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冕《墨梅》赏析

 诸暨弘虫 2021-07-20

王冕《墨梅》欣赏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王冕《墨梅图》

  《墨梅诗》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墨梅图》赏析

  元代王冕擅长墨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墨梅图》最负盛名。此图画面中一枝墨梅从右插入画面,横穿画幅。主枝浓墨绘就,遒劲有力;末枝淡墨勾勒,飘逸挺拔;梅花或绽放或含苞,淡墨点染,疏密得当。旁逸斜出的一枝梅花,自然而然地让人联想到王冕的墨梅妙思,或是来自他心仪的宋代隐逸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按此构思,梅枝之下当是清浅之水,其上应有一轮明月。然画面上下方均为大幅留白,这不能不让人心生疑窦。此画有王冕自题诗一首:“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题诗位于画幅上方,使得上方留白不至过多。同时,于梅枝轻盈处略施分量,画面前后达至平衡。这是题诗对画幅的视觉补充。不唯如此,题诗对大幅留白,还有巧妙的深层韵味补充。“吾家洗研池头树”,明确指出此梅仍为临水之梅,水面当在梅枝下方的画幅之外。梅枝的高逸斜出,亦由此展现。“疏影横斜水清浅”的美妙意境,需要鉴赏者充分融入画境诗境之中,加以再创作才能完成。然后,王冕由洗砚池生发奇想:之所以梅花为墨色,是因为淡墨色的洗砚池水滋润的结果,故而“个个华开淡墨痕”,设想奇绝。墨梅只有青白二色,色泽单调,易惹俗人嫌弃,但是“不要人夸好颜色”,由青白再联想到“清白”之气,将梅枝的寓意推向了人生终极追求的高度:“只留清气满乾坤。”诗读至此,鉴赏者心中的疑窦,顿时冰释。原来,画幅上下方的大片留白,即是代表天地,其间充斥流动的,正是梅花的“暗香浮动”化为的满纸、满乾坤的清气。那么,为何没有按照“月黄昏”的意境,增绘一轮明月于画幅之上呢?细品画作,细味题诗,王冕所标举的“只流清气满乾坤”的人生追求,不应置于时空的局限之中。因此,置月一轮,将时间凝定为黄昏夜晚,反而羁縻了人生哲理的表达。可以说,此图构思或许源于林逋“疏影横斜”,但最终又跳脱而出,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梅的人格化和哲理化。

(作者:杨理论 系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