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俞穴

 昵称57807052 2021-07-21

脾俞穴(pí shù xue)出自《黃帝內經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脾即脾臟,俞即輸注,本穴是脾氣轉輸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脾俞。脾,是人體重要的貯藏血液的場所和最大的淋巴器官五臟之一。《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載:“脾、胃…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內通脾臟,并合精氣,助胃化食。此穴為脾在背之俞穴,內應脾臟,是脾氣轉輸、輸注之所,治脾要穴,故名之。



【取穴位置】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剖位置】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功能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便秘。

章門,為俞募配穴法,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脹。

膈俞大椎,有扶脾統血,清熱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便血。

足三里三陰交,有清熱利濕,健脾養肝的作用,主治黃疸,肝炎。

大腸俞胃俞,治急慢性腸胃炎。

配胃俞、中脘內關公孫,治腹痛、泄瀉。

關元歸來、三陰交、隱白,治崩漏

特效按摩:當吃飯沒胃口時,不妨按按脾俞穴,很快就會感覺有點餓了。



【穴位治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脾的背俞穴。

《針灸甲乙經》: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脅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急,煩不嗜食,脾俞主之。黃癉善欠,脅下滿欲吐,脾俞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虛勞,尿血,白濁,灸脾俞百壯。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隨年壯

針灸大成》:黃疸,善欠,不嗜食。

《醫宗金鑒》:小兒慢脾風證。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距各一寸五分……腹脹引胸背痛,食飲倍多,身漸羸瘦,黃疸善欠,脅下滿,泄利體重,四肢不收,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

類經圖翼》:此穴主瀉五臟之熱。

你身边的健康顾问。公众号联系人:赵先生,手机号:18568446039,微信号:HNayzds,抖音号:ay6392,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吉祥春天12号楼5单元1楼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