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孙良诚率军起...

 铁血老枪 2021-07-20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孙良诚率军起义被总理拒绝,要求他只能投降,然而他投降后却杀害我党人员再度反叛。


解放战争到了1948年,国民党军整日溃败,大量国民党将领看清了形势,转到我军的阵营中,我军也希望他们能弃暗投明,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部队伤亡,而且还能壮大自己的力量。


对于国民党将领,有起义,投诚,被俘等差别,当然起义后的国民党将领是最好的,像陶峙岳,陈明仁等,不仅可以留住性命,而且还可以继续领兵。而对于一些反复无常的小人,我军是拒绝他们起义的,要求他们只能投诚。


那么孙良诚的起义为什么会被总理严词拒绝呢?

孙良诚就被总理拒绝起义,孙良诚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还是“五虎将”之一,曾经威震西北,可这样一个人,人品却差的很,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1930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被老蒋打败,被迫下野,他的部队都被老蒋收编,孙良诚在这时投靠了老蒋,然而这还没完,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良诚嫌老蒋给的官小,竟然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手中有5万多伪军,在许多地方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大罪。


那么孙良诚投靠日本人后,真的就“忠诚”了吗?当然没有。孙良诚当了汉奸后,知道跟日本人没有前途,便同时联系了老蒋和我党,给自己留了两条后路,抗战胜利后,面对两方的拉拢,孙良诚看着当时的老蒋强大,便又重新投靠了老蒋,被任命为107军军长。


然而他的部队毕竟是伪军改编来的,国军派系争斗严重,孙良诚这种属于杂牌军,得不到器重,这时候他又想起义,当时我军都把联络员谢庆云派过去了,孙良诚也答应起义,可到了约定起义的日子,孙良诚却又反悔,率部队向徐州方向去了,甚至后来向我军进攻,可以说是可恶至极。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华野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最终第7兵团10万大军被歼灭,孙良诚看到这个局面,十分害怕,此时他的部队也被我军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孙良诚又想起义,而总理早就看透了他,知道他不是诚心诚意起义,于是严词拒绝了他,并且告诉他:不接受你部任何起义,只能投降!


孙良诚此时被我军包围,他知道自己如果不投降,那只能被歼灭,无奈之下,孙良诚只能投降。


投降后的孙良诚并不甘心,他提出自己跟刘汝明关系很好,自信能说服刘汝明起义,我军相信了他,还派出了周镐,谢庆云等人与他一起,可到了刘汝明那里,孙良诚却又重新投靠了老蒋,甚至杀害了周镐,谢庆云等我党人士!


但孙良诚投靠老蒋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老蒋也知道他是个反复无常的人,无奈之下,孙良诚只能一路南窜,最终逃到了上海隐居。


恶人有恶报,孙良诚并没有好结果。1949年6月,上海战役中我军大获全胜,上海解放,此时的孙良诚被周镐的妻子举报,孙良诚终于被逮捕,关押在监狱中,最终在1951年因病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孙良诚在国家危难之际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是国家的罪人,解放战争时期又反复无常,甚至杀害我党人士,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得不到善终的。

图二:孙良诚
图四:谢庆云
图六:周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