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蒋村历史故事

 流星雨刘鑫 2022-03-23

历史故事

九侯世家

东汉初年,先祖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郑;临江侯(四川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亭侯澄(江苏宜兴)。蒋澄为宜兴始祖,浙江所有蒋家都可追溯至宜兴,包括上蒋。一直以来,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九侯世家”成为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苏东坡有诗云:“裔出钟山远,源流滆水赊。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家。”

上蒋村历史故事:

上蒋村以蒋姓为主,是永康蒋氏一支。据民国《西源蒋氏家谱》记载,上蒋蒋姓始祖蒋千一来自东阳横城村(今东阳市南市街道横城村)。横城蒋氏是一个名门望族,曾因几代名贤云集横城义塾而闻名天下。

南宋末年(1279年),忽必烈20万大军从江汉沿长江一路南下,直取临安。宋大厦将倾,离临安数百里外的东阳上上下下已惊慌一片,横城村族长们不得不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家族的去向,家中长子蒋千一自告奋勇,决定去找一个远离战乱纷争的避乱之所。因此,蒋千一沿着柽溪,先往南再往东,一路往峡谷深处寻寻觅觅,想不到眼看就要走到尽头。

小憩间,蒋千一见这里东有黄犬守门,南有笔架山、眠牛山,并有累累青山如奔腾万马,以为这里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就搭起几间草棚定居下来,这就是上蒋村最早的村落。

其实,在蒋千一到来之前,附近已有人居住了。最早可追溯到唐咸通二年(861年)。当年,有一位云游四海的高僧在灵山设立了金仙寺(原名叫仙山寺,预计仙山寺的建寺史更久远些),距今已有1158年。

不过,在村旧宗谱中,蒋姓后裔都将北宋时被封兵部侍郎、死后被赠武烈侯的蒋环奉为始祖。在上蒋村过去的宗祠(又称侍郎府)内,一直供奉着蒋环的画像,并悬着皇帝的敕封诏书和圣旨。在村口“眠牛听水”之处曾有一块碑,上书“文官武官至此落轿下马”等字样。据年长的村民说,旧时,不管文官武官,只要一到村口就要落轿下马,直到沿着长长的峡谷穿村。这个令很多村民感到自豪的典故,就跟蒋环有关。

但据蒋氏研究者多方考究,身居侯爵的蒋环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它在正史史书上居然找不到一点记载,就连《蒋氏历代名人录》的资料中也找不到踪影。有人认为他可能是乾宁二年(895年)在越州创立的大越罗平国的宰相蒋环,后被吴越王钱镠所杀,遭灭族之灾。佐证之一就是在上蒋村流传有一个与蒋环遭遇相仿的“下蒋灭族”的故事。

在上蒋一直流传着“先有下蒋后有上蒋”的说法。下蒋的村址坐落在上蒋村的东边,离现在的东阳状元村林甘仅一里之隔。传说下蒋村民风十分强悍,就连所养的鸡、狗一见生人都要啄、咬,其他村庄的村民都不敢近村一步。此事从坊间传至朝廷,最后的版本变成“下蒋村民领恶鸡、凶狗谋反”。因此,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朝廷派出一支精兵,守住峡谷东西两边,将下蒋村团团围住。一夜之间,连鸡、狗在内几乎所有的房屋与活着的东西都被抄斩。等官兵走后,在山林草丛中躲过一劫的少数村民就移至现在上蒋所在的地方,慢慢地恢复家园。

至今,在下蒋村的位置还能挖出不少古瓦砾、破古砖,如果故事发生的年代是确切的,那么上蒋村的形成已经是上千年了。蒋环是不是从下蒋走出去的“副部级”官员,是不是因为满门抄斩,导致正史、宗谱没有列传,这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灵山坐落在上蒋村东南一带,当地村民习惯称之为“仙山”“仙峰山”。翻开明正德以来的永康旧县志,对灵山都有记载。清康熙永康县志:“灵山,距县九十里,在孝义乡,一名翠峰山,其上员(圆)峰耸翠,其下左右展两垄,环抱一巨窟,窟之中为翠峰寺。其南麓为故孝义巡检司废址,又迢递而东为拓岭,岭之下位金仙寺,又迤东为白瀛山,乃入东阳县界,高耸为大盆山,大盆山之麓旋而西南为马鬃岭。”清光绪永康县志:“灵山,距县百里,其山特起似龙,山顶旧有胡公庙,今废。(与)其山相近,西出为翠峰寺,南界故孝义巡检司废址,又迢递而东为拓岭下,有金仙寺,去寺10里许为白瀛山。”从中可以看出,灵山的范围是相当大的,东至白瀛山、大盆山,且灵山起伏连绵的山峦像龙一样临空飞腾,亦道亦佛亦兵。

在灵山顶,胡公庙已无迹可寻,但每逢农历八月十二、三,上蒋村依然保留着迎胡公的风俗。据当地年长的村民说,在灵山顶还供奉一个神祇,叫“灵山太子”(一说为与东阳交界处的盆山顶,叫“盆山太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周世宗庶子蕲王柴熙诲。

