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作曲家的创作习惯:贝多芬、肖邦和拉威尔

 中土闲鹤堂 2021-07-21

一、贝多芬——德国作曲家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享有“乐圣”之盛誉,他的创作成就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部属于人类文化精华的音乐杰作,那么他是如何谱写创作的?

贝多芬也是没有争议的音乐天才,但他与“神童”莫扎特作曲“不太费劲”不同,作曲在他如同苦行僧似的劳作,那种“改了又改不能自休”可与小说家巴尔扎克相提并论。

贝多芬

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刻意求工,“语不惊人死不休”,每作一曲都会留下一堆草稿,从中可以发现在写作过程中有大量的乐想被他淘汰掉了。

在创作歌剧《菲德里奥》时,作曲稿册上有一首合唱曲,他构思了十种开端,其中男主角的一首独唱前后改了18稿。

贝多芬每作一曲,必先起草稿。此种草稿起初是用活页谱纸。从1798年起改用装订成册的谱纸,写满一册又换一册。

这些稿本成为后人研究贝多芬音乐创作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并借以探索这位音乐巨擘心路历程的无价宝藏。

二、肖邦——波兰作曲家

肖邦是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采用玛祖卡、波洛涅兹等民间舞曲体裁并赋予新的意义,在乐曲中创用叙事曲体裁,将前奏曲、诙谐曲发展成独立的钢琴曲,进一步使练习曲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

肖邦的创作在发挥钢琴性能及和声表现力方面也有所创造,对其后的西洋音乐特别是钢琴创作有深远影响。

肖邦是在键盘上谱曲的。据同代人的回忆,他在即兴创作与演奏时,那种一气呵成的流畅,就如同音乐是“天成”一样。

肖邦

可是,奇怪的是,一等到他追忆着将乐想落笔于谱纸上的时候,反而显得非常吃力,而且有很多涂改。

肖邦创作的音乐作品,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新版本”。

当时,肖邦每完成一曲的创作,就由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地同时出版,因此每一次都要誊抄三份曲谱寄出。

三、拉威尔——法国作曲家

拉威尔是法国作曲家,他的创作大多以自然景物、世态风俗或神话故事为题材,作品富于色彩性效果,部分作品有印象派特征。他在创作上不拘成法,不断尝试种种新的作曲手法,以多调性为其主要特点。

还是在大学期间,我选修音乐课(讲座)时听了《波莱洛舞曲》后知道了拉威尔,至今仍然很喜欢这首舞曲。

拉威尔的写作态度矜贵异常,他的音乐作品不到最后一笔修饰完毕,是秘不示人的。

拉威尔喜欢离群索居,殚思极虑,尽其在我地酝酿,让内在的灵感结晶升华。

拉威尔

他的那些作品,往往在漫步林中时形成,有时却又在巴黎夜游时构思。一有所得他立即把自己幽闭起来,把那些乐想移到谱纸之上。

音乐史家把拉威尔形容像个艺术上的美食家,那种精雕细刻,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要仔细琢磨的作风,十分突出。

对此,在有些音乐家看来似乎有些过分,有人把他的风格特点拟之为“微型工笔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