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曾在五指山立新城, 真的假的? 枫桥三贤,王冕的知名度最大,这得益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及后来据此编写的《王冕学画》《牧牛学画》《王冕的故事》等一系列内容大同小异的连环画,包括收进小学语文课本的《王冕画荷》故事,从而使王冕成为少年儿童勤奋好学的榜样。 一方面,“王冕学画”的故事铺天盖地,家喻户晓;而另一方面,王冕的研究因史料缺乏而显得十分薄弱,导致文学的王冕形象取代了真实的王冕形象。 其实吴敬梓并不是第一个将王冕写进小说的作家。早在明代,在陆人龙(后改署“梦觉道人”)编撰的拟话本小说《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中,就已将王冕作为小说人物进行演绎了。《儒林外史》将王冕作为儒士的楷模,说他有坎坷的经历,有高尚的人格;而《三刻拍案惊奇》则将王冕作为侠义的典范,他古道热肠,且足智多谋。正是通过小说的传播,使得王冕的形象从古到今被世人熟知和传诵。 但是说实话,这两篇小说对于历史人物王冕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许多真实的历史被小说家篡改,文学的王冕占据在读者头脑中,真正的王冕反而越来越被人疏远。譬如现在,只要一提及“王冕”二字,人们无不“耳熟”,但若询问其“能详”的,除了“王冕学画”,绝大多数人怕是再也说不出王冕的第二件事了。 《三刻拍案惊奇》中收录的王冕故事,冠题为《千秋盟友谊,双璧返他乡》,讲述了王冕与刘伯温、卢大来之间的友谊,如王冕为刘伯温请命,王冕为卢大来收取骸骨,王冕与刘伯温共同协助朱元璋攻打张士诚,王冕主外、刘伯温主内……考虑到王冕是诸暨人,作者在小说结尾处还虚构了一个情节:王冕在诸暨五指山筑新城作战。但小说终究是小说,《三刻拍案惊奇》里的王冕“扶危”的“英雄事”,基本是虚构的,是当不得真的,因为史书上并无相关记录。甚至连王冕的名字,也被歪曲成了“王孟端”,而不是“王元章”。 这篇小说的创作与想象,基础素材当来源于宋濂《王冕传》中的一则记述: (王冕)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女一童留燕,怅怅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在多篇关于王冕的传记中的,宋濂唯一写到了这个史实。小说写王冕从杭州出发(史料是从大都转道到滦阳)为卢大来(史料是“卢生”)搬取骸骨,就是根据宋濂的这段话联想铺陈开来的。这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史实依据。但小说结尾却又说王冕死在杭城,且卢氏为其守三年丧,便又与史实相径庭。 王冕与刘伯温确实有过交往,也与史料的记载,但与小说也有较大出入。小说设置王冕与刘伯温的交往的情节,或是受明代王文禄《龙兴寺记》的启发。这篇文章这样写道: 刘伯温见西湖五色云起,知为天子气,应在东南,微服以卦命风鉴,游江湖间密访之。先至会稽王冕家,与之闲行竹林中,潜令人放炮,冕闻响而惊,叹曰:“胆怯。”往海昌贾铭家,时新建厅堂清洁,唾污之;铭出见,令拭去,叹曰:“量小。”遂往临淮,见人人皆英雄,屠贩者气宇亦异,买肉讨饶,即大砟一块与之,算多王侯命,叹曰:“天子必在此也,不然,何从龙者之众耶?”