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湖的传说 吴明玉
从前,江南有个东流县。东流之名是因万里长江自浔阳城(今九江市)迤逦而下,在此百折东流,故名。 历代名人陶渊明、黄庭坚、辛弃疾都曾流连过这个江南小城,并留下诗词文字。 东流在晋代为彭泽县黄菊乡,又因县令陶渊明在此种菊,称东流“菊邑”,而流经东流的水域谓之“菊江”。 城南鳖石山有陶公祠。南北两端还有秀峰、天然塔对峙,东流又名“双塔”。 话说东流县城西街城外有个未名湖,一面临城,三面连江,十年九淹。 未名湖枯水期,从正面看形似圆月,侧面却又像一钩弯月。 湖边有户人家,父亡,母亲胡氏与儿子亮伢相依为命。每日里扳些小鱼小虾上城里卖,勉强度日。 城西开药店的贾掌柜,有一独生女名月儿,长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月儿娘自打生了这个女儿后,不知何故再也没有生养,两口子视月儿为掌上明珠,百般痛爱。 贾家不算是家世显赫,但有一份家业,吃喝不愁。月儿从小娇生惯养,稍大贾家请了私塾先生教其识文断字,几年下来月儿也能熟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写的一手漂亮的小楷。 12岁那年仲夏,月儿随家门口几个小伙伴去未名湖采菱角,失足掉进湖中,生命危在旦夕。同来的孩子一见,吓得惊慌失措,有的掉头就跑,有大点的孩子急得大叫“月儿掉水里了!月儿掉水里了!” 亮伢正在一旁湖边扳虾,听见叫声,见有人落水了,一个猛子扎下,游到月儿落水的地方,抓住水中乱舞的月儿,游到了岸边。 贾掌柜知道后,差人拿了一些点心水果上门答谢,胡氏再三不要,终难以推辞。 从这以后,亮伢只要经过药店门口,一帮小伙伴就会大喊“月儿,月儿!出来哟,你的亮伢哥哥来了!” 初时月儿听了,总会出来捡石头砸人或骂上几句。渐渐的大了,月儿听见喊声,也不理会,在阁楼悄悄的掀开窗帘偷看。 春去春又来,花开花又落。 这年亮伢19岁。虽说父亲走的早,没读几年书,倒也知书达礼,生的一表人才相貌堂堂。 常言道:女大十八变,临到上轿还要变三变。十八的姑娘一朵花,月儿出落的亭亭玉立,在东流县城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俏姑娘。 女儿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贾掌柜为女儿婚事,私下没少和月儿娘叨唠。这个宝贝女儿,嫁给家境不好的小门小户,怕女儿过去受罪。嫁到大户人家,三房四妾又怕女儿受气。招亲吧,穷人家又怕人家图财,富家子弟也不会做上门女婿,这婚事成了老两口的心病。 再说东门口有家开布庄的夏家,家道殷实,膝下两个儿子,长子已婚,次子时年20。生的又矮又胖,整天吃喝玩乐不学正道。听说贾家月儿貌美如花,一日假装买药去了店里,碰巧月儿下楼,顿时呆了,直勾勾盯着月儿傻笑。 月儿怒目而视,赶紧上楼。没承想,这小子回家就央求娘老子派媒人来贾家提亲。 媒人王婆50开外,巧舌如簧,把夏家的来意说后,贾掌柜动了心。拉住月儿娘一旁商量,说这夏家二少爷,相貌差了点,人也浑了点,可毕竟家世不错,如果能做上门女婿就好了。月儿娘起初也不中意,经不住男人的劝导,勉强应了。 贾掌柜便对王婆说道“你回去告诉夏掌柜,我家要招上门女婿,不然免谈。”王婆连连答应“好好,我去回禀夏掌柜。” 王婆走后,月儿从楼上冲下,急吼“爹娘,我不同意!那个人一看就不像好人!”贾掌柜转身怒斥“自古婚姻大事,皆由父母作主,由不得你!”月儿娘心痛女儿又做不了主,只有好言好语安慰,把嘤嘤啜泣的月儿推到楼上。 三天后,媒人王婆再次上门,言夏家同意儿子做上门女婿,并提出年底腊月二十八成婚。贾掌柜只能应允,开始张罗婚事。 月儿知道一切已成定局,奈何不了爹娘。纵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万般无奈。 一日,月儿楼上临窗绣花,无意朝窗外看了一眼,见亮伢从窗前经过,竟也回头朝楼上仰望,四目相对,两人似有千言万语。 其实亮伢也听说了月儿的婚事,心中不免有种酸涩。每次经过月儿家,都有种渴望,想看到月儿。可想到自己的家境,不由的黯然神伤,何德何能娶人家的千金小姐!这种心思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中。 转眼间,腊月二十八快到了,离婚期越来越近了。