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尚死谏精神——傅雷一身傲骨离开人世(一)

 经史博物馆 2021-07-20

196692日夜,

著名翻译家傅雷与他的妻子朱梅馥

在经过四天三夜的批斗会后,

决定不再苟活人世。

傅雷夫妇

傅雷一生,

以其优秀的文学素养,

忘我的奋斗精神,

翻译出三十三部外国文艺名著,

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梅里美、丹纳等文学巨匠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由于他出色的翻译,使《约翰·克里斯朵夫》、《巨人三传》等作品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他的《傅雷家书》,同样影响了无数的读者。

可是,

在当时的特殊年代,

知识分子的尊严却受到无情的践踏与侮辱。

傅雷无法摆脱这样的遭遇,

他又是那样一位视人格为至高、性情如烈火般的人,

又是那样存有“死谏”之精神、能敏感而冷静地看清这个世界的人,

他只有带着悲剧性的情绪,

带着自己的一身傲骨,

却又怀着慈悲之心

离开人世。

傅雷的最后选择,似乎是他的亲人们早已预料到的。

他的儿子傅聪说:

“有人说我爸爸那时要是忍一忍,就活下来了。

其实,他那时弃世,还算是幸运的,他要是活下来,会受更大的苦难。

我好像早已知道他会走上这条路的。

他不可能不如此,这一点,我完全明白。”

傅雷与傅聪

他的另一个儿子傅敏接到电报,没看电文,便知父母已去:

“按父亲的性格,别碰他,一碰就着,他太刚烈了。

他是典型的宁折不弯。

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早走早解脱。”

傅雷与傅敏

傅敏回忆起父亲所怀有的“死谏”精神。

他清晰地记得父亲在讲授文天祥、岳飞、魏征、海瑞等“抬着棺材见皇帝”的死谏志士时,一咏三叹、壮怀激烈的神态。

讲完后,父亲还让他写感想:

“为什么这些为国捐躯的大丈夫能流芳百世?”

“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

傅雷是最重气节的。

正因为如此,早在1958年傅雷被戴上“右派”帽子时,他便打算自杀,只是因为傅敏太小,还有牵挂而放弃。

傅雷的最后选择,似乎也是他的朋友们早已预料到的……(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