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无社交、情绪差,如何提高幼儿园融合能力?| 问答

 北医脑健康 2021-07-20
今天是正式开学的第二天,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入学”是个永恒的话题。
家长常常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顺利融入幼儿园生活,比如——
孩子不懂如何跟别人相处、不会社交怎么办?
孩子情绪控制差、不分场合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破坏秩序怎么办?
是该选择自主干预?还是选择幼儿园融合?
接下来,我们邀请嗨脑仁爱心团队的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
家长提问:
我家孩子4岁8个月,现在每天的安排是半天干预、半天家长陪护,半年前诊断出自闭症就没有再上幼儿园。
现在孩子的能力有明显提升,没有攻击性,就是不和孩子玩,在有其他孩子的环境中各玩各的。
请问我们是该继续让家长陪伴?还是给他报个半天的幼儿园,创造个有正常孩子的环境?
专家建议:
根据您的问题,建议您先做一个标准全面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评判孩子现在的能力水平,以此判断孩子是需要密集个训练习,还是可以去幼儿园进行半天的融合。
针对社交问题,我们先练习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提要求、社交语言练习,当能够熟练地进行成人的提要求、社交对话后,再着重练习与同伴的社交对话(成人、同伴的社交需要同步进行)。
1、在孩子有动机的情况下练习
例如:孩子伸手去拿成人手里的某样物品时,成人不给,孩子可以像成人提要求“我想要xx”;孩子想要成人帮忙时可以说“xx,帮我xx”;孩子不喜欢某个物品时,可以礼貌的拒绝“我不喜欢这个,请拿走”等。
2、与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
首先,孩子需要在听到“你叫什么名字?”时,回答出自己的名字,进行简单的一问一答;
其次,在练习“我来说词你来接词”的对话练习,比如:小猫------喵喵、喝水用------杯子等;
同时,可以再练习回答特殊疑问句,比如:下雨要打什么?谁捉坏人?水果有什么?等等。
3、加入社交游戏
当孩子可以与成人进行沟通后,再加入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游戏。
与同伴之间,可以先进行平行游戏,在可以进行平行游戏的基础上,加入向同伴提要求的练习和练习回应同伴要求的能力。
家长提问:
孩子想要宇宙飞船,办小学入学手续时约定好办完去买。
面试时拒绝回答老师的问题,哭闹不止,不听老师说话。在我的引导下背了唐诗,但是还是一直说不喜欢学校。
情绪化,情绪控制能力差,规则意识较差,不爱学习。
专家建议:
1、不配合老师、家长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去学校前,先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可以先和孩子说好这件事情要怎么做,在家中先做个预演,告诉孩子到了之后要做什么。
比如:到了学校要先问老师好,老师会问什么问题,你要怎么回答,回答完之后要表演一个小节目,表现好就可以得到奖励。
同时,在面试时,要时刻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比如:孩子问老师好之后,家长就要立刻去表扬孩子,“你真棒,自己跟老师问好了”。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会有一些紧张感和不安全感,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并陪伴孩子适应新环境。保证孩子的情绪是稳定且积极的。
2、规则意识较差
家长要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椅子上、睡觉要躺在床上、绿灯行红灯停、生病了要吃药打针等。
家长可以带孩子阅读相关的社交故事,并进行情景扮演,在情景扮演中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同时,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如果要练习孩子不喜欢的活动正确的去表达,那家长就要在出现自己不喜欢的活动时,使用正确语言去表达,平时说话时也要注意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避免孩子学习了大人的行为变成了不恰当的行为。
3、孩子不爱学习
如何让孩子变得喜欢学习呢?
首先,要找到孩子的强化物,将不喜欢的活动与强化物进行搭配。
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进行少量回合不喜欢的活动后给予多量强化物,搭配成功后再逐渐将不喜欢的活动的回合数增加,将强化物给予的量减少。
家长提问:
孩子碰到需要思考的作业时,认为自己不会,就不去思考问题,会哭、会抗拒家长的意见不去做。
孩子发脾气自己进房间自己做,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小时候跟着爷爷长大,总认为自己笨,自尊心低,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
是他本身的反应比其他孩子差吗?
专家建议:
根据家长的问题判断,孩子有可能是在逃避思考问题。
1、题目太难,可以将任务分级
任务分级,也就是降低难度,把问题变简单一些、题量少一些。
比如:10道题的量变成先做2道题,完成2道题后就可以立即得到强化物;再完成2道题再得到强化物,这样进行5次,就可以把10道题全部完成。
遇到需要思考的问题,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一起想一想,先做个示范,再让孩子一步一步想怎么去做。
 2、找好孩子的强化物
在做题之前,先和孩子说好“做完x道题就可以看电视了”,当孩子完成后就要立即给予孩子强化物,强化孩子完成作业的行为。一定要时刻强调设定好的规则。
多鼓励孩子:“没关系的,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做题。”“马上就可以做完了,你已经完成1道题了”“你这样想是对的,继续加油,你可以的。”
3、行为动量
如果和孩子说好后,孩子也同意了,但孩子还是不做的话,那就要行为动量,也就是家长手把手帮孩子完成。行为动量时可能会有稍微的强迫行为,但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规定好的任务就一定要完成,不要妥协。
在做行为动量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作,如果孩子有自己要完成的动作,就要尽量撤销辅助,让孩子自己完成,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
同时,在这个任务中,要时刻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比如:不想做的时候独立用语言去表达了,自己主动完成作业了,好好听妈妈说话了等等。还可以给予孩子选择,可以选择在客厅做,还是在妈妈屋里做作业?是妈妈陪着做还是爸爸陪着做?使用铅笔做还是用彩铅做作业?是现在做还是5分钟之后在做?
4、家长要控制好情绪
家长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真的不是孩子故意不去做,可能真的时太难了。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的话,也不要严厉的说孩子,好行为都是强化出来的,一定要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