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弥勒杨树德: 扶贫记

 探秘桂北 2021-07-20

        红河州新华书店多年来坚持搞好“送书下乡”,服务“三农”,向贫困山区捐赠各类图书的同时,还选择了金平县者米乡的拉祜族山区学校——良竹寨小学作为挂钩扶贫点。这里远离公路,山高坡陡,条件十分艰苦,是扶贫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良竹寨小学共有两位老师,三十八名学生。州新华书店决定从1999年春季学期开始,无偿供应学生教科书,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学业。1999年3月26日,州新华书店派出慰问组,第一次来到良竹寨小学,赠送给该校师生四百多元钱的图书。慰问组同志看到学生穿着破烂的衣服,教室里没有一张像样的课桌,有的课桌是用一块木板两块石头垒成的,心里都很难受。4月27日,州新华书店第二次派出慰问组,将在个旧订做的20套崭新的课桌、椅子,送到了良竹寨小学。9月29日,州新华书店第三次派出慰问组,其中两位老师和38名学生每人50元慰问金,让他们购买过冬的衣物,以保证冬天能正常上学;同时,又向学校赠送了一批书籍。

        今年春节前夕,尽管年终工作繁忙,但是书店领导并没有忘记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生活在高山上的师生,于1月21日派出春节慰问组,第4次前往良竹寨小学慰问师生。笔者参加了这次慰问活动,亲身体验了登山的滋味,并用摄像机摄录下了慰问活动的真实镜头。

        1月21日,在州店副经理孙应翔同志的率领下,慰问组驱车5个多小时,从个旧赶到金平。第二天一早,便冒着蒙蒙细雨和浓浓的大雾,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者米拉祜族乡。吃过午饭,前几次来过的同志便催着上路,说是耽搁了时间,上山去天黑了就下不了山。山上没有住处。我说:“让我们就学学蔡朝东,在山上烤火过夜”。说得大家都笑了。

        说归说,大家并没有耽搁,用一匹马驮上慰问品,便匆匆上路了。说是上路,其实是爬山。真是应了那句“地无三尺平”的老话,我们拐下街道就开始爬山了。一路上都是陡坡,加之连日下雨,羊肠小道上一片泥泞。特别是有几段险路,稍不留神,就有滑倒滚下深山的危险,所以大家都走得小心翼翼。我由于要摄像,一开始还能赶到前头抢拍镜头,后来就没有力气了,浑身大汗,气喘如牛,真想坐下休息一会儿,但是,大家都走在前面,我怎么拍摄呢?并脱下衣服勒在腰上,奋力朝前赶去。才爬了一半路,孙副经理上身已经脱得只穿一件完全被汗水湿透了的汗衫了。在刺骨寒冷的山风中,他依然汗流满面,便可见运动量之大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辛跋涉,我们终于从海拔600米的者米乡政府,爬到了海拔1200多米的良竹寨小学。寒风中,38名学生和两位老师,穿着整齐的校服,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在扶贫救助仪式上,者米拉祜族乡戴副乡长、州店副经理孙应翔和良竹寨小学王老师,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孙副经理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红河州新华书店的全体干部职工,都把你们当作亲人。虽然我们99年做了许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社会效益好,但是,经济效益方面我们只是基本持平。我们这次来,带来了38支铅笔,38块橡皮,38套学习用具,1444本练习簿。另外,发给全校师生每人20元的压岁钱。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它代表了全州新华人的一片心意”。

        王老师说:“我们者米拉祜族乡,是一个比较贫困的乡。我们生活在高山上的拉祜族,就更贫困了。有的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有的上了学中途又辍学。我们良竹寨小学,自从州新华书店挂钩扶贫后,从1999年到现在,保持了百分之百的巩固率。这在者米的拉祜族学校中是很少有的。我们只有教好书读好书,并争取以优秀的成绩来报答州新华书店的深厚情意”。

        者米拉祜族乡教委的一位出纳,当场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一位副乡长对我说:“你们发给学生和老师的压岁钱,真是雪中送炭。学生回家把钱交给家长,一家人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今年春节,家长们就可以割上两斤肉,打上点酒,买上一串鞭炮,好好地过个大年了”。

         听了这位副乡长的话,我也感动的要流泪了。20元钱,对于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来说,简直不值一提,而对于贫困地区的人来说,就好像久旱的禾苗,沐浴了甘露。

        这次到良竹寨小学的慰问,使我感慨万千。扶贫,确实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辛工程,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把扶贫工作搞得更好。

(写于2000年1月25日)

未名园(原创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