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离世的少年学霸,如果能遇见解忧杂货店

 故事飞船 2021-07-21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296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最近馒头妈的朋友圈被一条令人扼腕的消息刷屏了——留美高材生张一得突然离世,曾经被奉为完美的父子关系布上了阴霾。

媒体铺天盖地地分析评价着这位单亲父亲的育儿观念,我周围的家长们也又一次陷入反思,究竟怎样的爱对孩子来说才是合宜的、舒适的?而看似阳光开朗的一得又是否真的快乐呢?

01


别人家的爸爸和孩子

关于老得父子俩的故事,我们都了解了不少。老得是他那个年代的英语高材生,外企高管,在一得一岁时与前妻离婚,之后辞去了高薪工作,变卖了广州市中心的房子,带着一得去了广州郊区,成为了一名全职爸爸。

他后来的事迹大部分都记录在了自己的公众号上,也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过。曾经,他是「别人家的爸爸」,代表着「丧偶式育儿的对立面。抚养、陪伴、教育,老得都做到了极致——用二十万张照片记录儿子的成长点滴,拍坏了五部照相机,十年为儿子做过的饭没有重样;最终儿子也不负他所望,以托福118的高分考入了有“南方哈佛”之称的美国埃默里大学,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翻阅老得的公众号「一得他爹的育儿故事」,一直自诩称职的馒头妈也不得不甘拜下风。坦白说,放眼中国,能够做到老得这样的家长不多,尤其是在「丧偶式育儿」频频冒头的当下。能够为孩子这样付出,他的爱和责任感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哪怕不论断观念和方法的好坏,只说最直观的感受,我也觉得他对儿子的爱已经不是「无微不至」能够形容的了,那是扑面而来的「密不透风」。在那篇名为给儿子建的小小博物柜」的文章里,老得将儿子从小到大的生活痕迹事无巨细地整理收藏。大到奖杯证书,小到文具作业,他一件件展览、分享,仿佛儿子是他整个人生中最得意的作品,从这个作品中又延伸出无数衍生品,见证着老得的爱与成功。

02


无法与自己和解的人生

故事如果照着这个走向,应该是长大成人的儿子开始开创新天地,反哺报恩,单亲爸爸终于苦尽甘来,准备开始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结局却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一朝白发人送黑发人,单亲爸爸成为了失独老人。

震惊归震惊,但一得的结局却不全是无迹可寻的。在老得的公众号上,我们会发现儿子一得本身成了一个被标签化了的形象,他对着镜头爽朗大笑、大快朵颐地吃着父亲准备的食物、开心地为父亲唱歌……他快乐、优秀、孝顺,拥有世俗意义上的许多优点。一个孩子,几乎没什么负面特征,所以看上去总显得太单薄,像被抹去了个人色彩。

一得选择告别世界的原因我们再无从得知,但从他生前的只言片语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孩子,或许父亲在他身上的投入与付出让他不容许自己懈怠、失败。他曾在朋友圈里发过这样的文字:

完成了高中毕业典礼发言的小目标,下一个小目标是大学毕业典礼发言。

请oc的姐妹们监督我,我划水的时候提醒我,我的小目标。

他对自己的每一步路都有规划,每一个节点都有清晰的目标。剥离出他的状态来看,这没什么不好,目标明确,自律上进,怎么看都是一个积极勤勉的好青年,可在他去世后,从周围人对他的描述中却能看到,他或许并没有为自己取得的成绩开心,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些真的是他想要追寻的人生价值吗?

一得在今年的2月14号时,发过一条朋友圈,配图和文字都能看得出他满是无奈和破碎的情绪。一个多月以后,这个外人眼中年轻有为、前程锦绣的少年终于彻底坠落了。无论那困局是什么,来自外界也好、来自他自身也罢,他到底是没能够走出……

《致青春》里的陈孝正面对郑微的质问,解释自己必须拿到留学名额的时候说过: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

陈孝正也出身单亲家庭,有一个爱他如命,把人生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的妈妈。陈孝正的优秀与骄傲一直是战战兢兢不堪一击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对自己人生的容错率为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陈孝正的选择不是出于本心,只不过是走在了一条看似「更正确更不出错的路上」。当郑微出现,他觉得那是他人生中的变数,是无法掌控和精确规划的意外,所以哪怕割爱,也不愿成全彼此。

难以同自己达成和解的人生,势必会困局重重,伤人伤己。从一得到陈孝正,他们都有着外人羡慕的诸多光环,也在暗地里背负着不能为外人道的枷锁。他们无法在自身与外界之间找到平衡,满足了世界的期待,得不到自己的圆满。

03


每个人都该找到自己的解忧杂货店

其实「」的悲剧不是个例。2013年,复旦研究生林森浩向自己的室友伸出了毒手;2018年,北大学霸吴谢宇精心谋划,残忍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他们都曾是天之骄子,都最终自毁。

人们在这些新闻里唏嘘感叹,说他们「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让人们遗憾的,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世人眼中的成功,偏执地将坦途走成绝路;人们不理解的,是他们看上去完美又精彩的人生还有什么值得抱怨和沮丧的。然而正是这样单一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和我们都困在了认知的局限里。

事件之后,大家开始挖掘他们的动机,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这才发现他们的心中或许都有一个呼啸着狂风的洞。就像《解忧杂货店中说的:

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逐渐流失。

他们心内流失的东西,是希望,是良知,是爱……或许他们也曾求救过,只是声音太小,被其他的喧嚣淹没。如果某一刻,他们也能遇到一间解忧杂货铺,有一个能够信赖的倾诉者,人生也许就此出现转机。

解忧杂货店就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树洞」,一方面它是人们情绪的出口,人们能够将不敢宣之于口的挣扎与困惑坦然相告;另一方面它也会给出人们合理的建议或者说正向的心理暗示,帮助他们看到人生中积极的投射面。它的意义就在于,让你意识到人生的选择是多样的,绝不囿于我们下意识间想到的那一两种;也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快乐、获得满足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解忧杂货店终究只是文学虚构,现实中的「解忧杂货店」可以是一个信赖的好朋友、一本日记、甚至是一封查无收件人的信。只要它能成为心内那股飓风的出口,成为悬崖边的那根绳索。

一得也好,林浩森、吴谢宇也好,如果有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早一点告诉他「做第一名做学霸固然很好,但健康快乐地长大才最好」;如果他们在痛苦执迷时能有一个声音说「这绝不是你唯一的路,试试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吧」……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 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祷你可以相信自己,无悔地燃烧自己的人生。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今日互动话题来文末留言,说说你对于「学霸」或「天才」的看法,或者聊一聊你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