有关蕲王,还得从宋太祖赵匡胤建国说起。周乾德六年(968年),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坐上了皇位,但他做梦都想到被越国公卢琰领走的年幼的蕲王柴熙诲,虽然他公开承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此时,小熙诲已被卢琰收为养子,更名为卢璇,与卢琰的儿女和随从们滚打成一片。卢琰却担忧伴君如伴虎,揣摸到赵匡胤暗地里的虎狼之心后,就借故带着小熙诲和其他儿女,跨过黄河、长江,躲进了灵山的密林深处。卢琰共育八子一女。后来,他亲生女儿卢锦与蕲王结为夫妻,一直生活在灵山一带。

百姓喜欢将皇帝的儿子看成龙的太子。或许这个缘故,旧时每逢干旱,村民在道长或族长的带领下,旗幡飘飘、敲锣打鼓,向灵山太子求雨。与之相傍的神祇,还有陈百廿五。灵山有座帕坑水库,离水库5里许有一座孤零零的山,山上安葬着一方猎神陈百廿五墓。

对于陈百廿五,在上蒋村周围一带可说老少皆知。传说,陈百廿五是一位名震一时的猎人,殁后被敬为猎神。去世时,后人就在灵山选了一个墓址。出殡当天刚好是炎热的天气,几个村民将他的灵柩往陡峭的山上抬,几只猎狗紧随其后,灵柩后方拖着长长的出殡队伍。走不了多远,抬柩的村民已大汗淋漓。“如果天上能下点冰雪就好啦。”其中一个村民抬头望着白晃晃的天,用白汤布抹着汗水说。刚说完,天空就开始暗了下来,一股冷风顺山而起,不久就真的飘荡起点点白雪,顷刻间,大家身上的汗水都收了,出殡的所有人都感到手脚轻便不已。大家都以为这是陈百廿五显灵了。安葬后,几条猎狗就一直守候在墓前,最终化为几块卧石,至今还分列在墓地位置的左右。

在义乌、东阳、仙居、兰溪、桐庐等不少地方的家庙当中,都有陈百廿五的塑像,是浙江各地村民心目中当仁不让的猎神,娱神祭祀活动至今不断。在仙居,打猎之前,猎人在四脚小矮凳上摆出陈百廿五神位,然后再用一个竹制礼盒一一奉上颇为丰盛的祭品,如豆腐、猪头等。随后,三炷清香燃起,猎人们双脚跪地,闭目念念有词:“陈百廿五相公啊!我们很信奉你,今天打猎就靠你啦!如果打到猎物首先请你来吃……'铳头一林烟,打倒!四脚朝天!’”一念完,其中一个猎人马上睁眼把装有祭品的礼盒托起,蹲腰横扫一脚将四脚小矮凳扫成四脚朝天,就算供香完毕。猎人不能骗神。打下猎物后,他们剔光了猎物的毛,在锅内烹煮一晚,一大早就先将猎物的头、尾割下来放入礼盒,再上三炷香,请陈百廿五“吃”。

在义乌、兰溪等不少地方的山野之地,至今还保留着“猎神陈百廿五游嬉”活动。与胡公案相仿,阵容强大,有打铳阵、鸣锣阵、旗阵等,这些阵大多与打猎或驱赶野兽有关。

灵山上的翠峰寺、金仙寺均始建于唐咸通年间。翠峰寺毁得较早,而金仙寺在清光绪年间还由僧会记录在册。在缙云县白竹村卢氏宗谱中,有他们先祖卢璋、卢琪在金仙寺与官兵斗法的传记。

卢璋、卢琪是一对堂兄弟,蕲王柴熙诲之后,“生而慷慨不羁,筋骨魁捷,发长过身数尺”。每次梳头时,他们就将随身携带的铁叉插地,飞身稳立叉柄之上,长发随风飞荡。也就是说,这对堂兄弟是武林中人。

明正统年间,卢璋、卢琪因家境困难跑到深山矿场内炼矿,跟一位方士学习异术。学成后,他们扮成商贩,曾带数名年轻女子经过仙居石井张(即今仙居县官路镇石井村)。因石井张村有村民调戏女子而引发纠纷。他们就把调戏女子的村民的房屋柱子砍倒并放火焚之。为此,引来了官兵追捕。卢璋、卢琪就带着一批追随者,盘踞在灵山金仙寺。

当官兵追杀到金仙寺时,马上将金仙寺团团围住,箭石如雨射向金仙寺。此时,卢璋、卢琪刚好“在钟楼上笑饮,手以棕叶辟箭,皆中叶。须臾作雾,对面不见,乃以两笠自捍,挟飞而下,斩首数百……”当时,金仙寺一带的粮食已到了收割季,卢璋、卢琪每次离寺出战都踏草如飞,官兵们更加害怕他们,就退而自保。卢璋、卢琪想将石井的真相告之众人,但没有说话的地方,因此郁郁不能自拨。此后,卢璋、卢琪不知所踪,有人说卢璋带着卢琪从山顶跳崖殉躯,有人说在江西一个县城的街头上见过他们。

