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构建你的故事?必须要从这4个方面入手。 1、人设 小说中的人物至关重要,很多作家都曾说过,写小说就是写人物。 这也是“写小说”与“讲故事”的一大区别:“讲故事”以情节讲述为目的,把精彩的故事讲完便达到目标。 就像民间故事以及《故事会》中的作品一样,这些文本不可谓不精彩,但读来总觉得少了很多韵味; 而“写小说”更多是以情节为手段,目标是塑造一个个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以人物的行动、遭遇和抉择来传达细微情感、深刻思想。 因此,故事设计的第一步,是要做好人物设定。 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和外在特性,你最好都敲在文档中,比如,他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婚恋观如何…… 哪怕这些设定在写作中没有直接用到,但你要明白,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一定拥有这些维度。 换句话说,只有你充分设定好了一个多维的人物,他才能在你小说中真正像个人一样行动。 在人设环节,最核心的一项,是人物的“欲望”。 这个人想要去干什么?或者,他不得不去做什么?因为有了必须和不得不去做的事,人物才能展开行动。 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人物不得不去做一件事,这件事曲折程度的设定,决定了这个故事的篇幅。 比如《西游记》,七七四十九难和九九八十一难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想写成超长网文,可以写上八百一十难。 2、行动 最关键的人设完成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我们有了人物,有了人物行动的充足动机,以及充足的外部条件,接下来就是一步步展开行动。人物不行动就没有故事。 如果人物设定完成后,人物依旧动不起来,怎么呢?这时候,就需要给人物加码,逼迫他动起来。 比如《水浒传》中的林冲,这是一个很有惰性的人,一个不愿改变现状的中产阶级,怎么让林冲这种人动起来呢? 把他珍视的东西全都打破,夺走他的爱人,拿掉他的官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如此一来,林冲就被逼上了梁山,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动者。 作家是最无情的人,比如把人物打入最低谷,然后再让他从最低处行动,一步步上升。 很多经典故事都是“爽剧”模式,一个行动着的人(或团队,但一定有一个核心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获取更多成就。 故事由一连串的事件构成,而事件的本质,就是人物的行动。 只有人物动起来,才能构成故事,并且,人物行动所形成的事件之间,一定是递进关系,就像升级打怪一样,解决一个个困难,直至遇上最终的大boss。 3、遭遇大boss 人物不可能无休止地行动下去,必然有一个节点事件,也就是人物所有面对的最大问题,故事中的大boss。 这里所说的大boss,是指一个故事中,人物所面对的最大危机。面对这个危机时,他必然想办法做出应对。其实,这里的关键点在于人物的抉择。 我们一定要明白,故事是作家预先编好的一系列完整的起承转合的事件,每一处都包含着作家的叙述目的。 身为作家,我们为什么要让人物遭遇大boss呢,就是为了在最艰难的时刻考验他,看他作何选择,以此来挖掘所谓“人性”,或者深刻的情感。 遭遇大boss,是一系列行动的一个终结点,就像夺宝故事中,终于找到了宝藏,但也迎来了最后的敌人。 这个敌人可能来自对方阵营,也可能来自己方阵营,也可能是主人公的心魔。 主人公面对大boss时的选择,以及之后的行动,承载了这个故事的观念传达。这一部分,是每个故事的高光时刻。 4、解决问题 故事最后,是问题的解决。结局有可能是主人公成功,但也有可能是失败。 成功地解决问题,会带来大团圆的结局,把故事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但也经常有失败的故事,那么,如果行动失败了,失败的“意义”就被作者提升起来。 就是我们看的很多革命题材故事,虽然行动失败了,但最后结局非常悲壮,人物行动的意义在故事中得以凸显。 问题的解决,就是故事的结局,故事的结局,必然是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故事开头时,也是一个平衡状态。 就像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里,东莫村是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存在,南北朝鲜两组士兵的误入,打破世外桃源的安逸,故事得以展开。 一件意外之事,打破了这个平衡状态,陷入失衡,因此,故事必须找回新平衡才能够结束。 故事的设计,其实就是打破原有平衡与建立新的平衡。 如果在这个新的平衡上依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那这个故事就可以持续往下讲,就是很多电影能够不断出续集一样。 掌握以上基本法则,便可以快速构建出自己的故事。但,这都是骨架性内容,真正写小说时,还需作者调动自己的艺术感觉,填充各项有意味的细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