贾家添置的喜品也差不多了,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腊月二十六的早晨,月儿一早就守在窗前,眼巴巴的望着窗外的行人,希望看到亮伢哥。可左等右等不见人,急的月儿心急如焚。 傍晚时,月儿见爹娘在新房里布置,偷偷从后门溜出,深一脚浅一脚穿越马桶湖到了未名湖边亮伢家。 娘病了,所以亮伢今天没有出去卖鱼。微弱的油灯下,亮伢正在厨房里给娘熬药。月儿突然闯进来,吓得亮伢差点叫出声。隔壁亮伢娘听到声音,问了句“亮伢,怎么了?”亮伢急忙回道“娘,没事,烫了一下。” 此时月儿也顾不得羞涩了,把自己不愿意嫁夏少爷的事和盘托出,并直问亮伢哥能不能带她走。 亮伢一瞬间楞了,不知道作何回答。半响才说“我这么穷,你跟我会后悔的!”月儿红着脸说“我不怕!有手有脚去哪里搞不到饭吃。大不了咱俩人打鱼!” 亮伢见月儿如此坚定,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两人商定了走的时辰,又乘着夜色把月儿送回家。 亮伢回家便把这事告诉了母亲。亮伢娘又惊又喜!喜的是儿子有妻了。忧的是穷途末路不能光明正大嫁娶。亮伢安慰母亲,天下这么大,总有我和月儿的安身之处。我就是放心不下娘,我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 亮伢娘眼角湿润,泛着点点泪花,连声说“儿啊,娘老了,总有油灯枯灭的一天。你好娘才好!待贾家气消了,你们再回来孝敬他们不迟,你要好生待月儿姑娘!你放心,娘会好生活着,等你们回来。” 腊月二十八,贾家张灯结彩,家里布置的喜气洋洋,单等夏家新郎上门。 做好了早饭,月儿娘便喊月儿下楼吃饭。“月儿,月儿,吃饭了,等会还要换喜服,一大堆事要做。”连喊了几声没人应,月儿娘好生奇怪,便上了楼。四处一看,房间空空不见月儿身影,月儿娘这才大惊失色,慌的喊贾掌柜。 贾掌柜三脚并成二脚上了楼,也傻了眼,女儿怎就悄无声息的飞走了,这如何交代呀? 见月儿娘低声哭泣,贾掌柜火从心头起,大骂月儿娘“都是你,平日里不管教,什么事都由着她性子。现在好了,做出这般出格的事,让我这张老脸往哪搁!还不派人去找!” 月儿娘派人四处寻找也不见月儿踪迹,亲戚家也都问了,左右邻里也都说没见到。难道寻了短见?想到这里,月儿娘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此时贾掌柜心里有苦难言,只得命人撤了家里所有喜字,亲自带上厚礼去夏家登门赔礼道歉。至此,这场婚事不了了之。 次日,贾掌柜退婚女儿跑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东流县城。茶楼,饭馆、菜市、连湖边洗衣的女人,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一个弱女子一双小脚能跑到哪里?分明是跟人私通跑了。还有说这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贾掌柜两口子怎么活哟?更有好事者窃窃私语,说有天看见月儿摸黑去了未名湖打鱼的亮伢家。总之,一时间贾家之事被传的沸沸扬扬。 月儿娘自那日起,急火攻心便卧床不起。心里挂念女儿,不知道是死是活?日夜啼哭不思茶饭。贾掌柜也无心经营药店生意,整天唉声叹气,悔之不及。 那日亮伢走后,亮伢娘也是一夜未眠。天亮时,扳点小鱼虾上城里卖,主要是想打听一下消息。听到人们三三两两的议论,也不敢插话,生怕一不小心说漏了嘴。 有人招呼“亮伢娘,亮伢今天咋没有进城?” “亮伢去了望江母舅家,上回舅母帮他说了一门亲事,去相亲了。”亮伢娘回了话,心里慌突突的直跳。 月儿跑了贾掌柜退婚,这事着实让夏家二子脸上无光,由此郁闷了好多天。然而心里始终窝着一把火,总想找机会出出这口怒气。 一日听到消息,说月儿走了,亮伢也失踪了,怀疑他俩是双宿双飞。这话一听,二子气不打一处来,连忙带了几个混混去了未名湖亮伢家。 亮伢娘正在家门口翻晒腌制的小鱼,猛然间来了一帮人不知所措。二子大声对亮伢娘说“你家亮伢呢?叫他出来!” 有人告诉亮伢娘,这是东门口的夏少爷,亮伢娘立即就明白了。回道“亮伢到望江招亲去了”。 二子一脚蹬掉晒着的小鱼,进小屋转了一圈确认没人,出来厉声吼到“怕是带着月儿私奔了吧!你等着!”一帮人扬长而去。 亮伢娘捡起散落一地的小鱼,眼泪夺眶而出。想起亮伢远走他乡数日,也不知道过的怎么样? 时光如水,岁月无声。