也简单地看了看,一些细节我们随后再沟通。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说明一下,一期拆迁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村民对二期拆迁存在疑虑,我是这样考虑的,优先建设安置楼,先让村民得到安置……”

还未等我的话说完,公司的一位经理就站起来说道:“优先建设安置楼?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另一位经理也附和道:“村里的书记就是不懂房地产市场,商品楼才是我们的重要效益来源。”

“你们先安静一下,先让张书记把话说完。”陈董事长摆摆手,示意两位经理都坐下。

“我没有在开玩笑,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也办过企业,知道企业都是把赢得利润放在第一位。”我看了一下两位经理点头继续说道,“先把商品楼建完,销售出去,回笼资金,这是房地产企业一贯的做法。我是这样认为的,小公司的发展看眼前短期利益,大公司的发展靠长远规划战略,贵公司刚刚进驻平度,且也想在平度甚至山东发展,良好的口碑和短期的利益相比,前者对你们更重要。”

听完我的话,陈董事长率先鼓起了掌:“想不到一个村书记竟能有如此的眼光和思路,看来此次合作一定能减少诸多阻力。我非常赞同张书记的观点,我们公司是要在平度打造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这也是我们在平度迈出的第一步,信誉和口碑才是我们发展的基石……”

优先保障民生,安置楼建完后再建商品楼,这一做法赢得了全市人民的好评。

看着面貌一新的南关村小区,我想:争取明年5月底我们就把村建设工程全部完成,项目完成后,我们争取在半年时间里让170多户村民全部回迁完毕,帮助村民圆他们的新房梦。


点击链接,往期回顾!

《走过荆棘的旅程》

上篇。岁月钩沉

 (一)千里万里珠宝沟 (二)杀猪菜凉了

 (三)希望的玉米地 (四)半工半读上小学 (五)又是一年芳草绿

 (六)故乡飘来的云 (七)1800公里寻亲 (八)回不去的老屋(九)再挣扎,也要供你们读书(十)新起点,新气象

(十一)善良是心灵沃土盛开的花(十二)历经波折的相亲记(十三)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十四)告白(十五)烈火燃烧的爱情鸟(十六)执子之手(十七)南关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十八)不堪回首的往事下篇。逐梦路上(一)第一桶金(二)吃水不忘挖井人

(三)实业助力发展(四)竞选村书记

(五)养蛋鸡与空心芹菜

【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十二)历经波折的相亲记

【长篇连载】走过荆棘的旅程(十二)历经波折的相




作者简介




  张书林,笔名张树林,山东平度人。李园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平度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平度市作协副主席,青岛市作协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新西兰诗画摄影社荣誉副社长,新西兰文联文学部部长,新西兰作家协会会员。

   自幼热爱文学,多年来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近百万字。作品曾发表于《时代文学》《参花》《教育博览》《中国新农村月刊》《山东青年作家》《齐鲁英才》《新韵》《春泥》,新西兰《先驱报》《信报》,美国《新报》。出版散文集《时光的渡口》和长篇文学《走过荆棘的旅程》等。

   2020年7月由山东青年作协,青岛作协,平度作协在青岛平度市成功举办了“新时期青年文学创作暨张书林新书研讨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