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不觉转入此中来——别有洞天 2017年暑假,懵懂的我闯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是一所特殊学校,走进去却发现别有洞天! 那个炎热的上午,我发现了绝美的风景——那是一条古香古色雕梁画柱的文化长廊,长廊入口处是彩绘的四角小亭,亭子左右的柱子上,一副对联分外醒目:求学喜获五爱精义,为人得益四育兼修。横批是,己立立人。我拾级而上,走进长廊,也走进了清凉。外面的酷热,树上的蝉鸣,仿佛瞬间烟消云散。 长廊两侧的玻璃橱窗里,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共产党人的情怀“、“实业家的风采”、“教育家的伟业”;有“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学校简介、“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成果展示。尽头,是豁然开朗的一个小院,四周灰黑色的石板上,刻着省市领导的赞词。正中间,背北朝南,一座人物雕像,中山服,戴着帽子,鼻梁上架着眼镜,面带微笑,坐在椅子上,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学校悠久的历史。抬起头,上面蓝色的牌匾上,四个鎏金大字,“胜溪达尊”,飘逸灵动潇洒不羁。我顿时明白了,他是五爱学校的创始人——侯右诚!我市优秀作家马明高写的电视剧《百岁老人侯右诚》中曾对这位“兴学功臣”进行了高度评价。 我来到了一座名校! 曾经扬名省内外盛誉的民办学校! 如此说! 我窃喜! 正式开学之后,刚来时候的新鲜劲儿没有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症如飙风忽至,裹挟着我艰难前行。太奇葩了!这个地方! 我看见: 班主任从晨光熹微守教室,一直到晚上学生离班; 生活老师和小学生同吃同住,情同母子; 值班领导全天候巡视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所有的教职工都在恪守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守护着学生的安全,守护着校园每一刻的宁静! 而学生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的情况诧异到你无法想象! 每个学生都是极端独特的个体——他们来自外地;他们来自离异家庭;他们来自贫困家庭……他们任性无理,一身陋习,油盐不进,屡教不改。让班主任费尽了心思。可是,哪一个老师不是把五爱的学生当成了宝?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他们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办?能看着他变坏不管吗?于是,就这样天天、月月、年年一点点教化他们,引导他们,直到他们脱胎换骨变好!我感慨:从这里走出去的教师,无论再走进任何一所学校,都是最棒的! 因为,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领导开会不止一次告诫我们,一定好好工作,踏实教书,别让董事长骂!我心头一紧,骂?我闯荡江湖十几年,还从未遭人骂!为什么骂?总得有理由吧!心里虽然不服气,但还是怯了三分。记得那次路过董事长办公室,我一直在和同事说说笑笑,她突然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胳膊,我一愣,怎么了?她“嘘”了一声。对我耳语:“董事长在里头,小心被骂!”又是骂!我立刻闭了嘴,想,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厉害角色,如此的骂人成癖,人见人怕!过办公室不敢高声,狭路相逢绕道而行,成为所有人的恐怖?他成了我心中的一个大谜团,平安的校园,优秀的老师,懂事的学生的背后,这个令人害怕的特殊的一号人物到底是何许人也? 初识“庐山”真面目——温润如玉 十月初,六层小会议室里,新上岗的十几个教师围着长方形的办公桌坐了一圈,崭新的笔记本打开了第一页,黑色中性笔放在本子上,双手相扣置于本上,目视前方,静悄悄地等待着董事长的到来,现场的气氛异常安静。 轻轻的脚步声传来,一位约摸六旬的男子走进会议室;乌黑的头发梳成偏分头,一张温和的脸,雪白的衬衫,外面一件深灰坎肩,黑色西服笔挺,皮鞋铮亮,一副眼镜更增加了他的儒雅之气。他把玻璃茶杯放到桌子上,向大家笑道:别那么紧张,既然来了,就是一家人!一阵轻微的声响传遍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在场的新老师长吁了一口气,桌上的手开始自然下垂! 没有那么可怖呀!我的神经稍微放松! 他坐下来,和善的目光扫视四周,然后缓缓地开了腔:“很高兴你们能成为这个学校的一部分,你们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欢迎你们!”大家的心彻底轻松下来,愉快而自信地做着自我介绍。他静静地一边倾听一边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他说:“你们风华正茂才气逼人,而这里正是你们施展才华的地方,我欢迎你们!”大家兴奋地鼓起掌来。接着,他的声音低下去,语重心长:“你们来了一个多月,一定感到了许许多多的不适应。”我们纷纷点头。