卢璋、卢琪的事迹正史上略有涉及,当时参与了以庆元人叶宗留为首的矿工起义,转战过金华、武义等地。他们盘踞的灵山人烟稀少,离县城百里、离仙居至少200里,攻打他们的官兵哪里来呢?原来,至少从元朝开始,这里就建立了巡检司,这个类似今公安派出所的机构。

巡检司内由一名负责人掌管着30名弓箭手,一是为了禁防官盐走私,抓捕盗贼,二是为了与朝廷派兵有个照应。防护紧张时,这里会临时升格为“镇百户所”。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永康县民陈巽四、黄隆一等人上灵山,安营扎寨,陈自号“天降大王”先踞灵山八盘岭,后占方岩、破青山。枢密副使完颜纳丹在《通制条一格》一书中,曾收录中书省来自江浙的一份密报,大意如下:

如今江南地面山林里,人烟稀少,寺观颇多。陈巽四等聚集作耗事,在普济寺(坐落于今八字墙一带)里聚众造衣甲军器,当地士绅和尚根本不汇报他们的行踪。种种行径,应拿当地士绅和尚问罪。

在元朝,永康一带的百姓抵抗元朝统治一刻都没有消停过。如至正十五年(1355年),义军攻克永康县城,达鲁花赤与县尹仓皇逃到方岩;至正十七年(1357年),义军二次攻克永康县治,终于擒获最高长官达鲁花赤野速达。因此,朝廷派谋略过人的安善人徐德廉前往永康担任县尹。徐德廉到任后,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在当地招募青壮年,投入到打击起义军的队伍中。攻打起义军时,“(徐德廉派)李从善率兵东西夹攻,擒隆一于龟溪”,随后乘胜进兵青山,夜破灵山营寨,获首领陈巽四。

黄隆一的家在柏石和董坑之间,现已草木丛生,了无痕迹。当地有好事者则将之升格为“荷花老爷”,建庙以示纪念。陈巽四究竟哪里人?已无从考。“巽四”来自易经的一个术语,陈巽四很可能还不是他的真名。起义军失败后,徐德廉推出一系列安抚民心的措施,但不久陈巽四残部又开始起事。元朝就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拉锯战中消耗了国力,大明皇朝已从暗处渐渐走到历史前台……

想当年,蒋姓始祖蒋千一本想给子孙后代找个安居之所,想不到依然是一个刀光剑影之地。在灵山、青山,至今还保留着类似战壕、营寨一样的石堆遗迹,有点将台、点师背等历史文化渊源的地名;在上蒋村边的两块巨石上保留着用锐器刻画出来的,有军事意味的“路阵图”。蒋氏后人在这个穷乡僻壤艰难地繁衍了700多年。只有新中国成立后,村民才真正安居乐业,生活逐渐好起来,富起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改革开放以来,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人文资源的上蒋村,青山青又青,灵山更水灵!

3)上蒋土布

上蒋村因跟东阳一衣带水,常与东阳联姻。在这种交流过程中,省非贵文化遗产东阳土布在这里生根发芽。目前,村里还藏着多架手动织布机。
    据记载,早在明代,上蒋村的东阳籍妇女就已经开始织土布,并形成一定的规模了。

上蒋土布是东阳土布的一种,属纯手工制作,冬暖夏凉透气性好。其制作过程要经过绞棉花、弹棉花、纺丝、浆丝、拢纱、经(音“跟”)布、载布、棕布、织布、漱布等几道工序。上蒋土布花色多样,有桂花布、井字花、小八卦、鸡眼布、油麻芯布等几十种之多。东阳土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旧时普通百姓的衣料以自织土布为主,因此有“东阳土布衫”之称。除穿之外,还有盖的荷花被,铺的被单,用的枕头、围裙、花袱、豆腐袋等,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东阳土布已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罗汉班
    上蒋村是一个武术之村,早年村里曾开过武馆,培养了一批武师。因此,流行于浙中地区的“罗汉“风俗也在这里应运而生。
罗汉是神通广大者的化身,因此不少地方的村民喜欢用“罗汉”尊称身强力壮、武功高超的人,称习武的团队为“罗汉班”。 据《宋史》和清康熙《缙云县志》相关记载,宋高宗时,防御外寇,习武自卫,村自为队,民众称之为“罗汉班”。其后,“迎罗汉”表演形式融入传统节日、庙会等活动中,世代传承。每逢八月十二,村里举行廿三都传统民间文艺大比拼活动之际,上蒋村的“罗汉”总会出场露一手。
目前,“打罗汉”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百年迎亲轿

迎亲轿,又叫“被笼轿”,是迎亲时装被子、果子等用的轿子,有别于以往坐新娘用的花轿,已有上百年历史。它用竹子和木条编制而成,上面绘有鹿、玫瑰等代表吉祥和美满婚恋的图案。
    每逢迎亲时,男方亲属就用它把嫁妆如花被等,从女方抬回男方家,摆在婚房内或大门口外,以示喜庆。目前,迎亲轿还存有两对,是地方婚俗的一种见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