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君臣多谈军国大事?其实常为鸡毛蒜皮斗法

 扬眉剑客 2021-07-20

提到唐玄宗年间著名宰相,只要稍微读过历史的人,都会说出姚崇宋璟二人的名字。那么,玄宗对这俩倚重的宰相一直是言听计从吗?事实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姑妈太平公主一倒,唐玄宗李隆基就成了名副其实有位有权的皇帝。他的榜样是圣明天子、自己的曾祖父太宗李世民,他的梦想是创造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


可愿望和现实总是有差距,人性总是有弱点,玄宗时不时地向一个平庸皇帝、甚至是普通人滑落。


幸亏他遇到了、任用了宋璟。因为有宋璟在,因为他“能持天下之正”,年轻小伙儿、玄宗李隆基才没有忘记自己的伟大使命,即便有时忘记了也能突然警醒、停住下滑的脚步。


要是认为宋璟这样的宰相,对皇帝玄宗的匡正,都是大政方针,那就错了,这对君臣的拉锯,常常是一些私事琐事,芝麻绿豆,有时在常人看来都不值一提。


但是宋璟不这么看,他把这些事当作底线守护,是因为他觉得,事情虽小,其中却包含着大道理,小事办坏了,大事更可能坏事;而且皇帝家没有私事,皇帝的事就是天下大事。


今天来聊聊这对贤明君臣之间的三个小故事。

第一件小事:国丈的坟

玄宗的王皇后,父亲叫王仁皎,对玄宗来说,他是岳父,对朝廷来说,他是国丈。除了这种姻亲关系,王仁皎还有正式的爵位和官衔,他是祁公,是开府仪同三司,一级文散官,从一品的待遇,和宰相差不多。

你以为君臣多谈军国大事?其实常为鸡毛蒜皮斗法

有一天,王仁皎死了。活着的时候,王国丈很光荣,死了之后,他还需要哀荣。他的儿子、驸马都尉、玄宗的小舅子王守一给玄宗打报告,请求比照玄宗的外祖父、窦太后父亲的丧葬规格,给王国丈修建一座高五丈一尺的大坟。


这样规模的坟到底有多高呢?唐朝的一尺相当于30.7厘米,换算下来,王国丈的坟要修到将近16米,也就是相当于今天6层楼的高度。这么大的墓,气势恢宏,可真够吓人的。


王家的要求离谱吗?算什么大事吗?至少在玄宗那里不值一提。因为这种事,既有他外祖父的先例,又有他和王皇后的感情,还有他和王守一从小玩到大的交情,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自然是小事一桩、小菜一碟。


于是,玄宗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手诏,命令有关部门按照王守一的愿望办理。王守一拿着玄宗的手诏,理所当然以为事情办成了。


可是,王守一万万没有料到,天子的手诏有时候真的就是一张废纸,宰相宋璟那一关他却死活也过不了。


宋璟的断然拒绝的态度,让王守一有个幻觉,以为玄宗故意在耍他,其实玄宗真的没有。


宋璟不和王守一打嘴仗,他立刻找到玄宗,开门见山就是一堂礼仪课:


陛下您是知道的,朝廷也是有规定的,一品官的坟墓高度是一丈九尺,即使是陪葬皇陵,最高也不超过三丈。王仁皎的墓平地高出好几丈,于礼不合,于法无据,不能批准。


玄宗也是做了功课的,他赶紧把自己的外祖父搬了出来,说既然有先例可依,咱们再做一次,也不算过分吧。


宋璟更是做足了功课:

陛下的外祖父、您母亲窦太后的父亲当时逾越礼制,是做了错事;现在要是王仁皎再这么做,那就是明知故犯、知错犯错、错上加错、错加一等,不只是王家错了,更是陛下错了、朝廷错了。

被臣子引经据典地批评,玄宗表情尴尬,但是他不想松口。


玄宗不松口,宋璟也不让步,他知道玄宗的死穴,接着给玄宗上课:


陛下您知道吧,从前太宗的公主出嫁,嫁妆的规格超过了高祖的长公主,魏征坚决不答应,太宗就欣然接受了,长孙皇后也很是嘉许。

后来中宗的韦皇后胡作非为,为了抬高父亲的身价,竟然把坟墓称为“酆陵”,和皇帝的陵墓一样。后来韦家的下场天下之人有目共睹,陛下您也知道的。

宋璟的这番话,伤害性极大,侮辱性极强:您不是口口声声要做太宗那样的大皇帝吗?可您想做的却是韦皇后做过的坏事。您愿意自己的王皇后像当年的韦皇后吗?您希望自己像中宗那样被韦皇后毒死吗?您能不能接受朝政像不久前那样混乱呢?


