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家智慧博大精深,记住这三点就行了,一生都能够受益

 风吟楼 2021-07-20

佛学有自己成熟的理论体系,严密的逻辑,可谓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佛学既可以作为一门哲学知识去了解,又能窥见其中有很多类似于心理学般充满智慧的见解。

要完整地了解佛学,可能得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不可不知,简单易懂,如果一生奉行,相信也能带来丰盛而有价值的人生。

一,慈悲为怀,与人为善

慈是自己心要善,心要软,悲是懂得同情别人,心理学上称为有共情能力,即能感别人之所感,而不是心里只装着自己,只关注自己。

心软而顾及别人感受、体恤别人危难的人,心地一定是比较善良的,至少不会差到哪里去。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一句话: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可以得到安慰。这种对别人的善意之心之举,一定会反射回来,或者得到别人的感恩,或者得到一种自己良知上的安慰。

从心理学上讲,善良的人,因为心思纯正,没有过多的坏心眼,少了很多勾心斗角和算计,内心更容易得到平和,有利于身心的和谐健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友善待人的人,心头闲事一般都少。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虽然从善者本意上,并不是为了求回馈,但是世间事情运行的法则便是,你对别人好,别人自然会记住你的好,即便不说,他也不会完全忘记。一个善举,一个微笑,一句良言,都能温暖人心,鼓舞他人的底气,也能给自己赢来爱的回馈。

二,以“苦”为乐,积极修持自己的人生

佛家逻辑的起点,是认为人生是一次“苦旅”,但是这种“苦”,又不是教你消极的对待人生,而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积极面对,心态淡然,友爱对人,用积极和热情给这个世界添加善的种子。

佛家的“苦”,并不是让你苦兮兮地面对世界,而是说,知道了“苦”的本质之后,反而更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宽阔的胸怀去看待世界,随遇而安,不苛求、不抱怨、不伤害,以豁达超然的姿态,去对人处事,看透世俗的烦恼和忧闷,不再被其所缚。

佛家教人修持自己的内心,一生精进,不断的磨练自己的心性,达至至臻至纯的境界,修佛之人,都早起洒扫,勤于功课,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举动。佛家是教你把外界的世事看淡,但对于个人内心的修持,则毫不松懈。可以说,不是不为,而是有为,只是“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三,“利他”的人生,才有快乐和价值可言

利他不是不顾自己只顾别人,而是说在保障自己基本的条件之后,尽可能地做一些有利于别人生存发展的事,如果把自己和他人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很自然,利他便是利己,是一回事。

利他的人生,为什么会更快乐?这只是一种口号,还是真实的存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乐于奉献的人,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会增加你的幸福感,也就是快乐。其实不管是心理学解释,还是很多哲学家乃至科学家等,都会把奉献的理念,当成自己的人生信条,我想他们没有必要全部说假话。

比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如果说这句话只是就价值这个问题来发表看法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另一句话,就说得更具体了: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关于佛家的智慧,可以说还有很多,但最起码,可以先了解这三点,记住并做到的人,一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