他继续说:“我校是全市唯一的一所民办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而且都是进不了公办学校的孩子,这给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如果把他们推向社会,就失去了我们'人弃我取,人争我予'的办学原则,教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就当是行善积德了。”他笑眯眯地说完,喝了一口水,用充满期望的眼神望着我们。 他说得对,爱心和耐心,不正是教育的核心吗?把教育当成行善积德,不正说明他的宅心仁厚吗?突然想起,他全程讲话,并没有骂人啊! 真是危言耸听!或者他的严厉,是想让他的老师们做得更好吧,于我,则认为“严师出高徒”必是至理名言。我稳下来,以一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回馈学校。今日所见,乃一和善仁厚诚挚睿智的长者,他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他用自己勤勉的教育风格,呵护着他的教师,爱护着他的学生,发展着他的学校。 自缘身在最高层——爱生如子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真正意识到了这所学校存在的价值,它是社会的需要,老百姓的需要。成就一个孩子不就是在拯救一个家庭吗?而有着50年党龄的董事长,不是一直在做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善事吗?不是一直在为贫困的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吗?不是一直在尽着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义务吗? 本校1000多学生当中,就有370多名来自贫困家庭。仅以本学期为例,“四类学生”人数29,全部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补助,初中1250元,小学1000元(年)。同时,建档立卡学生17人,享受地方补助1500元(年)。学校为6名孤儿,14名特殊贫困学生全年免除学杂费共计111030元。同时,积极向升级有关部门争取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全年共计5500元。贫困孩子的家长含着热泪连连称谢,董事长轻轻一笑:“是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心,我只是多说了一些话,多跑了一些腿而已,应该的!” 我看到: 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微笑;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班会上励志的演讲;晚会上声情并茂的歌舞……这些当初“无处落脚,无书可读”的孩子,在这里找到了温馨的家,他们改掉了坏习惯,学到了新知识,考上了好学校。真正实现了董事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人成才”的愿望。 在这里,我深深感受着学校的特殊,时时目睹着学生的变化,惊叹着董事长的英明。他该是早年出道的教育者吧,或者是师范类毕业,而后投入教育的大潮? 直到我看到两本巨书—— 一本是《中国优秀专家大辞典》,书中《明天更美好》一文详细介绍了董事长接手学校十几年来先进的治学理念和切合本校实际的育人举措,我彻底被惊到了! 还有更雷人的,那是《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奋斗创业史》第一卷,书的268页,文章用三大板块介绍了董事长子承父业,继往开来,特色育人并硕果累累的先进事迹,不禁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父辈的创业史,儿子的奋斗史,不仅是一种家业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延续!两代董事长的事迹载入厚重的史册,足见其闪光的人格,不凡的气概,以及永不懈怠的追求! 一山放过一山拦——华丽转身 也许,你不相信,董事长原本与教育无关,他曾经是矿业公司办公室主任,运输公司工会主席,运输管理所所长……先后获得“优秀厂长,经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无数,这哪一点会和教育扯上半毛钱的关系?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是持有吕梁地区颁发的“经济师”证书的人。 一名响当当的“经济师”,一跃而成为全国办学先进典型,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所特殊的学校最早创办于1938年,1981年复办,期间凝结了“当代吕梁英雄”侯右诚先生及诸多爱国人士的毕生精力。当年,108岁的侯老先生溘然与世长辞,天地同悲。2004年,五爱学校的运行举步维艰,一张民办学校的招牌即将蒙灰,市政府高瞻远瞩,索兵选将,急调侯兆星同志出任五爱学校的董事长。那一夜,他真的忐忑了! 其时他已经从孝义市运输管理所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计划着从此过自己想要的轻松惬意的生活,读书,运动,旅游……之前的工作节奏太快了,辉煌的业绩,光荣的称号,良好的口碑,他已经拥有了凡人向往的一切,还有什么奢求呢?确实该歇一歇了。 