玄宗当然不愿意,他赶紧换了一副愉快的表情,变被动为主动地说:宋爱卿你说得对,就照你说的办!


就这样,王国丈修筑大坟的事情彻底黄了,玄宗还特意赏赐给宋璟四百匹彩帛,以资鼓励。

第二件小事:皇子的名

给儿女取名,是父母的权利,也寄托了他们对孩子的感情和期望,皇帝家的儿女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比如唐中宗李显给女儿取名“李裹儿”,每个字都透出老父亲对女儿的怜惜和疼爱。


不过皇帝的儿女多,名字又要取得响亮、尊贵而富有深意,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有时候就会请臣子帮忙。玄宗也这么做过。


玄宗要宋璟这些宰相们给皇子公主起名字和封号,总共要起30对备用,还特别交代,除了这30对,一定要另取一对最漂亮的名字和封号呈上。


有30个孩子等着取名,这皇帝的孩子就是多,或者说对可能生下的孩子数量的预期大。


玄宗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对好名字显然是要赐给最心爱的皇子或公主的。


给小朋友取名儿,这是小事吧?可是宋璟偏偏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可是关乎皇室和社稷稳定的大事。


宋璟以为,给皇子和公主取名,是皇帝布置的作业题,好好完成就是。可是宋璟觉得,玄宗错就错在,你凭什么还有附加题,还要另外准备一对名字和封号?


这是皇帝有私心。皇帝以四海为家,必须大公无私、没有私心。


这不是小题大做、借题发挥吗?宋璟本人却不这么看。他自有一番道理,这番道理把玄宗说得一愣一愣、哑口无言。


宋璟说,陛下您这单拎出来的名字和封号,自然是给您特别宠爱的皇子或公主,母以子贵、子凭母贵,那就意味着您有个特别宠爱的嫔妃。

你以为君臣多谈军国大事?其实常为鸡毛蒜皮斗法


玄宗瞪着眼睛:你说得对!


宋璟的话还没完:陛下您这样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就会助长后宫的争风吃醋、争权夺宠,而后宫的女人战争,最后往往会波及朝廷外部,导致社稷不宁、政局动荡。


您难道忘记了高宗年间武则天和王皇后的后宫之争?您难道没看到中宗年间安乐公主导致的惨烈宫斗?您难道没经历过和太平公主你死我活的拼杀?


这些事对玄宗来说,桩桩件件、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宋璟梗着脖子、瞪着双眼对玄宗说,取名可以,单取断然不可以!


听完宋璟的唾沫横飞、振振有词,史书上说,玄宗非常不爽,但表面上还是把宋璟好一顿夸赞。


因为宋璟说得有理,因为宋璟这个倔脾气宰相他还用得着。

第三件小事:玄宗的秀

有一天,都城长安大白天发生了日食,顿时天昏地暗。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做皇帝都是天命所归,发生了日食、太阳突然被天狗吞食了,通常被看成是皇帝德行有亏的象征,这是老天在向皇帝示警呢。


玄宗害怕遭到天谴,慌忙下了一大堆诏书。
今天宣布:朕要脱下豪华服装,改穿素色衣服,朕要撤除宫廷伎乐,降低伙食标准。
明天命令:中书省、门下省要重新审理监狱中的囚犯,查看有没有冤情。
后天又要求:民政部门要赈济贫民、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圣旨一道道发,命令一次次下,文武百官、上上下下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你以为君臣多谈军国大事?其实常为鸡毛蒜皮斗法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是这么做的,臣子配合皇帝演戏、一通忙乎,让主子高兴就行了呗。可是宰相宋璟看不惯玄宗这通折腾,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是作秀,一把扯下来他的面纱。


他对他进谏说:陛下您体恤民情,这是好事。遇到日食就这么闹腾,这可不是好事。
您要做的是砥砺自己的品德,亲君子远小人,杜绝妇人干政,排斥谗言奸佞。
光说不练是一种羞耻,多做事、做好事,老天都看在眼里,百姓也记在心里,就不用下那么多诏书了。


宋璟这番话,毫不避讳、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玄宗的作秀心态,一下子把他搞得下不来台。


但是玄宗忍了,他对宋璟忍了三年,最后忍无可忍,免除了宋璟的宰相职务。


宋璟看得很清楚,您玄宗要学太宗皇帝,我自然也要学太宗年间的直臣魏征,对您“敢犯颜直谏”。


宋璟这么做,经常使玄宗对他又敬又怕,即便有时候不乐意、不高兴,也违心地听从了宋璟不顾颜面的话,这是因为宋璟拿准了玄宗的心理: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想创造一个强盛的时代,而宋璟自己也坚持一个原则,只说理,不置气。君臣合作,方可成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