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月儿娘的病时好时坏,贾掌柜也变得郁郁寡欢。 凉风起了,秋意掠过江南。又是一年桂花香。贾掌柜在大堂里抽着水烟,想着心事,唉,一晃月儿没了五年了。 这时邮差送来一封信。贾掌柜一脸疑惑,哪来的书信?一看字迹,惊的手中水烟袋差点掉下来。这是女儿月儿的笔迹,圆润、娟秀、刚柔相济,如串串珍珠链接。贾掌柜颤抖着撕开了信封,看完后一行热泪滚下,喜极而泣。 “月儿娘!月儿娘!月儿娘!” “老头子!么事哟?魂都被你喊掉了!”月儿娘颤巍巍的从房里出来回道。 “你看!来信了!来信了!” “谁来信了?我又不认的字!” “哦哦,是呀,我也乐昏了头!忘记了你不识字!”贾掌柜擦了把鼻涕笑着说。 “来来,你坐下,喝口茶,我慢慢的念给你听。”贾掌柜柔声说道。 “爹娘父母大人在上,怨女儿不孝!当年不辞而别,音信全无。五年了,女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父母双亲……” 信未读完,月儿娘早已泪如雨下。 “女儿现在省城安庆,和亮伢哥在一起,我们已经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先告知父母大人,八月十五我们就回东流探亲。月儿敬上” 月儿的来信,如一石击起千层浪。老两口涕泪交加,百感交集。 第二天,贾掌柜派人找来了亮伢娘,如实告诉了孩子们的近况。亮伢娘也是激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砌夜未眠。 人逢喜事精神爽,眼看八月十五就要到了,贾家老两口为迎接月儿回家,忙里忙外家里拾掇的一尘不染。 十五这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贾掌柜一早就守候门前,眼巴巴的望着。 十点左右,一条挂着风帆的小船靠近了未名湖畔。亮伢抱着女儿,月儿怀抱刚满月的儿子,一家四口走下了船。 亮伢大步流星高声喊着“娘!娘!我们回来了。” 亮伢娘闻声而出,连声应道“我的宝宝!我的肉喂!” 久别重逢,亮伢娘泪眼朦胧,抚摸着儿子、媳妇、孙子孙女,激动的不能自已。 贾家得到消息派人来接,月儿抱着儿子,亮伢拉着女儿跪在双亲面前,贾掌柜老泪纵横,月儿娘抱着月儿泣不成声…… 这真是,八月十五办喜事——月圆人也圆。 夜晚悄悄地来临了,一轮圆圆的月亮徐徐上升,散发着皎洁的光。月儿带着孩子睡了,贾家老两口幸苦了一天也歇息了,亮伢搀着母亲,就着月光慢慢的徜徉在青石板路上,向未名湖走去。 亮伢娘带着几分醉意,一路上听着儿子讲这几年的经历,既心疼又欣慰,儿子吃了不少苦也长大了。 服侍好母亲睡下,亮伢不忍心离去,望着窗外的月光,想着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恍然如梦。亮伢趴在桌子上,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也沉入了梦乡…… 半夜时,亮伢被一股浓浓的烟火味熏醒,一看着火了。连忙喊醒母亲,背起就走。可是,这大门怎么也打不开,感觉有人在外面锁上了。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大,亮伢拿起板凳砸开窗户,另放一条板凳到窗外,让娘站在板凳上往窗户上爬。亮伢娘抱着儿子不放,大哭“我不走!儿呐,要死我们娘俩死在一起!”亮伢急的大叫“娘!你先出去,我随后!”亮伢用尽力气,把娘抱在板凳上,托着娘爬上窗子。 这时火势越来越猛,轰的一声,房梁倒了正好砸在站在板凳上的亮伢身上,霎那间,亮伢昏死过去…… 一片乌云飘过,月亮渐渐的隐去,天亮了。 人们发现亮伢家成了一片废墟,倒在窗外的亮伢娘,遍体鳞伤早已气绝身亡。 闻声赶来的月儿,眼前一黑栽倒在地。此后,月儿整天昏昏噩噩,自言自语说着胡话“亮伢哥去了哪里呀?咋老也不回家?”。 数月后,夏家二子出城喝酒,摔死在荒郊野外。 潮起潮又落,月圆月又缺。 若干年后,月儿郁郁而终。后人将月儿和亮伢夫妻合葬在未名湖畔。 从此,未名湖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湖”。 月亮湖则留下了一个动人的传说……
作者简介: 吴明玉,安徽省东至县人。喜爱文学,尤其是散文。愿用一枝拙笔,抒发生活之感悟,体味人生之百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