晚得圣祖,遂深结纳之,许定大计。 这是关于刘伯温的神话传说,其可信度原本就不高,而在《三刻拍案惊奇》中,作者将刘伯温的预知天子气,说成了王冕的预知天子气。事实上,王冕与刘伯温的交往始于刘伯温羁管(相当于软禁)绍兴期间,且发生在王冕晚年,故关于王冕与刘伯温痛饮西湖、王冕救援刘伯温、王冕主外伯温主内等情节,都是作者的虚构,读者是万万不可信以为真的。 附:《三刻拍案惊奇》第十回 千秋盟友谊,双璧返他乡 屈指交情几断魂,波流云影幻难论。 (此处删去与王冕无关的情节)
书上。脱脱丞相看毕,即行文江浙丞相,释放刘伯温,又荐他做翰林承旨。王孟端道:“此处不久将生荆棘,走狐兔,排贤嫉正,连脱公还恐不免,我缘何在此?”且往滦州探望卢大来。只见卢大来两边相见,卢大来诉说:“此处都是一班鞑子,不省得我汉人言语,又不认得汉人文字,哪个晓尊师重傅?况且南人不服水土,一妻已是病亡,剩下两个小女,无人抚养。我也不久图南回,所苦又是盘费俱无,方悔仕路之难。”王孟端道:“你今日才得知么?比如你是个穷教职,人虽不忌你的才,却轻你。甘清受淡,把一个豪杰肝肠,英雄的胸次,都磨坏了。你还有志气,熬不过求归。有那些熬不过,便去干求这些门生,或是需索这些门生,勒拜见,要节礼,琐琐碎碎,成何光景?又如刘伯温,有志得展,人又忌他的才,本是为国家陈大计,反说他多事,反说他贪功。这个脏肮之身,可堪得么?我如今去便遨游五岳三山,做个放人。归只饮酒做诗,做了废士甚要紧?五斗折腰,把这笑与陶渊明笑。兄且宁耐我目下呵,遍走齐鲁诸山,再还钱塘探望伯温。”就别了卢大来。大来不胜凄怆。 弟际蹇运,远官幽燕,复遘危疾,行将就木,计不得复奉色笑矣。弱女馨兰、傲菊,倘因友谊,曲赐周旋,使缙绅之弱女,不落腥膻,则予目且瞑。唯君图之。 此时脱脱丞相被谗谮谪死,赞画龚伯璲弃职旧隐。前山东、江淮一带贼盗仍旧蜂起,山东是田丰,高邮张士诚,共余草窃,往往而是。也不知担了多少干系,吃了多少惊恐,用了多少银两,得到杭州,把他材送到南高峰祖坟安葬了。先时卢大来长女,已许把一个许彩帛子。后边闻他死在滦州,女儿料不得回来,正要改娶人家,得王孟端带他二女来,也复寻初约。次女孟端也为她择一士人。自己就在杭州,替卢大来照管二女。 弟以急于吐奇,误投盲者,微见几不脱虎口。虽然躁进招尤,怀宝亦罪。以兄王佐之才,与草木同腐,岂所乐欤?幕府好贤下士,倘能出其底蕴,以佐荡平,管乐之勋,当再见今日。时不可失,唯知者亟乘之耳! 王孟端得书,道:“我当日与刘伯温痛饮西湖,见西北天子气,已知金陵有王者兴。今金陵兵马,所向成功,伯温居内,我当居外,共兴王业。”就弃家来到兰溪,闻得金华府中变,苗将蒋英、刘震作乱,刺死胡参政。他便创议守城,自又到严州李文忠左丞处,借兵报仇,直抵城下。蒋英、刘震连夜奔降张士诚。李左丞便辟他在幕下,凡一应军机进止,都与商议。此时张士诚闻得金、处两府都杀了镇守,大乱。他急差大将吕珍,领兵十万,攻打诸、全。孟端与李左丞计议:先大张榜文,虚张声势,惊恐他军心;又差人进城,关合守将谢再兴,内外夹攻,杀得吕珍大败而走。次年四月,诸、全守将谢再兴,把城子叛降张士诚,攻打东阳。他又与李左丞来救东阳,创议要在五指岩立新城,可与谢再兴相拒。李左丞就着他管理。他数日之间早已筑成高城深池,是一个雄镇。张士诚差李伯升领兵攻城,那边百计攻打,他多方备御。李左丞亲来救应,李伯升又是大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