还没有等他规划好自己的“浪漫行程”,一个电话把他推进了两难的泥潭:五爱学校的前景堪忧,需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指点江山,力挽狂澜。 他想逃,因为他以前从未涉及教育,他也不想在此时踏入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更不想成为什么新的董事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去和老师、学生“长相厮守”,因为他知道,做教育太难了!他想起父亲侯右城办学时的辛苦,年迈的他坐着轮椅上班,住着拐杖巡查,戴着高倍花镜日夜操劳,夜深人静的时候,用工整的蝇头小楷拟计划,写日记、批教案、查作业,他不是教育家,但有教育家的品质;他不是登台讲课的老师,但对教学常规管理十分内行!他99岁入党,呕心沥血为国分忧,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光照千秋,与日月同辉! 侯兆星不想出山,更大的困难是——对于搞教育,纯粹是“门外汉”,“隔行如隔山”,若无大胆举措不能重振雄风,自己岂不是自讨没趣自毁前程?百年之后又有何颜面去见自己伟大的父亲?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担当,自信与勇气啊!可是,真的不去,似乎也是说不下去。五爱大厦风雨飘摇,谁将只手撑长空? 人的一生,可能会做出多次承诺,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在党旗下宣誓无疑是最神圣最庄严的。它是共产党人的座右铭,是行动指南,它表明一个共产党人为实现人生最高价值所做出的无悔选择!而侯兆星先生正是这样的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他想起了铭记在心的铮铮誓言,想起了父亲生前的谆谆教诲,不再犹豫决定放手一搏! 一道命令,一次考验;一声承诺,一生奋斗!做为侯右诚老先生的儿子,传承父亲的伟业,造福千家万户,他责无旁贷;做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投身育人的事业,接纳四野八方,他义无反顾。 三个月后,经济师侯兆星执行市委的决定,临危受命,华丽转身,弃官从教,投身学校,出任孝义市私立五爱学校的董事长! 新官上任,侯兆星董事长一心扑在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中。他与董事会成员高瞻远瞩精细规划;与一线教师切磋教法研究学情;与部分学生促膝谈心嘘寒问暖……立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现代教育念,曾经四赴杜郎口走访,聘请名师来校做课,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虎父无犬子”,仅仅几年时间,学校终于走出困境,连续四年的中考升学率名列孝义第一,达线率逐年飙升,受到市委教体局的表彰。完成了从“办学“典型”到“课改典型”的巨变,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办学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等殊荣,侯兆星董事长被山西省民协授予“山西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者”光荣称号。“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自信人生二百年——如日中天 十几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年逾古稀的侯董,在治学的路上并未止步,秉承“特殊学校特殊办、特殊学生特殊教、特殊教育特殊搞,”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他睿智英明心怀高远,正在信心百倍地描绘着学校宏伟的蓝图。 你看:小学生排着队,高唱着由梁镇川先生作词的校歌,走向餐厅;生活老师领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散步;高段的学生在跳舞,在练字,在吹葫芦丝;军乐队的老师们在精心排练,雄壮铿锵气壮山河的乐曲,打击出五爱人的饱满蓬勃的精气神! 你看:他来了,依旧脚步轻盈,精神矍铄,进了校门,校园走一圈,操场看一圈,有没有安全隐患?进了教学楼,每一层走一遍,每个教室看一下,有没有师生不在状态?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埋头读书。他说,教育工作者,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挑着每一个孩子的前程。而五爱学校恰恰圆了无数孩子的求学梦,拯救了无数个家庭,一个孩子不就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吗? 侯董一家三代党员,红色基因化作心忧天下奉献社会的善举,代代相传。他真正做到了“六十而立,七十成才,”待到八十岁,定然是风华绝代。 在人生的机遇与历史的必然中,优秀的共产党人侯兆星先生破茧成蝶,华丽转身,接过了五爱这个民办学校的指挥棒,必将演奏出更加气势恢宏的时代最强音! 人间四月,花团锦簇,看姹紫嫣红开遍,我偏爱这西方一隅,因为,风景这边独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