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枫桥孝义路“孝”的由来吗?跟一个孝子有关,跟一首诗歌有关。 答案:孝义路的“孝”,缘于枫桥出过一个全国闻名的孝子丁祥一,缘于杨维桢还写了一首诗叫《丁孝子》。 丁孝子 他姓丁,名祥一。他是枫桥丁家埂上一个普通平民家的儿子。 一天,丁祥一的母亲正在做饭,突然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可急坏了一向孝顺的丁祥一。丁祥一不断地请医生来给母亲看眼病。这个医生看不好,就换另一个医生来看。 可是丁祥一母亲的眼睛始终未见好转,医生们都表示无能为力。 似乎,母亲的眼睛成了不治之症。 母亲失明,痛在儿子心里。丁祥一伤心欲绝。 丁祥一说,与其母亲瞎了,还不如让自己瞎了,我愿意代替母亲受这份罪! 丁氏祖上就出过大名鼎鼎的孝子,他叫丁兰,是“二十四孝”之一。丁兰幼年丧亲,于是刻木像供奉,他每天毕恭毕敬向木像问安,如同父母依然在世一样。一天,丁兰的妻子用针刺木像,木像竟然流出血来,丁兰身上竟感觉到了疼痛…… 丁兰是养欲孝而亲不在,而丁祥一母亲还在,丁祥一还能行孝。 丁祥一发现,母亲失明后,走路要扶着墙壁,辨方向靠听声音。想起母亲行动不便,想起母亲生养之恩,丁祥一躲开母亲偷偷哭泣。 于是,丁祥一充当起母亲的眼睛来。他寸步不离开母亲,日夜陪伴在母亲身边,他牵着母亲的手,同吃,同住,同行走。 多少次,丁祥黯然神伤。多少次,丁祥又满怀希望。他希望母亲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后来丁祥一不知从哪里听来了医治眼睛的土办法,据说用舌头舔眼睛,可以把眼睛舔好。 想起小时候,丁祥一每次眼睛里揉进了沙子,母亲总是用舌头细心地舔自己的眼睛,把沙子从眼睛里舔出来。 从此,丁祥一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舔眼睛。晚上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替母亲舔眼睛。 如此单调而细心的事,丁祥一坚持了整整一百多天。 不知是丁祥一的孝行感动了上苍,还是舔眼的办法暗合了某些科学原理,丁祥一的母亲竟真的迎来了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一百天!一百天早晚坚持给母亲舔眼睛,哪个儿子做得到?但丁祥一做到了,丁祥一不仅做到了,而且天遂人愿。 丁祥一用舌头为母亲舔眼睛的孝行,传遍了四邻八乡。丁祥一母亲重见光明的那一天,轰动了整个枫桥。人们无不称奇,纷纷奔走相告,一拨又一拨的乡民来到丁祥一家,给丁祥一的母亲道喜,夸奖丁祥一是个大孝子。 最后官府将丁祥一的事迹上报朝廷,丁祥一成了全国的名人、孝子的榜样。 丁孝子 杨维桢 孝子名祥一,诸暨农家子。母丧明,祥一谒医,不能疗,日夜抱母,泣而舐之。历百日,母瞽豁然开明。有司旌其门为孝子之门。 孝子兰,刻木肖母颜。木有神,痛相关。况我孝子有母,上堂问安否?母胡为,目双瞽?母瞽扪壁行,行听孝子声。孝子泣母舐母目,何时仰天见日星?朝舐瞽,暮舐瞽,一日二日百里程,母瞽豁然而月明。邻里来贺母,如长夜再生。孝子名,上达京。 (《杨维桢诗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