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着馒头行走在北大的数学天才--韦东奕

 zsw77792 2021-07-20

提着馒头行走在北大的数学天才:纵被“封神”,我只是个普通人!

中国高校在路上

发布时间: 07-1423:29百家号金牌导师 牛凤霞 主编,主编,牛凤霞,教育领域创作者

韦东奕,这个曾经惊艳众人的北大天才,在2021年的夏天再次爆红网络。

无比偶然的一次采访,出现在镜头中的他手中提着一袋馒头,身着黑衣,朴素、平静而丛容,与多年前记忆中的模样相差无二,甚至被记者当成是路过的学生。而此时的他,却已是北大最年轻的数学科学院研究员与助理教授,也依然是人们记忆中的那个“韦神”。

尘封的记忆又被唤起,从这段短短的采访中,人们似乎又看到了曾经那个被封神的少年。高一时满分获得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高二时满分获得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保送北大后获得第四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金奖和个人全能奖;并且本硕博连读、博士后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相关工作。未满30岁,就成为了北大最年轻的老师和研究员之一。

当被无数光环围绕、获得无数荣誉与掌声时,我们才突然发觉:“韦神”的神话已经过去多年,但当他朴实真挚的眼神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时,他依然那样低调和干净,依然那样朴实而诚挚,依然那样令人内心震动、感慨万千。

【“馒头学神”的真实感】

短视频横行的年代,我们经常能够刷到一些校园采访视频。视频中,往往出现一些光鲜亮丽的高颜值面孔,被包装上“才貌双全”的标签以博眼球,而韦东奕却不是这样。他太过朴实、真诚、不做作,而反倒是这样的形象与言语更加吸睛,也更加真实。

一个曾经被传成神话的人物,就这样穿着一身休闲黑衣、手提一袋白面馒头,发型随意、表情淡然地再现与公众视野中。

一个过着自己平淡充实的生活、一心扑在科研与学术上的数学天才形象,似乎就这样与人们的想象重合。

他还没有变,他还是曾经那个为数学痴、为数学狂,甚至可以为数学废寝忘食的天才;他还是那个不在乎外界目光、不追求表面荣誉与光鲜的少年。

那些在外人看来似乎很重要的东西,在他的数学面前都是浮云。一瓶矿泉水,一袋馒头是他的食粮;而数学,是他的精神食粮。

【韦东奕其人:低调到骨子里!母亲:他只是个普通孩子】

其实,韦东奕的家庭环境还算十分不错。父母都是山东建筑大学老师,父亲韦忠礼还曾是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山东大学博导、省数学会理事,履历惊人。很显然,在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韦东奕,也被浓厚的教育氛围所感染,并且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然后以一个惊世“数学天才”的身份成长起来。

但天才和他的一家人都如此低调。成就斐然,却没有拿此大做文章;韦东奕的母亲甚至曾说自己的儿子“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甚至调侃他“语文和英语一直都不大好”。

韦东奕显然也十分低调,尽管取得了奇迹般的双满分金牌奥赛成绩、从北大数学系本硕博毕业,却始终低调学术、专注科研,并且真正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在三维纳唯-斯托克斯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线性阻尼问题上,韦东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前后在国际数学顶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且获奖无数,包括第一届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分析与微分方程金奖。

在他身上,将专注科研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看不到丝毫身为天才、学神的轻浮与自傲,这一点,也远比其他荣耀来得更加难能可贵。

韦东奕中学时的竞赛教练就曾表示,这是一个思维敏锐、极具天分的学生,但他也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努力。

韦东奕的数学天分显而易见,而他的潜力依然无限。可贵的是,尽管拥有这样的天分、荣誉和光明未来,他依然“专注于数学世界,为人纯真、生活简朴”,就足以让无数人深感动容。这一份朴素与专注,或许是科研者们更应当效仿与关注之处。

唯有沉淀、才能真正有所成就。尤其是年轻学者,更易浮躁、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和影响,就更应回归一份安静、专注的科研环境,真正在学术上做出成果、有所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