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座古城城址的记载,一是乾隆《顺德府志》卷六古迹“邢台县”条下曰: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二是清、民国《邢台县志》在记载“邢候故城”条时引用《府志》明确指出此处古城城址为邢候故城“在县南百泉村,遗址尚存”。综上,参照此处考古发现的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及文物,可以确定此处古城遗址为“邢候故城”。那么,“邢候故城”的遗址就有四处了。这四处遗址可根据有关记载为百泉遗址——鹿城岗遗址——现城内遗址——夷仪城遗址。 (另置疑:商祖乙迁于邢之后,据《竹书记年》载:二年,圮于耿。圮有塌坏,倒塌的意思。那么,此处亦有可能为祖乙“自耿迁于庇”之前的城址,因祖乙之都城已经塌坏,所以就迁走了)。 百泉,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方,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百泉竟流的风景名胜。据考古发现,在这里曾出土过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及文物,这里原有“古城遗址”石碑,在观音寺碑亦有“古城地”三字。这里还是百泉古动物化石遗址,遗址位于百泉村东北狗头泉西侧。1976年开发百泉时发掘出土大量披毛犀、菱齿象、狮子、野马、斑鹿、羚羊、野猪、巨驼、原始牛等9种古动物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石斧、石棒、碗、鬲及部分石器、陶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考察分析,时当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8万年至10万年,百泉为古人类活动场所之一。 经实地调查,古城遗址在百泉村西南,原为近正方形台地,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不详,周围曾发现陶器残片,已经开发为麦地和住宅了。 当我询问古城遗址的时候,好几位村民争相说:我们这里原来就是古城。几位赫姓老人说:六三年七里河发大水,那水都一房多高,把原来的村冲了,把七里河的桥都冲到我们这里了,于是100多户人家搬到了现在的地方(西百泉)。村西观音庙前的石碑就记录了这段历史......。 据村中老人回忆,小时候还见过原来的半截城墙,我们经常在那儿爬城墙玩。现在城垣残迹已经没有了,我们只能称其为“遗址”了。 |
|
来自: 新用户2825oM4f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